常温酸奶是个好产品吗?

来源 :爱尚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制品因含有丰富的优质乳蛋白而受到消费者喜爱,但大多数中国人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因此酸奶成为很多人的首选奶制品。过去超市的酸奶都是摆在冷藏柜里,最近一两年,以光明莫斯利安、伊利安慕希、蒙牛纯甄为代表的常温酸奶异军突起。随着网购、海淘的兴起,原装进口酸奶也越来越多。这些酸奶都是常温酸奶,又叫“巴氏杀菌热处理酸奶”,它们到底好不好呢?
  巴氏奶是什么?
  巴氏杀菌你一定听过,它以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名字命名。它是利用相对较低的温度杀死细菌,可以保持食物的营养与风味,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68度30分钟或72度30秒。在中国,巴氏奶主要指72~85度巴氏杀菌的鲜奶,需要冷藏,保存期很短。
  和巴氏奶相对应的叫“常温奶”,主要是指用超高温灭菌技术(UHT)生产的利乐包装的奶。UHT是130~140度瞬时灭菌,结合无菌包装,生产出来的奶可以常温储存半年以上,因此得名。不过广义的巴氏杀菌是温度和时间的组合,温度越高、时间越短。比如在美国UHT也算巴氏灭菌技术,因此美国人认为他们90%以上的奶都是巴氏奶。
  巴氏奶比常温奶好吗?
  很多人觉得巴氏奶比常温奶好,这其实有一定的误解成分。这要感谢“乳业大炮”王丁棉,他天天黑常温奶,一会儿蛋白质变性、一会儿营养流失云云。虽然高温处理确实会损失少量维生素,但这个损耗完全可以接受,因为奶制品主要提供的是乳蛋白而非维生素。蛋白质变性更是笑谈,牛奶变酸奶、煮鸡蛋、红烧肉都是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也离不开变性。
  美国的有机牛奶多数都是高温巴氏处理的,为什么呢?主要是为了耐存放,还能卖得更远,多好呀。有机奶卖那么贵,销量又小,万一卖不出去不就亏了?国内围绕“巴氏奶”和“常温奶”的争论其实是商战的一部分,它俩都是好产品,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而已。
  酸奶是怎么来的?
  做酸奶,首先需要对原奶进行巴氏杀菌。由于巴氏杀菌不能将所有细菌全部杀死,因此需要立即加入发酵用的乳酸菌菌种。乳酸菌凭借数量优势可以迅速“占领阵地”,避免巴氏杀菌的漏网之鱼繁殖壮大,导致牛奶变质。在乳酸菌发酵完成后,需要给酸奶降温,让乳酸菌停止生长和产酸,否则不断产生的乳酸会把乳酸菌噎死,这也是为什么超市里很多酸奶要放在冷柜的原因。
  传统的酸奶需要保持低温,以此维持乳酸菌的活力。它们的保质期也很短,一般只有几天至十几天而已。在我国广大农村和三四线城市,冷链不完善、物流相对不发达,传统酸奶哪经得起这种折腾?于是“巴氏杀菌热处理”酸奶应运而生,解决了这个问题。
  “巴氏杀菌热处理酸奶”是怎么来的?
  其实“巴氏杀菌热处理”是两个工艺或工序的结合,巴氏杀菌是指发酵前对原奶灭菌,而热处理指发酵完成后的再次灭菌。因此国家标准里面对酸奶中乳酸菌的量有明确规定,但特别注明巴氏杀菌热处理酸奶除外。
  由于杀死了“活的乳酸菌”,因此它的口味不会因储存而改变,和UHT生产的盒装奶一样,它可以在常温下存放数月。这不但使得产品可以长途运输,也降低了仓储、运输和货架期对冷链的要求,成本也就更低。所以“巴氏杀菌热处理”和一般人理解的“巴氏奶”是两码事。
  “巴氏杀菌热处理酸奶”和传统酸奶谁更好?
