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钢琴成为声乐学习者通向成功的阶梯

来源 :音乐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door6402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副科钢琴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综合音乐素质的重要课程。本文讨论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提高声乐系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使钢琴这件乐器成为声乐学生手中得心应手的工具。
  关键词:副科钢琴; 听力; 视奏; 弹唱;声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2)02
  钢琴课不仅是一门可以增强声乐专业学生对音准、节奏把握能力的基础课程,同时它还是一门能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度、增强伴奏配合以及培养自弹自唱等综合能力的艺术课程。
  本文就副科钢琴教学的诸多教学模式,副科钢琴教学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等方面进行探讨,亟待合理运用和激发声乐学生的音乐潜能,在有限的钢琴学习时间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其声乐水平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声乐的独特性
  (一)声乐是心灵的延伸
  声乐是十分抽象的,它只能凭借耳朵去感知去分辨歌唱中细微的差异,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心灵去感觉、去触摸、去捕捉。
  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 “唱”的水平,另一方面还应提高学生 “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客观的辨识自己声音,达到外感与内感的统一。
  (二)钢琴与声乐密不可分
  声乐学生始终无法脱离钢琴来进行演出和练习,虽然一些人有机会与管弦乐队或其它伴奏形式合作, 但这毕竟是少数。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由电子设备扬声器提供音响来进行演出与练习的几率增多,但这终究无法完全满足声乐学习本身对钢琴的所有要求。
  二、钢琴训练的必要性
  (一)通过训练,使学生听力水平不断提高
  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是钢琴教学的重要作用之一。钢琴伴奏对于声乐艺术来说是永久的合作伙伴,是其它伴奏方式所不能代替的伙伴。从感性到理性方面听懂钢琴伴奏,是每一位优秀歌唱者必备的素养之一。那种认为只要能跟上节奏、只要多与钢琴配合、多练一练就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想法是不合乎实际的。
  1、唤起学生对“音”的感受
  钢琴训练的要点,是让练习者拥有对声音的良好感觉。其中,手指练习是基本前提。
  收稿日期:2011—11—08
  作者简介:吴铮玉 (1979—),女,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二系钢琴教师。
  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对声音的良好把握,使学生能分辨出音色、音质、音与音之间的衔
  接以及音的延续与消失,是教学中重要而漫长的持续工作。
  2、从单音断奏开始
  从断奏开始进行训练是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的教学方式。
  弹奏断奏的正确方式是:手臂自然放松,离琴键不能太远,用自然下落的速度触键,声音发出后,手不要继续对琴键施加压力。
  在弹奏过程中,下键时应该去掉一切多余的动作,这样才可能弹出明亮、宽厚的声音。只有当学生学会怎么听和听什么,从最初就把正确的动作和发音结合起来练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3、使学生学会听连音和乐句
  当学生掌握单音的弹奏与倾听后,就可以训练二连音的弹奏与倾听了。将小连线的第一个音弹成叹息语气的重音,达到强调的效果,将第二个音弹成叹息语气的轻音,起到弱化收尾作用。基本掌握后,就从弹奏乐句及短小的乐曲开始,听每个音之间的强弱变化以及每个音之间力度的均衡性。
  4、使学生具备一定乐感
  钢琴训练除了强调节奏、音准和节拍等基本要素以外,还应强调音乐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而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灵魂,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钢琴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引用的书名)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进行艺术化训练,让音乐情感贯穿教学全过程,达到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乐感。
  5、钢琴训练对声乐的帮助
  通过一系列的钢琴训练,不但加强了声乐学生对音准、音高的把握,还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音色变化与科学分配气息之间的微妙关系。
  (二)通过视奏训练提高音乐基础
  为了培养声乐系学生快速准确的识谱,使他们拥有固定的音准和节奏,对他们进行视奏训练是为必要。
  1、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视奏
  (1)先从整体上了解音乐风格,了解谱子的调式、调性、调号、拍号,找出旋律与伴奏织体的规律性以及和声配置的变化。
  (2)仔细研究整首曲子的节奏,把所有休止符、符点音符及切分节奏等复杂节奏分析清楚,把时值放慢放大练习,使乐谱节奏变得简单,更有利于弹奏的技巧训练。
