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父母离异学生的管理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m19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倾注“父母”般的师爱,温暖创伤的心灵
  这些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或寄托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亲属处,缺父或缺母爱使他们难以得到应有的父母之爱。
  1.热情地对待他们,做到多亲近。教师关注的眼神、微笑的面孔、和善的语言、轻抚的动作,都能达到师生间良好的心理相融性,从而使学生得到“爱”的满足。
  2.具体地关心他们,做到细致观察。由于情况的特殊,父母离异的学生常把对生活的体验藏于心底,有了难处不愿说、不敢讲。教师应在细心地观察中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更多地与他们交朋友,做到无话不说,无心不谈。
  3.耐心地教育他们,做到勤指导。一般来讲,父母离异的学生由于诸多的原因,显得比较后进。教师之爱就应充分体现在“耐心”二字上。只有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师爱,才能奠定良好的教育情感基础。
  二、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培养良好的性格
  1.父母离异的学生因幼小的心理受到了创伤,大多性格内向、孤僻,极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发展。班主任应该想尽办法,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使学生能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让学生在“家”里能得到友谊、关怀和支持,没有孤独、寂寞。
  2.组织部分各个方面表现都较好的同学去跟这些同学交朋友,一起学习,一起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他们跟积极向上的同学一起,从而杜绝了他们同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的青年来往的可能。
  三、坚持正面教育,正确引导,培养进取精神
  夫妻双方闹离婚,不仅没有精力照顾孩子,而且还可能将自己的消极情绪迁怒于孩子。从而使这些孩子受到冷落、失去尊严,加上多方面的冷淡与歧视,离异家庭学生的自尊心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伤害。因此他们之中有的产生自卑心理,不求进步;有的产生逆反心理,放松自我约束;有的还沾染一些不良习气。
  1.作为班主任,要坚持正面教育、正确引导,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多增强自己的信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
  2.父母离异的学生犯了错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严中有宽,宽中有严”,体谅他们的处境,使他们及时回到集体中来。
  四、勤于家访,赢得家长的支持
  对父母离异学生的家访应有目的性。要了解情况,掌握学生在家中是否有特殊困难,要及时传递信息,多报告孩子的成绩和进步,激发父母的爱子之心,要勤恳地指导家教,调动家长们教育孩子的积极性,以达到学校、家庭、社会互相合作,齐抓共管的目的。
  作者单位:湖南永州市祁阳县潘市镇一中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课程沉浸于唯理性的教育之中,往往只停留于人的认知、知识层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敞开心扉,通过真诚的对话,感召、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使学生在心灵层面发生变化。  一、对话中消解学生“失语症”  在我校教师上的《中山陵前》(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9课)公开课上,我看到如下教学场景。  “讨论一下,长辈们见到的‘民主’是什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