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博爱 品质百年”博爱21周年系列公益活动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j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资本办医的阵营中,一支名为“民营医疗”的后起之秀已经形成了耀眼的力量,它们有的走过了20多个春秋,提炼沉淀出悠久厚重的历史底蕴,打磨出精致高效的治疗与服务体系,锻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口碑和品牌;它们与时俱进,紧跟互联网医疗、个性化医疗的热点潮流,在服务、医疗、人才引进模式上多点创新——它们永远保持刷新蜕变,升级优化的激情和动力,它们以矫健的姿态屹立于风云变幻的医疗格局之中,成为了捍卫、保障市民健康的一支不可或缺的茁壮力量。
  作为深圳民营医疗行业的卓越代表、作为一家屹立深圳多年的综合性医院,深圳博爱医院迎来了21周岁“生日”——7月18日这天下午,一场隆重的“生日会”掀开帷幕,同时亦按下了“百万公益”的启动键。“大仁博爱 品质百年”博爱21周年庆暨全民健康百万公益启动仪式在深圳博爱医院举行……深圳健康教育与促进协会会长杨国安、深圳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书记高文辉、桂园街道计生科科长马伍生、深圳市老年协会会长谭家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博爱基金代表秦华、深圳博爱医院总经理薛荣章、深圳博爱医院院长王芳仁等领导及嘉宾出席仪式现场,不仅见证了博爱“生日”的喜庆和荣光,更亲眼目睹了博爱致力于全民健康的公益决心和惠民使命。
  公益模式创新:联袂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博爱基金,服务孤儿、老人、小商户群体
  这历史性的一刻,博爱医院和全深圳人一起“庆生”,同时向市民们送出一份虔诚、真挚的“公益大礼包”——博爱医院投入百万元打造“博爱公益基金”,意欲为深圳市民提供更便利的健康服务,塑造一座民营医疗行业的公益丰碑。
  与过往常规公益活动所不同的是,为了让公益效果避免平淡化、俗套化,为了让公益的助持对象更为精准,本次公益行为不仅仅限于“捐款捐物,送衣送书”,博爱医院联袂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博爱基金,倾情投入百万医疗援助基金,旨在为深圳市民提供更周全、详尽的医疗服务,经过严谨规划,同步启动三组公益系列篇章:大仁博爱·健康同行、大仁博爱·温润白发心、大仁博爱·温暖商户,分别锁定不同类型的、在健康福利上处于弱势的群体:孤儿、老人、中小个体商户。“我们发现孤儿、老人、中小个体商户是一批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因客观条件、经济实力、健康意识所限,很难保证规范、全面、定期的身体检查,而博爱医院也将针对他们的身体特点、健康盲区、高发疾病等设定不同侧重的体检、保健、亲诊、救助等服务,”深圳博爱医院负责人透露。
  名医资源引进模式创新:成立医师“多点执业”基地,打造名院名医名科
  今年7月1日,深圳全面放开医生“多点执业”政策,这一利好消息对于医疗行业而言无异于“开闸泄洪”。博爱医院作为民营医疗行业的翘楚,欲在“多点执业”领域充当“吃螃蟹”的开路先锋——为了让更多患者受惠,为了让医学人才形成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互动,为了促使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均衡,博爱医院率先刷新自己的人才吸纳机制,将自己变身为“多点执业”的基地,与公立(三甲)医院共同打造学科交流互动平台,以多种模式引进高级医疗人才,促进优质医学人才的流动,打造更具活力的医疗专家队伍。启动仪式上,七位来自海内外(全国各地三甲医院、韩国等)的专家和精英代表与博爱医院携手签下“多点执业”之盟约。至此,更为强劲鼎盛,更具活力、更具现代化意义的人才阵容在博爱医院隆重“落户”,开启了医师就业格局升级换代的全新契机。博爱医院将结合现有的两岸三地、海内外顶尖专家队伍,打造“名院·名医·名科”的优质诊疗体系。
  服务模式创新:招募博爱医疗监督员,21项服务成果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21项由博爱医院主导、发起的服务成果也被公布——这是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困扰深圳市民的难题所作出的最佳应答,也是对国家卫计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政策的完美呼应,而与众多公益活动同步的,还有一项郑重的许诺——作为社会化办医的标杆,博爱必须向全社会作出表率,从即日起,博爱开始面向全社会招募博爱医疗监督员,向深圳市民承诺医德医风,邀请深圳市民代表加入“博爱医疗监督员”行列,对博爱的健康事业、医疗事业进行透明化、公开化的监督,督促博爱医院朝更高品质的医疗水准和服务高峰挺进。
  据了解,第一批受聘的“博爱医疗监督员”,其构成包括:媒体从业者、社区居民、白领、普通外来务工等不同阶层、不同教育背景的深圳常住者,最大限度覆盖深圳各层次群体,代表不同群体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和治疗需求,他们将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定期轮流亲访博爱医院,深入博爱医院的科室一线,对医院的服务质量、诊疗质量、医德医风等进行监督,代表所在群体对博爱进行满意度评分,在医患之间建立良性沟通渠道,代表群众对医疗行业进行发声。
其他文献
<正>成都市日前正式出台《关于健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这份3300余字的文件,提出建立"三重一大"决策全程记实、主要领导末位表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