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禁猪令”:懒汉政府PK科学决策?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a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并由此对群众生活造成明显影响的大环境下,东莞“禁猪令”立即演变为农历猪年岁尾的一场公共政策大争论。而这个禁令也被媒体称为是“世界上最牛的禁令”。
  
  [城市·城事]
  
  一座城容不下一头猪?
  东莞市副市长李小梅在东莞市清理畜禽养殖业污染工作会议上透露,2007年11月26日召开的东莞市第32次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全市禁止养猪。
  根据四步走的安排,东莞将用一年多时间分四步对全市范围内的养猪场进行全面清理:到2007年12月15日,对暂缓清理的养猪场进行核查,实行统一管理;2007年年底前对所有非暂缓清理的养猪场进行彻底清理;2008年底之前,对包括暂缓清理在内的所有养猪场进行全面清理;2009年1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停止所有生猪养殖活动,仍进行生猪养殖活动的场所“发现一个、清理一个、查处一个”。
  
  东莞市政府称,“禁猪令”的首要原因是东莞环境容量日趋窘迫,不堪承受养猪业的污染之重。东莞市政府提供的资料表明,一头猪排放的污染负荷相当于7—10个人排放的污染负荷。东莞现有75万头生猪,要新建一座日处理13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才能有效净化处理。按照现在每吨0.8元的污水处理费计算,一年需要4亿多元污水处理费。
  在2007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并由此对群众生活造成明显影响的大环境下,东莞“禁猪令”立即演变为农历猪年岁尾的一场公共政策大争论。而这个禁令也被媒体称为是“世界上最牛的禁令”。
  
  [交锋]
  
  懒汉政府PK科学决策?
  围绕着各大媒体对东莞禁猪的报道,2007年12月7日,东莞市委宣传部和东莞市经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东莞2009年禁止养猪政策出台的具体条件、经过和稳定东莞猪肉供应的应对措施等热点问题,并强调这项政策是东莞市政府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现状等基本实际,实现产业经济转型所作出的科学决策。
  面对争论,各方观点如何?
  
  [决策者说]
  
  李毓全(东莞市长):从生产发展来看,养猪并不划算。
  梁国英(东莞市副市长):大量、分散、简陋的畜禽养殖场,不仅严重污染地表水源、污染空气环境,而且六成养殖场采用潲水养殖,易发食品安全事件。前几年群众写信投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出意见,强烈要求整治养殖业污染。其次,东莞仅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聚集了1000多万城市人口,城市化接近80%,保留大量的养殖基地会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与此同时,东莞市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其最大特点是工厂多、外来人口多,不养猪既可以节约土地,又可以减轻当地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从社会细化分工的角度看,一个城市总是优先侧重发展优势产业,将一些产业淘汰转移出去也有利于其他地区发展生猪生产,各地区之间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因而,禁养令在东莞32个镇街征求意见时,得到了26个镇的支持。“禁猪令”是东莞市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策,暂时不会做出改变,并且还会由禁养生猪扩大到禁养家禽等,但政府会进一步做好相关配套工作,确保猪肉供应,并对猪农进行妥善安置。
  陈桂明(东莞市经贸局局长):2009年起禁止养猪是以前政策的延续。本来是到2008年就要开始禁止养猪了,现在是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又多给一年的缓冲期。而且东莞本地养殖户非常少,很多本地人都跑到外地去开规模化的养殖场。东莞本地的养殖场,多数是外地人承包的小规模经营。东莞市政府的思路是,我们没有必要为落后产业的继续存在寻找理由,养猪业的淘汰是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袁绍东(东莞市环保局局长):禁养规定是根据东莞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工厂多、外来人口多加上养殖场多,造成非常大的污染,东莞不能再承受额外的污染量了。现在东莞的养殖户都没有能力处理污水,挣的是环境的钱。对于这些养殖户的安置工作,市里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做法。现在的养猪场大多集中在几个镇,对于他们的安置,将由各个镇去做相关工作,采取措施帮助贫困养殖户寻找出路。加强养殖人员劳动技能培训,解决就业问题。关于补偿问题,因为“四清理”时已有过补偿,这次清理将不再有任何补偿。
  
  [专家视点]
  
  周永章(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中心主任教授):猪场的污染主要是粪便散发气体中氨氮含量比较高,气味难闻,但主要局限于生活污染,如果猪场采取立体养殖等手段,应该可以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因此,东莞的猪场污染相对工业污染来说,并不是最严重的。但对东莞这样人口密集的地区,影响却比较大。
  丁力(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养猪业既是合法的,也是城市生活所必要的、与民生休戚相关的产业。“禁猪令”剥夺了农民选择养殖生猪的权利,一刀切的“禁猪令”更是“懒汉政府”的做派。养猪业完全可以在政府的指导下,实现“有限有保”,限制分散、传统、小型的养殖,而扶持集中、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从而便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东莞市政府出台“禁猪令”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寸土寸金的东莞主动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释放土地资源,优先发展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主动实现选择性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只是在这一取舍过程中,不应通过强制性的粗暴的行政直接干预,而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调动市场手段和资源来实现产业升级转型。与其一刀切地禁止养猪,不如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产业政策,抬高养猪业的门槛,规范养猪业的排污行为,引导养猪业向环境友好型发展,让一些确实不能达到要求的猪场被市场淘汰出局。
  
  [利益相关人]
  
