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1 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那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1+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1”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近进;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就唤起了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了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2 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2.1 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2 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2.3 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3 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要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了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4 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要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中国近几千年的封建教育,主要就是语文的教育。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我们祖先在阅读教学的诸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①熟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不仅有助于阅读理解,还可以积累大量语言材料,且切合汉语本身的特点,是学好语文的有效方法。②精思。并非所有的古人都只死读书,也有人强调“学贵有疑”。南宋的朱熹认为“大抵观书须先熟读”,“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大悟
期刊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针对农村中学的学生状况,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尝试了层次化教学,以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农村中学的学生层次也逐渐分化出来。以2010年七年级学生入校时语文成绩为例,入校生有300多人,80分以上者不足20人,70分以上者不到30%,60分以上者不足50%,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学生入学时成
期刊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1 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要研究“四问题”  1.1 立足差异性。教学目标的落实应兼顾:一般与个别、集体与个人、点与面的关系。要尊重差生,注意发现其积极因素,鼓励帮助他们
期刊
语文教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构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 更新教育观念是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变革课堂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别于以前的那种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自由
期刊
1 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关系  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为教语言而教语言的做法,而是要把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使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外语水平。  教师根据真实的材料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时,不能一味考虑如何教授有关语言的知识,还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设计真实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实践语言的机会。例如,在听天气预报的课堂活动中,天气预报的材料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及教学目标的定位  1.1 问题的提出。我们知道,专题复习不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回忆、重现,而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综合、概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目标是领会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极为关键的一步。  重温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二氧化碳与碱液反应”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
期刊
【摘 要】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一石能击千层浪,巧妙的课堂提问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愉快地走进文本,积极思索,积极探索,寻求知识的奥秘;从而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把握所学文章的重点难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水平高低,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要求“以学论教,以教促学”。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首先是物理教师要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其次是物理教师要懂得合理运用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然后是物理教师要多点人文关怀。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实践,谈谈我的一些粗陋的体会,以求抛砖引玉,得到高人批评指教。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1 新课导入,别出心裁
期刊
发未霜,六出冰花降,冷蝶何须怨苍茫,痴云不解销峦嶂,千丝谁短长?  ——题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沉醉了——古诗词的韵味,将一个浮躁的季节,变换为一汪宁静的湖水,平定了躁动,换来了浮云,装点心中山水的宁静。  当面临困难想要退步时,蓦然而生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当失败了想要放弃时,“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苏轼鼓励着我;当不知怎么看待功名时,“不戚戚于贫贱
期刊
以下从四方面说明现代数学应怎样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培养多元化的高素质的数学人才。  1 有目的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新观念  数学课程新标准规定: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从而更好地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新观念。   例1:讲授《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分两个回合进行:  第一回合:(板书: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①2x-1=4x+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