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我眼中的一节好课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ijiaz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时代,音乐的核心素养不单纯是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音乐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让学生做一个终身热爱音乐的人。
  【关键词】以生为本 注重实践 学科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提出,一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有效率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常态下的课、有待完善的课。“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
  不久前,我们全区音乐教师汇聚一堂,在教研员的策划下,三位在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师为大家展示了她们的课堂教学。三位教师精心准备,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编排,还是教学语言的机智,都向我们展现了她们各自独特的教学风采。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深知,在核心素养时代,音乐的核心素养不单纯是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注重学生音乐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让学生做一个终身热爱音乐的人。三节课虽然各具特色,但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差异,呈现出的效果却不尽相同。
  效果一:追求风光表面。缺乏课堂真实性
  四年级《打麦号子》是一首靖江民歌,教师紧紧围绕这个“一领众和”的歌曲结构,通过喊口号的方式引出一领众和、船工号子、川江号子,突出介绍了号子的特点。学会歌曲之后,教师采用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请学生“接”号子演唱,欣赏方言版《打麦号子》,用方言数板、创编歌词,装扮成打麦的农民,运用了草帽、毛巾等道具进行歌曲表演,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手段层层递进,伴着富有激情的劳动号子让整节课达到了高潮。看似完美的课堂教学,追求面面俱到、整齐划一,教学环节“丰富”,“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禁让人有种观看演出的感觉,稍有经验的教师便能明白:这是一节经过多次排练,缺少真实性,具有表演性质的音乐课堂。
  效果二:追求个人展示,缺乏课堂实效性
  一年级《小小的船》一课中,教师的表情美、动作美、形体美,通过优美的体态律动向我们“传情达意”,这虽是一节音乐课,却更像是教师个人的舞台展示。但是真正展现教学基本功的不是表演,而是扎扎实实的教学过程。教师带领学生用肢体动作、图谱方式体会三拍子的韵律,以和遥远的星星说晚安,用声音的远近表现力度的强弱。但在学唱旋律上,却只是通过观察有没有相似的乐句,找不同之处,运用师生接龙唱一带而过。教唱歌曲环节,运用师生合作演唱、歌曲表演、器乐伴奏等形式表现歌曲。看似动静结合、情绪高涨的课堂背后,依然缺少无旋律的音准美感,学生的音准始终没有达到,因此演唱效果不佳,缺乏教学实效。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多花心思去揣摩研究教学过程,如何更好地去解决重难点,而不是把音乐课变为个人才艺展示课。
  效果三:注重学科素养。具备一节好课的要素
  一年級《大鼓和小鼓》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似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每一步都是精心设计的,在她的课堂中,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敢唱”到“敢于表现”。王老师教学目标明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与体验,鼓励音乐创造,让学生真正喜爱上音乐这门学科。
  1.以生为本,遵循学生年龄认知规律
  我们在观摩公开课时发现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表现形式或一些小细节而忽视了我们真正的核心——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这节课到底学到了什么?我们给予了学生什么样的能力?音乐课是否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王老师的这节《大鼓与小鼓》,从欣赏入手,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年龄特点,观看视频《老虎磨牙》的同时提出欣赏要求:仔细观察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欣赏,问题的指向性明确,学生能轻松找到答案:鼓、镲、锣。简洁明了,直接导入本课的教学重点。
  音乐教师们都知道,一年级的音乐课开设公开课难度很大,学生年龄小,教材短小,不易发挥,大部分教师都会尽量避免一年级的教材选择,而王老师却大胆地选择了一年级。在教唱歌曲环节,由于歌曲只有四个乐句,八个小节,通俗易唱,一节课四十分钟,如何设计、安排,让参与者与听课者既不觉得枯燥乏味,又不能虚度时间,王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是费了心思的,教学流程环环相扣,每一步的落实都有水到渠成之感,同时也展现了她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歌词中,“敲起了大鼓嗵嗵,敲起了小鼓咚咚咚”,看似简单,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较弱,“嗵嗵”和“咚咚咚”部分学生不能清晰地分辨出来,王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采取了听辨、口授、接龙游戏等一系列有效的方法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学得愉快,听课者听得轻松,效果非常显著。这样的教学手段其实是我们音乐教师们平时课堂上经常用到的,只是在公开课时,大部分教师会想方设法使用一些新奇的、花哨的手段来设计处理,往往不一定能取得如此明显的效果,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最常态的课堂教学。
  2.注重实践,培养学生音乐核心能力
  著名音乐教育家吴斌教师说:“核心能力有两个要求,一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敏锐感知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有正确的、有创造性的表达能力,这两个能力就是核心素养。”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领略到王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通过欣赏视频导入到本课重点鼓之后,她抓住音乐的两大要素——速度和力度,展开了系列活动,通过教师示范敲鼓给学生听,让学生自由敲击(利用身边的物体模仿鼓声),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敲击不同的节奏、加速敲,增加难度将两种节奏连起来敲击、加速敲。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按设计进行,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也为接下来的唱歌教学提前解决了难点。
