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减负,从心理减负开始

来源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政策在推行伊始,都会有质疑的声音,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当我们在一种生活模式中待得越久,就越会抱守“既得利益”,哪怕收获已经越来越少,仍然不肯跳出原有框架。当“双减”政策逼迫父母抛弃原有的教育方式时,各种担忧甚至质疑,恰巧暴露了父母在教育中的误区。
  以下是“双减”政策推行后,父母常见的4种担心,我们特别邀请专家来解析,希望帮助父母看到引发这些顾虑背后的深层原因,真正了解政策、看见自己、理解孩子,解开心结,通过心态和行为的调整,达成更好的教育效果。
  家长的担心之一
  没有了课外班,孩子的学习就放羊了!
  口述:征征妈
  晚饭后的3个小时,是征征妈最煎熬的时间段。看着孩子一会儿揉揉眼睛,一会儿抠抠橡皮,半天才写两行作业,征征妈要花费百分之二百的力气压制自己的情绪,她觉得自己快要“疯”了。于是,从三年级开始,征征开始上“课后托管班”了。在“托管班”,征征仍然比较磨蹭,但老师说“不写完作业不让回家”,他只能拼命写。自从上了“托管班”,征征妈终于轻松了,她打算连周末也给孩子报课。他不是不自觉吗?那就让课外班的老师来管着他吧!
  征征妈刚打算好,“双减”政策就来了。放学时间晚了,不用再送“托管班”,周末的课外学科类教育也全部取消。没有课外班管着,征征又要恢复到懒散放羊的状态了吗?征征妈欲哭无泪。
  分析与策略:
  不上课外班,孩子就不行了吗?征征妈的焦虑,一半以上来自心中的既定想法—孩子是不会自觉学习的。所以,她忍受不了孩子的磨蹭,总是想找个方法“治”一下他。但事实上,课外班只是增加孩子被动学习的时长,孩子在压力下的“拼命”,不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出工不出力”的学法,无法让孩子爱上学习、自觉学习,而且,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双减”政策,取缔了一大批经营不正规的课外班,让孩子回归正常的学校教育,正是为了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然的过程中完善自我。父母要明白,想改变孩子的拖拉懒散,不是简单加压就可以解决的,真正自律的孩子,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自律,靠的是自觉而不是约束。很多父母怕少了课外班这个“拐棍”,孩子在学校浪费时间,那么,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让孩子对学习有自己的思考和安排。
  能让孩子选择的时候,就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是在学校写完作业、回家玩儿,还是在学校磨蹭、回家写作业,你自己来选。孩子刚开始可能不把这话当真,仍然拖拖拉拉,但是,这正是成长必须要经历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当他发现如果在学校完成作业,回家就可以玩乐高,甚至看会儿动画片,第二天还能和同学讨论昨天看了什么漫画书,就会重新思考“排序”。要记住,孩子可能會为回家打半小时篮球赶作业,会为与同学约定聊天赶作业,就是很少因为大人的唠叨而赶作业。所以,想让孩子快起来,要思考怎么用兴趣驱动孩子,而不是让他们在被监管的环境中“磨洋工”。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双减”政策,不是一刀切地限制孩子们补课,而是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外减负的前提是,每个学生都能在校内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比如,学校不能像以往一样,把辅导孩子作业的重任推给父母和课外班,不能把提升学生成绩的希望寄托在课外机构,而是要提供“菜单式”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并且组织优秀的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答疑和辅导。相信更好的学校教育服务和更松弛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孩子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得知国家要砍掉课外补习机构时,晶晶妈终于“松了一口气”,教育上的入不敷出,已经影响到全家人的生活质量了。每年,他们花费在补习上的费用有5万元之多,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负担过于沉重。可刚放松了一时三刻,晶晶妈的心又揪了起来:补课多年,突然不补了,成绩会不会倒退呢?