  (3)开始视奏时,眼睛要走在手的前面,提前看下一个音或下一小节,建立完整的乐句感;同时边弹边数节奏,并且耳朵要听音,加强大脑对音的记忆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外耳的听辨能力和内耳对音乐的感知力。
  2、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训练,用正确科学的弹奏理论指导实践。
  视奏需要眼、耳、手、脑的联动训练,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毅力。练习过程中要对学生加倍鼓励,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用心用脑去感受体会,才能提高。
  3、视奏训练对声乐学习的帮助
  (1)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们不仅识谱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节奏的准确性、旋律的连贯性以及乐句间的层次感上都得到极大提高。
  (2)通过对古典、浪漫、民族以及近现代大量作品的视奏练习,声乐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理解作品的意境,从而对作品做出更完美的演绎。
  (三)弹唱的具体措施和效果
  1、由简到难,使学生逐渐入门
  初级:①主要提高认谱的速度②掌握谱中的节奏表情术语③解决弹唱的协调能力;
  中级:①选择多种风格的作品练习② 并对歌曲移调练习弹唱;   高级:①分析和声、织体结构,体会乐句乐段之间音乐表现力,能自己处理乐曲②能简单的用I、IV、V级连接进行即兴弹唱。
  2、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歌曲的掌控力
  声乐艺术是集演唱与伴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在副科钢琴教学中开展“弹唱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钢琴学习的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还把“弹”和“唱”的专业有机的横向结合在一起,使钢琴学习成为了全新意义上的音乐综合学科。
  (1)使用复调练习的方式稳定演唱者的音准水平。复调作品对钢琴专业的学生也是一种不容易把握的体裁,声乐专业的学生可以把它当做是一种提高音准和复调感的方法。练习要求学生单手弹一个声部,同时哼唱另一个声部,建立一定复调感,从而进一步加强和声色彩的意识。
  (2)很多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节拍、唱准节奏,但是歌声中缺乏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教授钢琴课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旋律性较强的声乐曲目。通过大量练习这些技巧难度不是太大,但极富音乐性的曲目,让学生准确掌握旋律特点,并根据歌曲的内容、情感要求进行力度速度的变化,是表现歌曲的基本要求。练习时可根据唱和弹的配合程度来进行设计,把速度、力度的变化固定下来,再进行练习;同时还必须处理好歌声与琴声的音量关系,不但不能互相掩盖,更要突出歌声。此外,有的同学弹钢琴就一直踩着右踏板,这样的音响非常混乱,歌声、琴声完全不清晰,因此一定要控制好踏板和手指的力度以及歌声的音量,歌声强,琴声亦强,歌声弱,琴声亦弱。通过把握旋律线的起伏,把富于感情色彩和趣味性的音调表现出来。
  (3)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性、启发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注重个性化的训练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和表现力。
  3、弹唱训练对声乐的帮助
  通过一系列的弹唱复调的乐曲训练,学生会明白钢琴与声乐谱之间的对位关系,拥有无旋律演唱能力。通过对踏板的运用学生能更好的把握住共鸣与混响的关系。移调训练难度较大,但这种训练对声乐学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移调可以更好的熟悉调性,通过五线谱线间线的转换,促进学生对五线谱有更直观的了解。
  总之,通过钢琴弹唱课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钢琴技巧,又加强了对节奏及歌曲表现力的掌控,而且在音乐素质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得到全面发展。
  三、总结
  实践证明,在钢琴课的学习过程中,着重对声乐系的学生进行听力、视奏、弹唱等方面的专项训练,可以使声乐系学生的演唱水平得到提高,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快速准确的识谱能力、提高他们把握固定的音准、节奏、音高的水平,以及提升他们对歌曲的掌控力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钢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能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和声、乐理等理论水平,从而对学习声乐的学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使钢琴成为声乐系学生通向成功的阶梯。
  责任编辑:奚劲梅
  参考文献:
  [1]赵晓生著.赵晓生谈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2]涅高兹. 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刘九思.走向科学的歌唱艺术[M].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4]郭向阳.关于视唱练耳教学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8(24).
