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前滚翻传统教学方法的两点改进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ebing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滚翻是中小学体育课体操技巧项目中一项较为基础的教学内容。目前,该项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斜坡教学法”和“强调低头滚动法”来使初学者尽快掌握技术动作。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结果大大提高了学习速度,现把改进后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希望能为同行们提供参考。
  
  一、改“斜坡法”为“高低落差法”
  
  “斜坡教学法”是前滚翻学习初期常用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练习者在初学阶段,由于肢体配合不协调、蹬地力量不足、难于完成滚动及滚动后接蹲起等技术动作而采用的一种方法。采用此方法的目的是利用斜坡能够比较容易的完成整体技术动作,得到完成完整技术动作的全面感受和体验。但它的弊病是由于在斜面上由高向低滚动,不容易控制翻滚的速度,高低落差大,易造成跌背。也不易调控滚动方向,练习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而且,为了创造合适的斜坡,在布置体操垫等器材上也较为复杂,存在很大困难。如果把斜坡改成高低落差的方式,便可解决上述问题,具体作法是用一块厚体操垫,与一块薄体操垫相互重叠成阶梯形放置或利用场地的高低落差铺设体操垫,高低差根据学生的年龄、身高适当调整,一般在20~30cm之间。练习时注意调整学生的滚动位置,使其能够恰好在厚体操垫上完成滚动,滚动后双脚又能在薄体操垫上落地。这样在练习时既有高低落差,便于完整技术动作的完成,又易于控制和消除恐惧心理。
  
  二、改“强调低头滚动法”为“注视标志物法”
  
  前滚翻教学中,常用的“强调低头滚动法”是为了让学生在滚动时能够更好的做出低头、含胸、圆背的正确技术动作,但是初学者由于技术动作不熟练,练习时往往顾此失彼或出现低头的时机不恰当等情况。笔者尝试采用滚动时“注视标志物法”,把羽毛球、踺子等安全常用器材作为标志物放在两脚之间,滚动时让学生用眼睛注视标志物做动作,就会完全集中注意力,自然的做出低头、含胸、圆背的技术动作,通过强化练习,学生便很快能够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做出优美、规范的前滚翻。
其他文献
我今年61岁,吸烟多年,近日因咳嗽、咳痰、胸闷、气喘1个月在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医生给开了糖皮质激素,同时还嘱咐我要吃钙片补钙。听说激素副作用挺大,我这种情况适合用吗
一、易犯错误及原因分析    1)步伐混乱。如“两步”、“四步”或“非正常比例的三步”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学生已形成错误动作或徒手练习不足。  2)动作不协调。常见的有跨步接球不连贯,存在多余动作,一步跨不远、二步跳不高、投篮时“钻”到篮板下方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大脑中未建立起正确、完整的动作表象,跨步接球投篮和慢跑投篮練习次数偏少,也可能是学生“弱侧”练习导致。  3)最后起跳时身体前
在经济管理学领域有一个“南风”法则,“南风”法则也称为“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
我今年53岁,有一个很烦人的病症:肚脐眼部位很容易着凉,即使是夏季,汗水侵入肚脐眼处,也会着凉,随后就会隐隐作痛,并伴腹泻.现在经常在凌晨腹部痛,不能入睡.请问这是什么病?如
期刊
吴金莲,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40年。擅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头痛、中风后遗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已改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甲亢、月经失调、妇科炎症、皮肤病等,尤其是相关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丰富。曾作为国家医疗队专家组成员派驻俄罗斯从事医疗工作,深受俄方赞誉。
篮球规则经过不断地补充修改,从最原始的十三条发展到现今的十章共六十一条。可以说篮球规则的条款变得十分清楚,文字精练,简要,包涵的内容相当丰富。但随着篮球运动的迅猛发展和
一、课堂教学应注意避免表面自主现象    新课程标准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这个转变可以说是最根本的转变。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自主。自主学习原则的内涵在于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参与到体育实践当中,惟此,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才是有价值的。  目前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
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非传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心脑血管并发症最严重的疾病。1999年10月我国发布的“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中指出,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年来,中医主要以肝肾阴阳模式治疗本病,取得了一些成绩,笔者在这里主要想就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一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有待“正名”的高血压  目前中医著作、教科书均将高血压病归属于中医学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课的设计上都在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都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应该说是值得
35岁的吴先生,既往身体健康。近日,发热39.5°、咳嗽、头痛、全身酸痛,吃东西没胃口,感觉很难过。在医院,医生详细询问了病史,做了全面体检和有关化验后,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医生说:“……只是烧得高些,留院观察一下吧,你还能吃东西,不一定要用什么药。”吴先生不想住院,医生开出一种中药感冒冲剂后说:好好休息,卧床休息,多喝水,一两天就会好得多。可是吴先生,尤其他那愁容满面的妻子看到医生“无所谓”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