  最初的补课,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的。那一年,英语的难度突然增加,孩子的成绩跌落到70多分,晶晶妈吓得赶紧给孩子报了两个外语班,一个攻阅读,一个攻语法。直到孩子的成绩回到90分,母女俩才终于松了口气。尝到“甜头”后,晶晶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所有科目都提前学。就这样,她们被课外班一步一步“套牢”了。每当看到孩子越发消瘦的身体和大大的黑眼圈儿时,晶晶妈也心疼,可是,初中后重点校竞争太激烈,她真怕孩子“跟不上”。
  晶晶妈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你补课、别人也补,虽然补课不一定会更好,可是,没人敢先停下来。这回课外班被叫停,晶晶妈觉得自己被甩上了岸,但是,不知道孩子能不能站稳。
  分析与策略:
  那些在补与不补边缘挣扎的父母,心中总有一个声音—我的孩子不能落后,哪怕是暂时的落后也不行。看到孩子成绩落后,父母会先于孩子做出解读,认为落后会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影响孩子的自信,导致孩子“不爱学习”“自暴自弃”。然而,事实可能相反,有的孩子会因为暂时落后而激发斗志,花更长时间投入到学习中,保住自己的位置。这和补课提升成绩的区别在于,依靠补课的孩子,会形成依赖心理,而靠自己的能力找回优势的孩子,会形成自主性。
  由此可见,放弃补课这条“捷径”,忍受孩子暂时的落后,反而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多数孩子有着正确的学习动机,那就是不想落后。他们需要的,是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当他们看到自己一次次的尝试带来成绩的变化,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某种题型时,他们会对自己说:这就是我想要的学习。当孩子有了足够的自主性,好的学习结果是水到渠成的。所以,父母不能只想走捷径,只看眼前利益,而是要把眼光放远,授人以渔。
  昊天爸开完“双减”的家长会后,抽着烟一言不发,偏偏,儿子还往枪口上撞:“爸爸,你知道吗?我做的背景音乐获奖了!”昊天爸怼儿子:“成天搞这些乱七八糟的能当饭吃吗?玩物丧志,我看你以后怎么办!”昊天耸耸肩,不以为意,转身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昊天爸更心塞了,这个儿子,从小就资质平平,偏偏还不肯努力。“假如你不好好读书,就要去干苦力”之类的话说了多少次,孩子就是不往心里去。初中,昊天爸费尽心思把儿子送进一所管理特别严格的学校,却赶上了“双减”。以往,看到孩子坐在书桌前写作业到十一二点,昊天爸好歹能感到安慰;现在,9点多儿子准时收拾书包,他觉得时间全荒废了。   昊天爸之所以希望孩子在学习上更努力,是因为他自己是高考的受益者。当年,从农村考入城市,努力多年站稳脚跟,一切都依靠扎扎实实的拼搏,所以他格外看不惯儿子稀松的学习态度。
  每次,父子俩讨论读书的重要性时,都会不欢而散。昊天觉得,书是得读,但不是生活的全部,世界那么丰富多彩,不去体验一下多可惜?昊天喜欢花时间尝试新奇的事物,比如游戏编程,比如在网上找老师学编曲,比如自学手绘漫画……客观地说,昊天这次制作的背景音乐非常不错,可昊天爸却开心不起来。在他看来,只有学习好的孩子才有资格发展自己的爱好,儿子这样折腾,是舍本逐末。现在“双减”一来,学习压力更小了,昊天爸觉得儿子的人生棋局,还没开始就要输了。
  分析与策略:
  校内减负,到底是在促进孩子发挥天赋,还是抹杀原本成绩一般的孩子成功机会呢?这一点,要从对成功的定义说起。很多人都觉得,世界上最容易获得成功的方法,就是复制别人的成功经历。昊天爸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尝试到成功的滋味,自然希望儿子能够“走捷径”。可惜,大人铺设的路,不一定被孩子接受,因为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对社会有了自己的解读,他们会把自己的兴趣和经验融入价值判断中,重新定义成功。在孩子看来,成功有很多种。他们可能会对新兴事物感兴趣,可能会看到平凡人的坚持,也有可能想体验创业者的生活,总之,他们不愿意接受安排。