其他文献
摘要:汶川大地震对于包括羌族乐器在内的羌族文化艺术造成极大破坏,应采取收藏羌族乐器、支持羌族乐器演出、推动羌族乐器的直接传承等方式,对羌族乐器进行全面保护与利用,以推动羌族音乐艺术的保存和传承,促进羌民族文化的重建和发展。  关键词:羌族乐器;桃坪羌寨;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2)01-    汶川大地震后,羌族艺术的保护被提上重要日程,成
期刊
摘要:新媒体平台对于音乐学术类编辑提出了很多诸如量化效率优先、面向搜索引擎以及全媒体整合分析等新要求和新挑战。文章以中国音乐学网的得失经验为例,阐明了在全媒介融合重整的时代进程中,特别呼唤具有广博胸怀、创业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媒介融合;中国音乐学网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3)04004205 
期刊
“音乐欣赏”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欣赏方法,提高学生专业造诣是本文主要的论述观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巴洛克时期文化背景、整体音乐风格、音乐特征以及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巴赫、斯卡拉蒂、亨德尔的主要作品为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音乐欣赏。
期刊
摘 要:北管又名北曲、小曲、细曲、曲仔,是流传于泉州地区的一种地方音乐,与台湾北管一脉相承;通常被认为是江淮一带的民歌,通过多种渠道流传到泉州后,受闽南与莆仙交汇区语言声腔的制约而形成的一种新乐种。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北管唱曲的风格与形式并不同于一般的民歌,无论从音乐形态或是构词格律上看,都与明清俗曲有着一定的渊源。文章试从曲牌名、曲词、曲调、音乐表现形态等几个方面对北管与明清俗曲的关联进行对比研
期刊
伽达默尔是哲学诠释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诠释学面对的是整个精神领域。伽达默尔的著作《真理与方法》更多以文学艺术为例,对音乐艺术的论述相对较少,但从他对音乐艺术简短的论述中依然可以洞察其音乐诠释思想。本文拟从文辞注解、意义诠释和问题引申三个方面对伽达默尔的音乐诠释思想进行考察,力图在准确把握伽达默尔音乐诠释思想的基础上,给出进一步思考,以明了伽达默尔音乐诠释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缺憾。
期刊
编者按:该文系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杨晓对学者杨民康教授的学术访谈,访谈以西南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为主题,结合杨民康教授的学术之路,探讨总结了西南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25年的心路历程。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1)04-    杨晓:杨老师,很高兴能在南宁举行的第十二届少数民族音乐学年会上对您做一个专访。透过您八部学术专著和百余篇学
期刊
摘要:方妙英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和作曲家。她在民族音乐学、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笔者只能挂一漏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她的楚地民歌研究成果。一、楚宫、楚徵、楚羽体系民歌三声腔研究;二、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研究;三、湖北五句子歌及其变体研究。  关键词:方妙英;楚地民歌;三声腔;哭嫁歌;五句子歌及其变体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本文就“音乐美学”这一学科在西方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近三十年来在汉语学术界的研究历程中呈现的样态,论证这一发端于西方18世纪中期的学术系统正日趋呈现出“中国化”(或称“华化”、“汉语语境化”)的趋势,并试图分析这一学术动向的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历史上佛学华化的历史参照,对汉语语境下,音乐美学和音乐学其他子学科的关系、在音乐学体系中的地位、未来拓展的空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学科发展态
期刊
摘要:1986年中国“民族音乐学会议”分化为“中国传统音乐学”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两个学会,而不能归属或不全归属于这两个阵营学术路径的个人及群伙坚守和追求Ethnomusicology(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的学术旨趣与学科理念,以上海音乐学院为龙头逐渐形成了旗帜鲜明的“音乐人类学”研究群体,取得了不菲的业绩,成为当前音乐文化研究的第三支重要力量。洛秦编《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的出版,
期刊
摘要:自1983年10月创刊以来,《音乐探索》已走过30年的开拓创新之路,方显“而立者”立业建功的光彩年华。30年来,该刊“探幽”有道、“析微”有理、“索新”有方、“求变”有法,为我国的音乐学术刊物闯出了一条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办刊之路。文章从探音乐路径之“幽”、析音乐学术之“微”、索音乐理念之“新”、求音乐技法之“变”四个方面对该刊的办刊历程予以回顾、品析、梳理和归纳。  关键词:四川音乐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