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不如死”到“虽死犹生”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z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代文坛,余华是相当特别的一个存在,他的创作风格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也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余华;《活着》;第七天
  余华在当代文坛上是一个相当特别的存在,他因一部《活着》享誉世界,被称为“中国的海明威”,九十年代获得了堪比诺贝尔文学奖的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种种荣誉让余华成为了当代文坛之上的佼佼者。
  一、青年——生不如死
  余华的作品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活着》,1994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获该年戛纳奖评审团大奖、人道主义奖。而葛优凭其中“福贵”一角获封戛纳影帝。可经过改编的《活着》所展现的种种悲情,不过原著的一半而已。但书写得比起电影,远没有那么戏剧化,书中只是淡淡的,一层层缭绕,悲痛就这样,一步步归位,却更加让人心痛。
  读书不能读得太快,也不能一口气读完,否则那些生离死别的场面会堆在你的脑子里,你会觉得有什么无形的东西在压着你,头疼欲裂,《活着》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作品讲述了福贵从富甲一方到一贫如洗的悲惨一生,他前半生浪荡,混迹赌场,流连妓院,后来输光全部家产,父亲被他活活气死,家里陷入了穷困的境地,母亲也因此生病,在去买药的路上,福贵被抓走当壮丁,几经波折回到家中,母亲却早已去世,妻子含辛茹苦养育着两个儿女。福贵回到家中,家里的生活终于有了一点起色,儿子很争气、很善良,女儿嫁了好人家,但命运依旧没有放过福贵一家,妻子、女儿、儿子、女婿、孙子,都在各种变故中相继死去,最后的福贵只剩下了一头名为福贵的老牛。
  1992年的余华是仍旧一个相当冷酷的笔者,在这个名为《活着》的故事里,一个个角色却相继死去,他不动声色地给我们一点点希望,让有庆得了長跑第一,让凤霞嫁了好人家,就在我们庆幸这一家人终于摆脱了厄运,这样简陋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些温暖的时候,又让他们以令人错愕的方式迅速地相继死去,只留下我们这些读者和两位福贵,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种时候,我们总是不禁感慨,这样的文风,真的很“余华”。
  余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苏童、格非、孙甘露等人的创作形成了一股叫做“先锋文学”的文学潮流。作为先锋文学作家的余华,继承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卡夫卡直面深渊式的审判,写极端的血腥、暴力,描写人性极致的恶与黑暗,而早年做过牙医的经历,又让他对人类的器官、鲜血、死亡毫不避讳,对于早期的短篇小说《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一九八六年》,他自己也说:“这三篇作品记录了我曾经有过的疯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间如波涛般涌动着,这是从噩梦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为此,当时有人认为我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是冰碴子。”而《活着》是余华的成名作,是他的顶峰之作,更是他早年“暴力美学”创作中的集大成者,青年余华的创作才情几乎全部倾注于这本书里,《活着》销量突破2000万册的时候,就连莫言也说:“余华的书少我一半,但影响力大我一半。”
  二、中年——虽死犹生
  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作家在创作中,都对自己的故乡保留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温情,莫言的高密故乡,陈忠实的白鹿原,鲁迅的绍兴城,无论描写多么黑暗压抑,这些故土却总保留着一点温暖,对于余华先生来说,这样的温暖大概来自于他的家庭,有了孩子之后,他慢慢被家庭的温暖所包围,笔下的世界也不再像早期创作那样绝望、冰冷,而是变得逐渐温暖起来。
  如果说《活着》,这个写“活人”的作品,是写生不如死,那《第七天》,这个写“死”的作品,就是写“虽死犹生”。《第七天》写了亡飞,在死后七天内的所见所闻所忆,七个故事构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亡人世界,每一处的牵连和衍生都有它的意义。余华让这些死人说话,根据主人公的回忆和见闻,串联起一个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个城市中的所有温暖与肮脏都在他们的讲述中呈现在众人眼前。
  《第七天》中的死人有三类,第一类是亲人、朋友、爱人的死:杨飞的父亲杨金彪死于癌症、“母亲”李月珍死于车祸、受到牵连割腕自杀的前妻李青、杨飞和餐馆老板谭家鑫一家死于爆炸、邻居刘梅因为假的iPhone手机而跳楼自杀、刘梅的男友伍超为给刘梅买一块墓地,最后伤口感染而死、伍超的朋友肖庆死于交通事故、小学生郑小敏的父母死于楼房坍塌。第二类是社会新闻中的死:作为“医疗垃圾”而被丢弃在河里的27个婴儿、在社会事件中积怨而导致的杀害警察事件、商场大火中扑朔迷离的死亡人数。第三类是主人公杨飞死后听说到的死。在2013年,这些新闻似乎都还是上不得台面的猎奇故事,是老百姓饭后的谈资,足以令人津津乐道几个月。连余华自己也说《第七天》是他“距离社会现实最近的一次写作”,各种死于非命,各种荒唐离奇。余华把这些污浊、劣等的新闻,统统写进了这本13万字的小说里面,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我们不得不去直面这些荒诞、离奇、诡异却又让人沉默、痛心的事情。
  这的确是个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的故事,作者用最简单、最露骨的语言以近乎粗暴的方式展现了社会、描写了人生。直到最后一句声落幕沉,满心就只剩一股寒意从头到脚浸遍了五脏六腑,悲凉、压抑。
  参考文献:
  [1]余莉萍. 读余华小说札记[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01:10-11.
