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建构与实践推广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wd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政府绩效评价前沿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面临独立深化发展的紧迫诉求。明确其为一种独特评价类型,是源自公共政策主体结构、共识型决策机理以及评价技术范式成长对于专属性空间的需要。它跟公共政策评价区别主要在于技术方法,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区别在于内容重点,跟部门履职和政府整体绩效评价区别在于问责效力。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具有体系结构与制度功能上的鲜明优势,以绩效为导向的政策预算管理将驱使政府组织行为走向灵活。未来应从价值导向、组织机制、技术标准与知识运用等方面着力,进一步推动该类评价实践良性扩张。
其他文献
帕累托效率说能够给减轻损失规则以最为直接、合理的解释。在违约的情况下,实现债权人的期待利益可能有不同方式,减损规则所认可的是使损失较小进而能减轻债务人负担的方式。以帕累托效率观念为指引,确定非金钱给付和金钱给付的债权人利益何在,并明确债权人不应徒然支出附带费用,不应放任完整利益损失发生或扩大,可对减损规则的具体要求作全面的、体系化的建构。基于帕累托效率观念也可以对减损要求的制约因素作有条理的整理:减损要求不能有害于债权人的期待利益;减损要求应有实效,不能负担过重;选择有利于债务人的方案不是无条件的,债务人
花比叶好看,这是常理。但是偏有人不这样看。南宋诗人罗与之有首《看叶》是这样写的:“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花虽好看,让人争先恐后,但容易凋零,是不是像富贵荣华,转眼成空?叶子虽寂寞无闻,但“绿影扶疏”,生命力特别长久,像不像人间烟火,淡而有味?罗与之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可以说,这是一个失意的人。这样一个失意的人,却没有消沉之气。他在叶中“看”到了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住房与家庭、义务教育、医疗健康照顾服务共六个亚体系组成。社会福利服务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最重要、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分。国家福利性质、公民法定权利、以长期照顾依赖和弱势群体为主,去商品化服务、国家福利财政,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主要服务人员等制度特征明显。因政治本质属性,儿童与家庭福利服务处于国家福利服务体系基础和最高层次。福利服务国家性主要体现为社会福利财政制度,“去商品化”服务状况最能反映国家福利责任承担状况。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一体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