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大齐通宝”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ysta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发展进化史上,称量货币是一种较为普遍使用的形态,我国钱币史上对此探讨不多,前些年中国钱币研究所戴志强等专家写过此方面的论文,以考古实物为依据进行研究探讨。本期发表有关青铜块的文章也是这方面的试探。
  王建国先生是本刊老作者,曾收藏过太平天国双钩文饼状银币等珍品,这次发表的“大齐通宝”定会引起同人的关注,对这枚“大齐通宝”而言,笔者未曾见到实物,谈不到深入了解。但从图片来看,其文字、形制、锈蚀程度,大家一定会得到初步印象。作为单从图片选稿的编辑,觉得还是有必要与读者见面,请大家品评。如果随意称之赝品而摒弃之,也未免失之武断。
  关于“大齐通宝”的铸造年代,有五代李唐说,有黄巢说。究竟孰是孰非,见仁见智,相信大家会客观公正的进行探讨,而不以个人的意见以偏尽全。
  “大齐通宝”的存世量,钱币界尚未取得共识,除“四眼”大齐,“缺角”大齐之外,从上世纪至今是否出现过新品?此问题颇可探讨,一段时间,大齐赝品多得泛滥,且制作粗劣,令人望而生厌,所以一般玩家倾向于“近年大齐无真品”之说。
  然事实到底怎样?改革开放六十年大兴土木、挖地、开山,九百六十万平方土地翻了个翻,地下文物包括古币多年未见之物,史册未载之物,包括武则天的负罪金简这样的奇珍,层出不穷,像“国宝金匮百万”之类的亦有数枚面世,难道“大齐”就绝对不可能再出现吗?我觉得孙仲汇先生在开元泉社的谈话,还是客观的。他认为在广州见到的一枚“大齐通宝”开门见山无可挑剔,目前为止发现了三枚,戴熙的那枚已经找不到了。这段话说明数十年来,“大齐通宝”的存世量还是有变化的,包括前人未见的东西不能一口咬定就是假货或臆造品。数月前,西安一位藏家拿来一枚“开和通宝”,文字很精神,间架结构自然而谐调,包浆铜质均与唐、宋钱无异,像这类钱也只能是多考察、多研究,不应轻易否定。
  话题回归这枚“大齐通宝”上,希望王先生能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及细部特写彩照以供大家研究。
  同时发表的“永安一五”,就铜质与文字看,似与“永万一百”等接近,包浆亦较自然,但“一五”是“当五”还是“十五”?其称谓与古代钱币进位顺序不符,含意亦模糊,究竟是戏作还是铸造问题,不得而知,仅供大家研究。
  本期还介绍了一枚“高昌吉利”银质钱,为多年罕见,此种钱我曾过手两枚铜品,文字大气粗犷,银符合南北朝民族文化大融合时代的雄浑气派。
  银质钱而背四角文者未曾见实物,甚憾。(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一、青花山水人物瓷觚    这件青花山水人物纹瓷觚高38.5厘米,口径18厘米,系清代福建德化窑制品。  青花山水人物纹瓷觚造型仿商周青铜觚,呈大撇口,长颈,腹中部鼓凸,底足外撇,器型挺拔,器身上下以凸弦纹上饰如意云头纹相隔,上下分别绘山水人物和瑞兽呈祥图纹饰。  青花瓷觚上部画面是一幅气韵幽静的山水人物画:但见三五秀石散落在坡边岸角,茅屋掩映于树石之间,屋前方有两位高士相对站立,作相互交谈状,给
当我们对各色“硬广告”日渐厌烦并深恶批判时,它们摇身一变,以另一种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一卡通”、奥运消费卡VISA。这正印证了法国
3月20日,铁十二局集团公司湖南工程公司在大保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上,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婚礼。新人的亲朋好友远在湖南未能出席婚礼,由捂挥长刘钧名和党支部书记蒋春方分别
1990年3月,北京昌平小汤山东官庄农民,在农田1米深处挖出4、5个无釉陶罐,其内主要是西东汉郡国、六朝五铢钱,也有少量先秦货币,其中最重1罐212.5千克,总计8.5万多枚。多数是
一 前言    陈铁卿先生(1892-1992)(图1),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从事古钱币研究四十余载,多有论著存世。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学勤先生:“天津陈铁卿先生是久负盛名的钱币学家,对于先秦钱币尤有研究,建国后在天津文史馆,多年专心于钱币学,有许多创获。《古钱史话丛稿》一书,为其一生功力所萃,撰写自1955年至1975年,历20年之久,堪称钱币学史上一
8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揭开了北京建设史上的新篇章。北京新建筑林立,城市面貌以“日新月异”这个成语来形容是非常贴切的。然而,我们在为北京
伴随着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完成175米正常蓄水位,与之相应的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涉及考古单位最多的文物保护工程——三峡文物保护工程,也将抢救性发掘转
《人民广场地区城市设计》按照建设21世纪世界级都市中心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现状和开发中存在问题,提出了人民广场地区的功能分区、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组合设计以及道路交通与
汉禽兽镜图中的熊以肥硕健壮、刚猛强悍、孔武有力为突出特征,形态有直立、蹲踞、仰卧、爬行等多种。其神性多与男性生殖崇拜、驱邪避疫、抵凶御强、生命幻化与再生相关,此外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常读到“状物”类的文章,一松一竹,一禽一兽,总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么,读这样的文章如何“披文入境、内化积累”呢,我想,可以从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