  政策支持学校减轻学业负担,就是希望孩子有更多时间去探索自我,找到属于自己对成功的定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有两个重要的职能转变。一方面,是从单一的学科教育,向更为丰富的知识科普、文体娱乐、艺术创作、劳动技能等方向拓展。另一方面,从统一的教学内容,向分层、分级、按照学生的能力和需求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等方向转变,这样一来,能力较强的孩子有充足的发展空间,能力较弱的孩子也能在多元化的学业体制中体會到获得感,并支持自己完成更多的学业内容。
  作为父母,如果用单一的成功标准去碰撞孩子多元化的价值感受,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如果父母过分打压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就会把精力投入到和父母的对抗中,反而会减少对兴趣的投入,这是教育的损失。相反,如果父母能够信任孩子,以多元化的标准去看待孩子的成长,和他们一起去探索成功的价值,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在不断尝试中慢慢修正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向社会的主流价值靠近。总之,成功与否,不应以父母的标准进行界定,而要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毕竟,孩子只有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减负,除了减轻课业负担,还包括减轻过分强调成绩给孩子带来的隐形压力,所以,学校减少了考试次数,取消了成绩排名。但青青爸觉得,一旦学校隐去孩子的成绩排名,女儿这种没心没肺的“傻白甜”,就只会随波逐流。
  青青仿佛天生的乐天派,数学考了73分,不仅没掉眼泪,还找到理由安慰自己:“离80分就差7分,也就是两道选择题的距离,没差多少!”青青爸觉得,对于女儿这种“盲目乐观”的孩子,就得时不时排个名次,刺激一下她,让她明白自己的位置才能上进。青青爸记得自己小时候努力学习的动力,就是看到自己的名字排在“红榜”之内。如今,不再公布成绩和排名了,那拿什么去激励这些成绩差的孩子呢?
  分析与策略:
  对成绩和排名的重视,来源于父母的“功利”判断。学习,总要有个结果吧,这个结果就体现在成绩上。多数父母都认为,结果比过程更实际。
  单纯从学习动机的角度来看,孩子很难从一个所谓的“结果”积累到足够的动力。打个比方,如果父母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别人不会喜欢你!”那么,为了避免一个糟糕的结果而努力,孩子会感到焦躁、悲伤。相反,如果孩子对学习有一个“正面感知”,真正意识到学习的用处,才会更加用心。
  比如,对一个外语差的孩子说,“你这个外语成绩,会拉低你的平均分!”孩子往往会感觉父母过于功利,反而容易表现得对结果毫不在乎。相反,如果我们对孩子说,“你喜欢的《哈利·波特》,听说看英文版更有感觉,你多学习一些英语,说不定就能看懂了。”就会让学习外语这件事,变得没有那么功利和无聊。
  总之,能够激励孩子的,不只是最终的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每次获得小的进步,都会增强自信、修正自我认识。学校不公布成绩和排名的意义也在于此,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他们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用正向的力量点燃孩子的内驱力。
其他文献
鄱阳湖,古称“彭泽”,又名“彭蠡”,位于我国的长江南岸、江西省的北部。平均湖域面积为3583平方公里(盛水期和枯水期的平均值),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在古代的名气似乎不如与它只有数百里之遥的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然而,近代以后,有关鄱阳湖的传奇故事却要远远多于洞庭湖。没错,鄱阳湖之所以受到世人的瞩目,除了它面积广袤、盛产淡水鱼,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基地外,还因为在这里曾经发生了一
期刊
“如果我是意大利人,恐怕早就穿起法西斯的黑衬衫了。”  “如果我是墨索里尼,我会坚定地同法西斯站在统一战线上,与列宁主义的欲望疯狂展开斗争,一直到胜利为止。”  谁能想到这两句话是出自大名鼎鼎的反法西斯联盟三巨头之一丘吉尔的口中?作为英国两任首相、大多数英国人心目中“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丘吉尔以其在二战期间的坚强意志、铁腕手段和领导能力带领英国人民与德意法西斯联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