  彭国平(东莞市谢岗镇养猪户):从1981年开始与猪摸爬滚打,有着26年的养猪经历,对政府设立的“禁猪”大限,实在没法接受。为什么都要吃猪肉却不让养猪,政府在制订这项政策时有没有考虑到养猪户的利益?我们的出路何在?一头猪从配种到上市要10个月的时间,投资风险大、回报期长,实在不容易。可这么多年来,都是靠自己摸索着经营,政府在养殖、治污方面从来没有过任何指导性的意见。如果政府加强指导,生猪行业是可以实现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政府为何要以环保的名义一棍子打死呢?如果实现禁养,辛辛苦苦经营的猪场将怎样寻找发展的后路呢?我们心里感到很迷茫和不安。
  
  [第三方观察]
  
  张国杭(广东省养猪协会会长):珠三角“禁猪令”始于2001年。早在2001年前后,不少珠三角地区政府已出台“限猪令”和“禁猪令”,养猪业已经向粤东、粤北和粤西各地转移。养猪业的转移得到了不少珠三角外的县、市欢迎。一方面是当地发展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偏远地区土地、人力等资源丰富,养猪业的发展空间比较大。同时,偏远地区养猪业门槛偏低也是重要诱因。
  广东长年从外地调猪进来,所以珠三角地区生猪产量下降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发布“限猪令”或“禁猪令”,很大程度上在于产业转型的考虑。随着珠三角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畜牧业发展受到地租和人力成本提高、污染影响附近居民等因素的影响,必然要向外地转移。
  
  [纵深]
  
  乔新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东莞作出的这项决策,可以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乃至法学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在全国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的大背景下,东莞作出的禁止养猪决定,看似违背了市场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供需平衡。但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基本原理是,各个地区的市场主体必须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资源禀赋,进行制度设计,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其他文献
但凡改革,都是一场利益的调整,能否最大程度兼顾各方利益诉求,是改革取得共识的关键所在。  9月25日下午,肥东撮镇的徐女士陪同老父亲来到县人民医院挂急诊。家里有个老病号,使得她对药品价格非常敏感。  “你看,芬必得胶囊,采购价13.45元,零售金额13.45元,比家门口的药店便宜一块多”,徐女士指着门诊大厅的电子显示屏说。  取消加成价格,按照进价销售给患者,就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药品“
每天那么多云飘过,谁知道哪朵云会下雨?在刚刚过去的3月,有两则突发性危机事件令人关注。一则是由日本地震海啸导致核泄漏引发的“盐危机”;另一则是由“瘦肉精”事件引发的“双汇危机”。  先来看“盐危机”。3月16日,受日本地震海啸所导致的核泄漏影响,几个经不起现代科学知识推敲的谣言。在现代传播方式的助推下,竟在千里之外的浙江等省份引发了一场食盐“抢购潮”的轩然大波。接着,谣言经过短暂的发酵,在大半个中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同龄孩子更为顽皮。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的差生。专家指出,对精力过剩的孩子要因势利导,而不可任其自然发展。  研究显示,宝宝的精力过剩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他们体内一种内分
她是2006年内蒙古理科高考状元,从清华大学建筑专业本科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习。2014年北大硕士毕业后,她追随内心的声音毅然跨入游戏业,成了一名游戏主播,顿时招来“浪费教育资源”等一片骂声。如今她在斗鱼直播平台拥有109万的订阅量,在新浪微博拥有130万的粉丝。她说,个人努力一直比她身上的光环要来得实在。  学霸对游戏爱之有度  女流是石悦直播用的网名。游戏与她的渊源,要追溯到她6
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作为省委、省政府以皖江带皖北而确定的“3 5”合作共建园区之一,是省政府2012年7月正式批复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由合肥市蜀山区与六安市寿县合作共建,独立运作。园区规划面积12.82平方公里,起步区4平方公里,其中50%用于产业项目建设,30%用于公共设施及生态绿化建设,20%用于生活设施配套。园区位于新桥国际机场西北9公里处,距合肥市区27公里,是合肥市“1331”空间发展格局
安徽是中国的缩影,在这样一个微缩“中国化”省份实现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对推动文化改革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普遍意义和借鉴作用。    从5年前自主试点,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到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安徽现象”,引来各地考察学习,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成功跨越。那么,这一跨越是如何走过来的?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中,“安徽现象”的意义何在?就此,本刊专访了安徽省委宣传
贺州公交特许权问题不仅考验着政府的诚信和契约精神,相关部门面对政府错误决定时的表现,他们的互动、运作与博弈也值得反思。    现有行政体系下,公权力一旦发生越位,职能部门究竟如何自查自纠,实施政府内的法理制衡?当前发生在广西贺州一宗特许经营纠纷案,展现了其内在机理。    与“利益博弈者”的博弈  【案例】  贺州原为县级市山区城市,人流稀少,政府公交营运三年,没有成效。1998年,经贺州市建设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的企业、土地都可以入市,农村为什么不行?这次试点,抵押也可以,上市也可以,有了纠纷也得承认这是合法土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而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关键点,必须从法律上承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按照同地同权同价的原则进入市场交易,并由政府按统一的市场规则进行管理。  2月
偷窥欲是从好奇心演变而来的,好奇心人人都有,所以人的潜意识里都有偷窥欲。但大多数人都能控制好自己,如果无法自控,那就是病态了。  “我家出了一个偷窥者,丢死人了!带他玩的时候,我随手教他一些摄像技巧,没想到他居然用来偷窥房客”  秦先生是一位攝影师,5年前离异,自己带着儿子小纳生活。小纳今年15岁,上初二。  离异后,秦先生觉得父子俩享用200平方米的复式公寓太奢侈,就拿出一层出租,租金贴补家用。
《决策》:通过四年来的强力推进和具体实践。合肥的民生工程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那么合肥民生工程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陈军:自2007年全市实施民生工程以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围绕“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的总体工作要求,主要通过创新民生工程机制、创新民生工程制度、创新民生工程宣传、创新民生工程民主参与,在制度创新中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民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