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发电瓶颈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r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但由于政策和技术瓶颈,自主研发实力不强,国内市场也远未形成
  


  在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的背景下,太阳能发电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9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的2007世界太阳能大会暨展览会,无疑是太阳能投资热潮的一个缩影。其中,包括70余家中国企业在内,共有近百家企业参展,创下历届太阳能大会之最。国际太阳能学会主席托本爱思本森(Torben Esbensen)对《财经》记者说:“从这个盛大的展会就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成为太阳能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6年,全球250万千瓦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中,中国占到37万千瓦。中国也由此超过美国,成为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在中国从事太阳能电力的企业中,涌现出了多位亿万富豪。自2005年12月以来,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南京中电光伏等企业相继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上市。尚德创始人施正荣的股份市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
  不过,这些骄人业绩的背后存在着诸多隐忧。
  
  有产业无市场
  
  在此次世界太阳能大会上,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CREIA)与绿色和平、欧洲光伏产业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了《2007中国光伏发展报告》。
  “光伏”是业界对太阳能发电的称谓——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太阳能光伏具有降低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等优势。
  这份由CREIA秘书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等专家执笔的报告指出,近几年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但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国外市场。
  为了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德国、西班牙、日本等许多国家纷纷鼓励发展包括太阳能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最近五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40%。迅速增长的国际市场拉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人戏称,尚德等太阳能电力企业其实是在“发洋财”。
  这个局面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肇因于中国光伏产业的政策制约。
  在中国国内,光伏发电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农村电气化和离网型光伏产品。由于电力部门尚未正式接受光伏发电上网,并网型的光伏市场没有真正启动。截止到2006年,中国国内光伏发电累计装机仅为8万千瓦。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告诉《财经》记者:“与几亿千瓦的火电相比,8万千瓦简直是九牛一毛。”
  无锡尚德副总经理解晓南的看法在中国光伏产业界很具有代表性:“由于政策问题,国内市场不能很快启动,我们非常着急。”
  “从长远看,国内市场缺失可能限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国内光伏产业已经做好准备,在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投资,但必须有稳定的政策保证这些投资可以获得相应回报。”CREIA秘书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要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光伏的竞争力,必须建立和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政策可能
  
  就现阶段而言,阻碍光伏推广的最直接因素是成本。过去30多年里,尽管光伏发电的成本由每度5美元下降到0.5美元左右,其成本仍远远高于常规电力。据《新闻晚报》报道,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教授赵春江去年年底在自家别墅的屋顶上装了一个“太阳能发电厂”,预计每年可以发电3000度。不过,他的那套光伏发电系统花掉了14万元,代价不菲。
  但是,石定寰认为,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风能不稳定,生物质能资源有限,核能所需的铀矿今后也可能用光。太阳能则是取之不尽。如果等到太阳能价格降到和化石能源差不多的时候再来发展,机会就错过了。“再说,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而化石能源给环境带来负面效应,怎么能要求它们的价格一样呢?”石定寰说。
  由于光伏发电成本高昂,只能依靠政府支持。国际太阳能学会主席托本爱思本森说,一些国家采取收购上网、财政补贴等政策来促进光伏市场发展。如德国2000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其主要特点之一是“固定上网电价”政策,电网公司必须全额收购光伏发电的上网电量。日本的政策倾斜体现为给用户补贴。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5年2月2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生效。这部法律总算对支持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列有专门条款,但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
  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政策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业界苦苦等待的“收购上网”等扶持政策,终于有了眉目。
  所谓“收购上网”,是指像德国一样,由电网公司按照光伏发电的成本加合理利润进行收购,多出的费用在全国消费者中均摊。据李俊峰介绍,中国已经开始征收每度电1厘钱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并准备在上海等城市启动屋顶光伏发电计划。此外,国家将在一些公开招标的大型工程项目中要求电网公司收购光伏电力。
  北京计科能源新技术公司总经理王斯成对《财经》记者透露:“光伏发电收购上网已经指日可待,预计10月就会有项目开始招标。”
  
