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显性否定与隐性否定汉译中的词汇提取研究

来源 :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运用Translog和TAPs收集了在英语显性否定和隐性否定汉译过程中,译者进行词汇提取的640组时间数据,探索两类否定的汉译难点以及性别、翻译练习时间、二语水平等因素对否定项提取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隐性否定较显性否定在词汇提取速度上更慢,难度更大;显性否定中的形容词、动词和隐性否定中的副词、名词、动词的翻译属于汉译难点;在词汇提取速度上男性普遍快于女性,尤其在显性否定中形容词和副词的提取速度上男性显著快于女性;翻译练习时间与词汇提取速度呈现不对称性特征;不同二语水平者在词汇提取速度上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朱学作为中国最具影响的思想学说之一,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已走过二百多年的历程,然而以往研究多聚焦于某个具体的时期或地域,朱学西渐的整体路径仍是盲点。本文系统考察了19世纪初以来朱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历程,将其分为传教士翻译、以西释朱、以朱释朱和现代诠释四个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译介的目的和特征,最后总结了朱学译介的整体特征,并思考了它们对今后有效译介朱学的启示。
政府替代在东亚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东亚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大量的政府夫代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的发育;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则与东亚金融市场政府替代的过快弱化有较大的关系。因此,东亚金融市场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大量的政府替代有益于市场的发展;在政府替代向强化向弱化的转变过程中,必须注意速度与方式的适度。
1.引言《我们大脑中的语言:人类特有机能的起源》由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认知和脑科学研究所教授Angela D.Friederici所著,于2017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Friederici是神经语言学领域的知名学者,1995年首次提出结构驱动型(structure-driven)听觉语言加工的"短语结构-词汇语义和动词论元结构-整合解读"三阶段神经认知模型,并于2002年做了细化与补充,该模型成为引领近三十年语言神经机制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
1.引言《实验语用学:认知科学的实据》是法国学者Ira Noveck集最新研究成果推出的新作,是他与Dan Sperber所编《实验语用学》论文集出版十四年之后的又一力作,标志着实验语用学取得系统性发展。本书呈现了欧美认知心理学实验室关于语用现象的研究成果和认知科学实验技术的前沿动态。全书共十四章,分四个部分。本文先介绍各章内容,然后做简要评价。
《外语教学与研究》是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学报。本刊创办于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家外语类学术期刊,著名学者王佐良、许国璋先生曾先后主编本刊,形成境界高远、刊风严谨、理论与应用兼顾的特色,享誉我国外语界/语言学界,在国际学界也有一定影响。
语言学界对索绪尔思想源流的考察范围虽广,但所涉及的史学研究方法仍有待释清。本文以区分语言静态与动态的两组二分概念为例,重构索绪尔与保罗之间的联系,以此呈现理论源考中对研究史与思想史的区分。文章首先基于手稿、信件等已查实且可验证的一手史料,从研究史角度证明了保罗对索氏理论形成的影响;再通过对比《语言史原理》(第四版1909)与《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中的相关理论,从思想史角度揭示了两者的语言学思想由“有机体”概念一脉相承,但又因分别选择了个体和社会作为研究视点,进而发展出各自的理论体系。最后,重新探讨
本文探究乔姆斯基I-语言/E-语言之分的语言研究价值和理论诠释意义,以期达到原则化诠释的理论高度。刺激贫乏现象是I-语言/E-语言之分的研究缘起,而乔姆斯基的自愿存疑、主动生惑并辩证求解的研究理念则是该研究的原始驱动力。在生物属性方面,I-语言属于狭义语言官能,而E-语言是线性化的I-语言,属于广义语言官能。在句法特性方面,狭义句法等同于I-句法,而广义句法包括狭义句法和E-句法。E-语言对I-语言产生反向的“回溯”操作,形成“回溯语言”(RI-语言)。在理论诠释方面,不同于E-语言,I-语言有助于解答所
本文提出宏事件假说:语言通常使用含有两个小句及二者之间句法关系的构式表征含有两个事件及其语义关系的情景。某些语义关系处于优先被表征的地位,如“方式”和“原因”关系;另一些语义关系处于非优先地位,如“条件”关系。对于“方式”和“原因”关系,一些语言使用一个小句把整个情景表征为单一的、更大的事件,即“宏事件”。对于这种情景,人类的认知或是更具分析性地将其认知为两个离散的、较为简单的事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或是更具综合性地将同一情景概念化为单一的、融合的复杂事件。这种两分法可在多个层面形成连续统:在对应语义梯度的
为检验句法特征和启动条件对句子产出的影响,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句法多构动词的结构启动实验。研究发现:1)句法特征在句子产出中有显著主效应,词汇的语义结构和句法的形义映合复杂程度影响句子产出;2)启动条件对句子产出无显著主效应,但与句法特征有交互效应,启动效应在不同条件下具有梯级变化,表明结构启动受句法特征的调节。本研究结果表明句法表征受规则记忆和句子结构特征的双重制约。结构启动激发并保持规则记忆的加工,抑制竞争句子的表征,但启动效应的大小程度受制于句子的结构特征和学习者的认知模型。
本文旨在探究隐喻语言的构建机制,认为认知隐喻构建要素源于一个庞大的潜势系统网络,即“隐喻概率云”。参与认知隐喻构建的元素是认知主体在潜势系统中进行多项认知“淘沙”的认知操作后的产物,具体的认知操作是互动体验、侧重识解、经验唤起、经验聚焦。认知主体为了构建认知隐喻在隐喻潜势系统中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会造成层级性的“隐喻概率云塌缩”,塌缩的结果便是认知隐喻映射。隐喻语言是认知主体经历了“体验认知→认知隐喻构建→情景识解→语法结构生成→多空间词汇语法整合→隐喻句输出”的多空间在线加工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