  在王老师的音乐课堂中,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王老师没有把学生当作指令的对象,而是用与小伙伴一样相处的模式,放低身段,蹲下来和学生们一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歌词“嗵嗵”与“咚咚咚”的八度音的音准部分,她通过大鼓和小鼓形象的鼓声对比(大鼓声音低沉,所以它的音低;小鼓的声音轻巧,所以它的音高),学生们通过聆听、对比,以及之前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对两个音的音准已经能做出高低判断。音乐能力的基础源于音乐实践经验,有了前面的积累,学生跟着教师多唱几遍,教学难点轻松突破了。
  3.情感体验,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在听、唱、奏、动等音乐活动中,通过直接体验(音乐感知直接产生的情绪体验)和间接体验(音乐表象及联想产生的情感体验),用音乐表达与抒发情感,或从音乐感悟到激发情感,这是音乐从音响形式转化为情感本质的关键过程。音乐情感体验能力是重要的音乐素养。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相信所有的学生、听课教师和笔者的感受一样,被王老师亲和的教态所征服,课堂上王老师亦师亦友,口吐莲花,学生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歌曲教学的拓展部分,王老师设计了三个层次:一是听赏各种鼓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乐器使用的场景;二是欣赏《隆咚锵》,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到的敲击方式伴奏;三是欣赏动画片《鹬蚌相争》片段,说说是用了什么乐器演奏的,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著名音乐教育家廖乃雄教授说:“音乐是间接的艺术,必须通过唱、奏、动、演方能实现其作用。不亲自参与音乐实践与演绎,只能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无法真正成为音乐的主人。”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学生的体验过程来看,王老师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始终紧扣音乐形象,围绕音乐本体,引领学生体验与感知,一同分享音乐的无穷魅力,这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培养了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应该是致力于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课堂;应该是关注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并超越技能的课堂。我们音乐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将“学科教学”转变为“学科教育”,让音乐学科课程深入学生的心灵,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让我们共同努力,积累起每一节课堂中的亮点,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汲取精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自己的教学舞台上尽显风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及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46例61眼,并对术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
2019年5月,“第六届’长江钢琴杯'青少年音乐比赛”正式扬帆起航。此次赛事涉及多项比赛类别,涵盖多种表演形式,其参赛选手由来自湖北省仃个市(州)赛区的38所院校的各年
目的:观察果胶铋四联1周疗法和三联2周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43例随机分入四联疗法(果胶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组22例和三联疗法(果胶铋、
近年来,笔者及所在团队致力于省级课题“音乐生态教学实践研究”的深入学习与探究,认为只有改进教学行为,建构出生态化的教学课堂,才能使得作为生命本体的学生幸福成长。随着
目的:利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100)对尿沉渣中的细菌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尿路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方法:对68份新鲜中段尿标本做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和UF-100及干化学分析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安全、有效的麻醉维持方式。方法:ASAⅠ~Ⅲ级行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24例,入室后常规监测MAP、HR、ECG、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依次静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是个别化的历程,具有差异性。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是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溯其根源,寻求应对之策,在个体差异性客观
目的:探讨应用星状神经节封闭疗法治疗Hunt综合征的疗效和疗程。方法:26例患者采用高压氧和应用血管扩张剂、皮质激素、抗病毒药,能量合剂治疗(对照组);另32例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封
目的: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老年溃疡性结肠炎18例与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70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老年(≥60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非老年(20-59岁)溃疡性结肠炎患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30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CT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情况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以钝性创伤为主,车祸伤20例,坠落伤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