  技术困境
  
  中国光伏产业还面临着技术方面的困境。
  报告指出,中国光伏企业的自主研发实力普遍不强,主要的半导体原材料和设备均依靠进口。王斯成说,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封装环节的技术和资金门槛最低,致使中国短时间内涌现出170多家封装企业,总的封装能力不少于200万千瓦。但由于原材料价格暴涨、封装产能过剩,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多少利润,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
  相对而言,处于产业链上游、拥有先进技术的无锡尚德、南京中电光伏等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日子要好过得多。目前,他们生产的多为第一代晶体太阳能电池,性能稳定,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不过,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太阳能电池产品正在由第一代向第二代过渡,而第二代产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硅材料用量少得多,其成本已经低于晶体太阳能电池。在光伏技术权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马丁格林(Martin Greeen)看来,“薄膜太阳能电池今后将和晶体太阳能电池展开激烈竞争”。
  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孔力认为,中国在晶体太阳能电池的后续研发,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等方面与国外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王斯成更是毫不客气地说:“中国太阳能电池研发的整体实力不足,尤其是薄膜太阳能电池,至少落后了别人十年。”
  从此次太阳能大会的展览会上,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差距——光伏技术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本上都是国外公司。
  例如,日本京瓷展出了光电转换效率为18.5%的多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日本三洋利用晶体硅基板和非晶硅薄膜制成的混合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2%;美国联合太阳能公司以微米级不锈钢带为衬底的柔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其他公司的玻璃硬衬底太阳能电池相比具有重量轻、可弯曲等优点。
  不过,中国的光伏产业目前仍处在上升期。如果能够突破政策和技术方面的瓶颈,必然前途无限。
  《2007中国光伏发展报告》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光伏发电的成本有望在2030年以后与常规电力相竞争,成为主流能源利用形式。
  这个预测并非没有根据。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日本京瓷公司顾问汤川荣男(Isao Yukawa)也介绍说,日本计划在2010年、2020年和2030年將光伏发电的成本分别降到相当于每度电1.5元、0.93元和0.47元人民币的水平。
  另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0年世界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2%,2040年则会占到20%-28%。
其他文献
奶牛的胎盘是结缔组织绒毛膜型胎血盘,免疫球蛋白分子不能通过胎盘,所以胎儿期不能获得母源抗体,只有等分娩后,通过吮吸初乳才能获得免疫球蛋白以增强肌体抵抗力。初生犊牛由于免
相信每个读过《市场演进的故事》这本书的人,都会记住约翰·麦克米兰(John McMillan)的名字。这位斯坦福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天生有着一种说故事的能力,复杂的市场设计理论,在
“文革”终结的最大意义,就是昭示极“左”意识形态和集权政治制度的彻底失败
受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社区出现了急剧的分化与变迁,社会体育发展也因此受到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社区变迁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
加拿大马尼托巴省农业大学的经济学家预测,一旦繁育母猪抛售结束,该省份的生猪养殖盈利水平将会得到提高。
在养鸡生产中,对鸡病的及早诊治十分重要(尤其是产蛋期)。而科学的观察,及时发现疫病苗头并及早防治,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经十多年的教学及实践经验,总结出快速诊断鸡病的方
阅读体验式;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教学;运用研究
拥有全球最大酵母生产基地的美国奥特奇公司,计划在天津兴建生产基地,以满足中国及亚太市场需求。11日,奥特奇总裁赖昂斯在北京表示,希望在食品供应与安全上与更多中国企业合作。
经济学家们称,治疗美国贸易逆差的神奇药剂是人民币兑美无升值。“喝下它!”他们说。去年,美国贸易逆差额创历史最高,对中国逆差即增30%。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说,这必须停止,中国必
长期以来,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民国时期西方经济学的传播和影响一直被忽略。我曾试着搜集这方面资料,收获不大,故对这段历史的丰富性并不看好。  孙大权博士的近著《中国经济学的成长》一扫学界陈见,以“中国经济学社”的活动为主线,揭示了那一代学人引介和钻研西方经济学的努力工作。孙博士受四川朴实学风熏陶,史学功力深厚,竟被他找到大量关于中国经济学社的资料和档案,汇集成书。在此基础上,他有理有据地论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