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式健康教育在预防颅脑损伤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组式健康教育对颅脑损伤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小组式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肌力情况。

结果

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16.45±4.65)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53.58±10.31)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8.46±4.75)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46、3.015、2.699;P<0.01)。观察组患者肌力恢复总有效率84.38%,对照组为53.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3,P<0.01)。

结论

小组式健康教育较常规健康教育更能提高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肌力恢复情况,改善神经功能,有效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焦虑情况、依从性、不适感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大庆油田总医院腔镜室2014年1—12月收治的行支气管镜(纤维镜或电子镜)检查的患者200例,按就诊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程度、依从性、不适感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随着全球信息化,移动健康(mHealth)已成为目前及未来医疗护理的关注热点。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移动健康在护理研究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对移动健康的定义、应用现状、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挑战进行阐述,旨在为护理学者提供今后开展移动健康研究的参考与建议。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欺负与工作满意度现状,探讨护士群体同事支持在两者间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研究小组在2015年11月—2016年4月选取福州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工作的临床护士。采用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同事支持量表、中文版负性行为量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对福建省20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护士工作场所欺负与护士群体同事支持,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r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