  常温酸奶满足了送礼需求,过去走亲访友、看望病人,提上一箱牛奶是很常见的,现在大家有了新的选择。尤其是对于老人和恢复期的病人,喝酸奶更容易消化,对肠胃刺激会小一些。
  其次,它的食品安全风险更小,环境适应性更好,出行携带也更方便。对于偏远地区的消费者,它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酸奶产品。它也是“学生奶”的一个不错的选项,曾经有学生因“乳糖不耐受”导致不适,结果引发群体性心因反应。要是当初有常温酸奶,说不定就没这么多事了呢。
  当然,对于冷链比较完善的大城市,消费者如果是自己食用,在超市里选择价格适中、出厂时间短、低温冷藏的酸奶应该是最佳选择。如果希望控制能量摄入,可以选择低脂或脱脂酸奶,也可以选择添加阿斯巴甜等甜味剂的酸奶。
  其实常温酸奶和传统酸奶没必要非要分个高下,和巴氏奶、常温奶一样,只要奶源过关、质控合格,它俩都是好产品,满足不同市场需求而已。但是,我不会为“零添加”、“零污染”等营销噱头买单,也不会为明星代言、起个外国名字、满世界铺广告或者漂亮的牧场风光照花冤枉钱,简单地讲就是产品要对得起价格。
其他文献
玫瑰,娇艳欲滴,摄人心魄,象征着浓烈的爱情。而叫“Rose”的女子,定然是风情万种,浓艳热烈,带着爱情的原始吸引力,张扬着蓬勃的生命力。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Rose 便是凯特·温斯莱特。凯特·温斯莱特这朵带着坚毅大气的英伦玫瑰,永远都若她在《泰坦尼克号》的初见般惊艳。  有一种美,大俗且动人  银幕上向来不乏美人。有的美的精致,比如奥黛丽·赫本;有的美的高贵优雅,就像美国甜心安妮·海瑟薇;还有
期刊
LOFT一词在《牛津词典》上的解释是“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但如今,所谓LOFT指的是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这个诞生于纽约SOHO区的概念明确阐释了LOFT的鲜明特征:流动性、开放性、透明性、艺术性。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LOFT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居住艺术时尚。  源自艺术家的“变废为宝”  大方块状的几何体、红砖外墙、老式防火梯、又黑又旧的水塔
期刊
“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如今,艺术品市场与股市、房地产并称为投资的三大领域,投资艺术品已不再是有钱人的“游戏”,而是越来越深入地走进大众视野,为人们开启了全新领域的“新贵”生活。  在前不久举办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马云与曾梵志合作的油画《桃花源》以3600万元高价成功拍出,引发了坊间的广泛热议。有人分析,马云进入艺术界,预示着私人收藏时代的到来,将带来跨时代的变革。事实上,从2009年起,国
期刊
法国圣女贞德1431年遭英国占领军以异端罪烧死,一枚疑似她当年戴过的戒指,近600年后重现人间,明年2月将在英国伦敦拍卖。拍卖行预计,成交价将介乎1万至1.4万英镑之间。  相传贞德的父母将戒指传给她,她在受审时曾说,这枚戒指用黄金或黄铜制成,上面刻着“Jhesus Maria”字眼及3个十字架,与拍卖行对戒指的描述相符。戒指当年落入英国人手中后,曾由英王亨利七世拥有。此次,它将与一个古董栎木盒及
期刊
“传奇·见证——颐和园南迁文物展”在颐和园举行,本次活动共展出园藏参与文物南迁的文物精品与档案史料共计73件,其中近30件文物是60多年来首次面世。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2月。  这些文物都同样经历过一场旷世传奇——文物南迁。为铭记这段不平凡的历史,颐和园特将园藏参与国宝南迁的文物及档案史料首次集结展出。展览反映了颐和园藏650箱2445件珍贵文物从1933年至1951年,为避战乱18年的颠沛辗转
期刊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遗物日前举行拍卖,“铁娘子”的红箱以24.25万英镑拍出。这一拍卖价格比二战时期英国时任首相丘吉尔的红箱高出8.4万英镑。  拍卖会由竞投铁娘子1951年与丹尼斯结婚时所穿蓝色结婚礼服开始,最后以2.5万英镑由匿名竞投者投得。这次拍卖共有超过350件总价值1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81万元)的遗物展出,拍卖品来自撒切尔夫人62岁的女儿卡罗尔。
期刊
该耳饰选用新疆碧玉,玉质细腻,色泽翠绿欲滴,种质甚佳,微带色根。正面采用满工,通体遍辙阴线,阡陌交错,有序密布,无论开相、衣饰、持链,笔笔精到,无一懈怠。风格硬朗而又蕴含婉约,既受漠北熏陶,又含江南秀骨,堪称精品。参考目前国内外拍卖行情,市价应在10万人民币以上。  中国古代妇女戴耳环、耳饰,多用金、银、玉石等制成。女人佩戴的耳环,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叫“珰”,东汉刘熙《释名》说:“穿耳施珠曰
期刊
英国伦敦极具天赋的艺术家斯蒂芬·维尔特希尔近日展示出他的最新作品———幅地中海沿岸三座城市的全景图。这幅图描绘了西班牙巴塞罗那、帕尔马以及法国马赛沿岸的风光,描绘细致、生动逼真,许多标志性建筑比如圣家族大教堂也跃然纸上,让人啧啧称奇。  最让人惊讶的是这幅画的创作过程。据悉,斯蒂芬乘坐游轮在地中海沿岸观光,他利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凭借他极强的记忆力记住了岸边的风景。一个月后,他开始动笔描绘这幅全
期刊
柚子,又名“文旦”、“朱栾”等,我国福建、江西、广东等南方地区是著名的产地。果实清香、酸甜、凉润,营养丰富,是寒冷季节人们最喜食的水果之一。柚子茶和柚子皮也都具实用价值,且可入药。马上快过年了,送你一颗甜蜜柚子,让生活甜甜美美,团团圆圆!  天然水果罐头  柚子一般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左右成熟,皮厚耐藏,一般可存放三个月而不失香味,故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柚子中富含糖类、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钾
期刊
很多人知道清迈是因为邓丽君,很多在清迈旅游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哼起“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事实上,第一眼望去清迈是这样的:电线、摩托和复古车,古朴得让人有些意外。而真正的清迈是这样的:门口种满鲜花的咖啡店,有着喷泉和白鸽的花园广场,还有花木扶疏的小巷……  正如邓丽君歌里唱的那样,清迈是极适合漫步和发呆的,当然还有冥想。但清迈也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动态城市。你可以坐在大象背上,沿着山谷“巡视”一圈,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