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在医院体检约七个半小时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ho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8月17日傍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从东京信浓町的庆应大学医院回到私宅。面对媒体询问身体情况,他仅回应称“辛苦各位了”。官邸方面介绍称,此次是以健康管理为目的的“单日体检”,否定了健康状况恶化的看法。据报道,安倍在当地时间17日上午10点半左右抵达医院。停留时间约为七个半小时。他从16日开始停止处理公务,到18日的三天时间预计作为暑假静养。官邸消息人士表示,“因为工作日一整天都有时间,就各方面都检查了一下”,强调身体没有问题。另一方面,政府相关人士指出新冠疫情应对已长期化,“首相无法恢复精力,很疲劳”。据报道,安倍每年接受两次体检,受新冠疫情影响,6月接受了今年的第一次体检。
  安倍在2006年9月20日当选自民党第21任总裁,并于同年9月26日接替小泉纯一郎,成为首位战后出生、战后最年轻的首相。虽不到一年时间就黯然辞职,但他于2012年再次当选日本首相,并连任至今。2019年11月20日,安倍的累计在任天数超过日本前首相桂太郎,成为了日本宪政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到2020年8月24日,其连续在任天数将超过日本前首相佐藤荣作,安倍預计将成为历代连续在任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
其他文献
2012年底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日本政府出台了战后首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2013年12月)、新版《防卫计划大纲》(2018年12月)等官方文件,反映出日本对自身安全环境的认知产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对周边地区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测事态进一步增强了警惕和防范。为扩大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军事存在,日本试图通过寻找“目标一致”的合作伙伴,构筑地区安全网络。蒙古国就是日本认定的合作伙伴之一。建立高层互访和
今年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50周年,本文就该条约的成败得失及未来前景简要地谈一点看法。  得与失。《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不完美,它人为地把世界各国分成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国家。但它并不因其不完美而不重要,恰恰相反,它是核武器国家与无核武器国家达成的大交易:一方承诺放弃发展核武器,另一方承诺为核裁军与和平利用核能而努力。双方都承认,防止核扩散并非终极目标,而是为最终彻底销毁核武器创造条件,是通往
【印】 《今日印度》 2017年3月6日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准备停止自2002年起就已开始施行的酿酒业减税政策。该政策将酿酒业的营业税从20%缩减到了4%左右,从而极大地刺激了该邦酿酒业的发展。目前,该邦产酒量约占全印度的90%。  该邦政府表示停止减税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据估计,恢复对酿酒业的正常税收将使邦政府收入增加20亿卢比。此外,政府还认为目前该邦酿酒业发展业已完备
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延续是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要保障。维护现有的国际秩序,在世界各国合作与协调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国际秩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在强化各个“问题领域”内的全球治理机制下共同推动国际秩序的进步,并在多边主义制度架构下形成应对和解决各种全球性议题的挑战,是21世纪的今天世界能够继续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快第20个年头了,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崩塌竟然出现在了眼前。美国霸权是“
新冠疫情在短短几个月内席卷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造成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危机,而且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产生了冲击。疫情改变了世界,也对联合国带来深远的影响,构成诸多挑战。疫情发展到今天,同样要思考联合国和国际秩序的未来。联合国是如何应对新冠疫情的  疫情是全球性的,但迄今为止的应对基本上是国家性的,抗疫国际合作总体上乏力,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在全球抗疫中发挥的作用有限。疫情发生至今
2019年7月28日,隨着最后一个合龙节段混凝土浇筑,由中国公司承建的老挝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比原计划提前7个月合龙,标志着中老铁路土建工程取得关键性胜利。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是由中国发起、始创于2016年3月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也是首个由澜湄流域六国共同创建的专门合作平台。启动三年多来,在互联互通、非传统安全、水资源管理、农业、减贫和人文等领域不断取得务实进展,逐渐培
聯合国机构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经济有可能改变全球数十亿人的生活,但前提是人们有机会使用这些技术和资源,因此必须尽快消除日渐扩大的全球“数字鸿沟”。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近日发布的年度《信息社会测评报告》,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同步发展将极大地推动创新,有助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从根本上改变商业、政府及整个社会的运行模式,最终改善全球生活。不过,报
11月25日至26日,第三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重点探讨了中欧合作应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等全球性问题,以及中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经济形势、经贸关系和双边投资、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和有效的多边主义、产业合作等议题。中欧工商领袖、政府前高官及专家学者共30多名代表参加了对话。  中方代表指出,中欧在全球和地区问题上拥有广泛共识,全面巩固双方伙伴关系意义重大。当
两岸融合发展是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提出的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和平统一的新理念、新路径。这一理念的推进落实已取得初步政治社会成效,岛内民众两岸观与大陆观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西进求学、创业、就业热情高涨,正在逐步融入祖国建设与发展进程。不过,在推进融合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一些急躁情绪与盲目性,法规政策不够周延与完善,加上蔡英文当局的敌意与抵制,深化两岸融合发展面临不少新挑战。丰富
11月18日,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新)首都莫尔斯比港举行。此前的15日,APEC外交部长和经贸部长会议亦将在此召开;更早的5月和10月,APEC贸易部长会议和财政部长会议也先后在此召开。这是APEC成立近30年来第一次在巴新召开领导人会议和部长级会议。巴新作为APEC内的最不发达成员,今年召开的APEC 系列会议看点多多,吸引了亚太地区的热情关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