  [2]谢成梓. 论余华小说风格的转变[D]. 山东大学,2009:4
  作者简介:
  刘雨蒙(2000-),女,汉族,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本科生。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机遇下,如何加强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如何使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是国企党建工作者需要做好的实践课题。本文分析了国有石油销售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以及目前的现状和问题,并以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某分公司实践为例,对新时代如何做好党建工作进行探讨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石油销售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
期刊
摘要:党建工作是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基础,对推动企业健康科学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高效融合,已经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能够有效发挥基层党建职能,形成两者间的高效互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文章通过对党建融入生产经营的重要性进行详细阐述,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发展环境,对融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科学的融合工作开展策略,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为
期刊
摘要: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国有企业中,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鼓励和竞争,思想工作的发展略显不足。面对这样的形势,国有企业应该从员工的角度对员工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发展后显示出突出的优勢。  关键词:国企;建设;思政  引言: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指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也是国有企业
期刊
摘要:秦筝我国是流传历史最为悠久的筝乐,由于其古朴典雅的风格特点,深受当代作曲家的青睐,其素材被广泛应用于作品中,如《秦桑曲》、《长城调》、《秋夜思》、《云裳诉》等。本文以秦筝在21世纪的发展为线索,研究其技巧,曲调,曲式特点,并以《云裳诉》为例,探索其艺术特色,并以乐曲为例,深入分析秦筝在21世纪在创作、技法、曲调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为筝乐爱好者提供参考。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深入了解秦筝艺术在现代
期刊
摘要: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三次大危机,然而无论是自由主义、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还是主张放任的新自由主义的产生和最后凯恩斯主义的部分回归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要基本矛盾还在资本主义难逃危机的命运。  关键词:资本主义危机;自由主义;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  梳理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主流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嬗变过程,发现不断地调整与变革为当代资本主义输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但这仍是资本
期刊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以资本“走出去”作为基础,然后再带动我国的货币、文化、服务、技术、设备、标准等“走出去”。在我国将来要采取的一系列战略中一带一路战略将会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除了可以使我国的经济、国际影响力等得到提高还可以是别的国家,在我们国家的帮助下取得更好的发展。“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共有65个,将近44亿人口,“一带一路”建设将对以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有较重大的意义。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黑名单”制度得到不断的发展,且日益呈现出泛化的趋势。然而,我国对行政黑名单制度的运用正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国的“黑名单”制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我国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对“黑名单”直接规定,使得行政活动于上位法无据,行政机关实施“黑名单”制度缺乏法律依据和程序性规范,我国征信体系不完善又进一步加剧了“信息割据”。通过分析行政黑名单制度
期刊
摘要:在法雍木乃伊肖像画上。展示出的罗马和希腊艺术风格,其实是对于埃及历史的反映和真实写照。埃及的绘画真正独特的地方不仅仅是对于线条和色彩的把握,还有对于神秘的生死转换的永恒精神的表现。对于当时的埃及人来说,他们认为死亡并非是消失,而是人作为另一种形式,去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而在当时的埃及,有这样一个原则:人的灵魂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只要把死去的人的身体保存完整,那死去的人就会继续有一个新的来生。在
期刊
摘要:秦末汉初之际,刘邦经过近五年的楚汉战争,战胜了项羽统一中原,建立大汉王朝。而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称霸北方草原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此后,匈奴时常出兵侵犯和征伐汉王朝。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34年的近七十年的时间里,虽然汉朝与匈奴互立和约,采取和亲政策,但匈奴依然持续对汉朝进行侵犯。匈奴的侵扰不仅使汉朝北部边郡民不聊生,而且西汉的都城长安也时常面临被匈奴攻击的威胁。 
期刊
摘要:基于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促进医院整体信息数据一体化平台的融合发展,就需要提升思想认识,促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提升档案建设人员的素质水平,并对有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优化和健全,促进医院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医院信息;融合探析  医院信息一体化平台,就是指以电子病历系统以及医院信息化系统为基础和中心的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还包括很多其他系统,比如,财务成本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