期刊
他是为音乐而生的天才;他的音符总让人有时空错乱却完美交融的感觉;他的作品集宫廷一般典雅华丽和平民般平易近人于一身。你或许不喜欢交响乐,却一定熟悉他的名字,就如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所说:“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死于1791年12月5日,去世时年仅35岁。  莫
期刊
说起烧烤,总是让我们想到日本、韩国的料理馆。其实,往远里说,经历过茹毛饮血的年代后,烧烤应该说是我们人类祖先最早学会的烹饪方法;往近处瞧,烧烤又是驴友亲近大自然时最便捷的解决温饱的手段。如果你还懂得狩猎就更好了,现打的野味现烤现吃,估计一定会很鲜美。当然,你还要有点儿关于保护动物的知识,可千万不能误伤了够级别的保护动物,不然,你为美味大餐付出的就不只是辛苦和金钱的问题了。  毕竟我们都已经是文明人
期刊
千呼万唤,“双减”来了。孩子们高兴,终于有真正的假期和周末了。  但是我知道,有些父母不那么开心,甚至有点担心—  过去,给孩子报了补习班就算尽到责任义务了,成绩再不好就“与我无瓜”,一年十几万、几十万我都花了;  过去,一到假期和周末,就把孩子送到课外班去,自己也能在家清靜,这以后孩子整天在家待着,鸡飞狗跳怎么弄;  过去,孩子有不懂的问题,直接转发给课外老师就行了,人家给解答,这以后没人助攻了
期刊
策划人小语  2021年暑假,“双减”一词登上教育热搜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双减”指的是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的宗旨是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家长负担,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对“双减”政策,家长普遍积极支持,但也有一些顾虑,比如作业减少后,孩子学习
期刊
如果有人问我旅途中的最爱是哪里,我一定会说起,那个被最美丽的海洋包围的天堂的所在,它的名字叫土耳其。提起土耳其,我可以说出一连串梦幻般的海洋——黑海、马尔马斯海、爱琴海、地中海……这块横跨亚欧板块的神奇土地,也因此变得更加神奇。曾经许下诺言,要和最爱的男人去最爱的地方旅行。如今,我望着身边熟睡的男友和舷窗外的蓝天白云,才猛然发现,真实与梦幻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平凡与激荡亦非矛盾,个中滋味实难言
期刊
村镇风景各有特色,美丽庭院各有风格,充分发挥了美丽庭院建设的“一院香”引“百庭艳”的示范引领作用。  郑板桥说:“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俱见烟水平桥。”  最理想的庭院环境,大概就如这般,闲时坐在庭院里,便可看花花草草,听潺潺流水……  如今,福建诏安县便是这般景象。近几年,当地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鼓励村民群众养
期刊
责任感,是个人获得幸福生活、维持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不仅能够对自己负责,也勇于担当对他人的责任。但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能自觉地维护自己房间卫生,却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能够爱惜自己的书,却随意破坏别人的书;能够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却在面对别人求助时不情不愿……  哲学家伊曼纽尔·列维纳斯认为,对他者(他人或他物)负责不是外在于人的压力与规范,而是人由心而生的
期刊
搞明白示弱是为了什么,才能做出真正有助于孩子成长和亲子关系的选择。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似乎天然就应该是“强者”,小到给孩子喂奶、添衣、辅导作业,大到开创事业、积累财富、保护家人,父母往往都一力承担,扛起孩子的整个世界。因此,父母很容易被孩子感知为“无所不能”。  然而,这个美丽的幻觉时时会受到挑战。  毕竟父母也是人,也会有软弱、无力、崩溃、抓狂的时候。  这时,他们该怎么做?是咬牙保持微笑,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