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猿教刀 周锐

来源 :课外生活·趣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er08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中故事
  一桩冤寨
  故事发生在关羽的老家,山西蒲州解(xiè)良县。蒲州太守熊虎的儿子熊祥,在街上看中了老汉张继昌的女儿张鸾姣(luán jiāo)。管家熊福去提亲被拒绝,就想了个坏主意。县令苗信是熊虎的门生,熊祥便去见苗信,并递给他一张字条:“有人欺诈小弟,请师兄做主。”
  苗信立刻派人将张继昌的女儿抓来,对她说:“你的父亲借了熊府的银子不能偿还,已经将你抵债了。”
  他不容分辩就将张鸾姣关进监牢。
  张继昌赶来喊冤:“太守公子抢我女儿,求太爷为小民作主。”
  苗信斥道:“胡说!你欠了熊府银子,有借据在此。”
  “小人冤枉,我从未借过熊府的银两,请给我看借据。”
  “不给你看,怕被你撕了。我念你听:‘张继昌借熊府银三千两,三月后归还。如不能归还,情愿将女儿送入熊府。’”
  张继昌大喊:“绝无此事啊!”
  “你敢耍无赖,来呀,乱棍打出。”苗信喊道。
  打抱不平,杀死恶人
  张老汉被赶到街上,向行人哭诉自己的冤情,不料惊动了正在酒楼上喝酒的好汉关羽。
  关羽哪能容忍这等不公之事,于是领着张老汉闯进县衙。
  这时熊祥也到了,正准备将张鸾娇带走“抵债”。
  关羽问苗信:“张继昌身犯何罪?”
  “他欠熊府的銀子不还。”
  “有何为证?”
  苗信将借据拿出来再读一遍。
  “那借据是假的!”张继昌取出自己写的文字,“关大爷可对字迹。”
  关羽看了冷笑道:“字迹不同,分明是熊府诬赖好人。”
  苗信问熊祥:“这是怎么回事呀?”
  熊祥转问关羽:“你是谁,敢管我熊少爷的闲事?”
  “你父子二人仗势欺人,遇见俺关羽休想活命。”
  关羽说罢抡起拳头,当着县太爷的面,打死了熊祥。
  苗信吓得不知所措,待定下神来才吩咐手下赶紧抓关羽。关羽抽出腰刀,将冲上来的人杀个干净。最后他觉得县太爷也很可恶,就一起杀了。
  关羽劈开女监,放出女犯,把张鸾娇交给张老汉,叫他们快快逃走。
  那么,男犯人要不要放?关羽想了想,既然县太爷是坏人,坏人关起来的人就是好人,于是他也劈开了男监……
  那个熊福去报告熊虎。熊虎大惊,亲率兵丁捉拿关羽。
  藏身圣母庙
  关羽匆匆而行,到了一座庙前,抬头一看:“来到圣母庙,待俺进庙躲藏。”
  他对着圣母雕像祈祷:“圣母啊,保佑弟子脱了此难,翌日定到此重修庙宇!”
  这时熊虎领兵赶到:“那大汉想是藏在庙内。来呀,放火烧庙!”
  不等兵士放火,关羽冲出,架住熊虎的剑。
  熊虎问:“打死我儿可是你?”
  “关大爷为民除害!”
  关羽拔刀挥舞,兵丁们都倒在刀下。熊虎拔腿欲逃,也被关羽赶上杀死。
  关羽捡起熊虎的“釭(gāng)锋剑”,自语:“这倒是一把好剑。”
  此时,舞台上,关羽拿着剑舞蹈,很是英姿飒(sà)爽。
  关羽口渴了。正好庙旁有一眼清泉,他痛饮过后,又洗了把脸,便在神龛后躺下歇息。
  梦中白猿教刃
  这时神龛里的圣母娘娘唱道:“赤面赤心扶赤帝,做一世英雄;青灯青卷映青天,立千秋奇功。”
  传说汉高祖刘邦杀死一条大白蛇后,一个老婆婆哭着说:赤帝子杀我儿白帝子矣。
  可是,关羽从上场到现在,乃是一张白脸,怎么又说他是“赤面”呢?
  原来关羽用圣母泉里的水洗脸后,脸变红了,于是他改变面貌,躲过了官府的通缉。
  由白脸变成红脸的关羽从桌后站起,谢过圣母,前去范阳投军。
  一天晚上,他在麻姑庙中过夜。他以拳支头睡着了,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两个童子扛来一把看起来很重的青龙偃月刀,并把刀插在桌旁。
  麻姑派来的小白猿调皮地用关羽的胡须捅他的鼻孔,把他弄醒了。
  白猿一招一式地教关羽舞刀,其中一个招式
  就是“拖刀计”。这一招后来关羽在和黄忠对阵时会用到。
  关羽醒后,却不见了白猿和青龙刀。不过,他和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后,就让铁匠按他的梦中记忆造出了他的理想兵器,就是那把威震四方的青龙偃月刀。
  周锐说戏
  在这出戏里,演员必须在台上完成改妆——把白脸变成红脸。
  圣母只有两句唱词,就是为了让观众感到奇怪:关羽的脸怎么这么快就变过来了?
  清朝有一位关戏大师米喜子,他演关公时突破了前辈的“揉脸法”,自创了“饮酒法”:穿好服装后,在戴胡须前一口气喝下一整壶酒,就一下子“面如重枣”了。而米喜子的徒弟王鸿寿则在演戏时改用银朱勾脸。
  说起在台上改妆,我想起另一位花脸大师金少山。
  有一次他在演《辕门斩子》里的焦赞时,来晚了。他急忙穿戴起来,紧赶慢赶,还是没能留出化妆的时间。戏班管事的在旁边担心地问:“难道你这个焦赞就净脸上场吗?”
  金少山叫跟包的(贴身服务员)拿过烟子来,往脸上一抹就上场了。我这个当过农民、烧过大灶的知道烟子,就是铁锅底下的那层黑灰。我在船上当过轮机工,在锅炉里做完清洁爬出来时的样子就跟黑脸焦赞差不多。观众一见金少山这么个扮相,觉得挺新鲜,还给他叫了一个“碰头好”,就是喝彩的意思。
  这就叫艺高人胆大。等到场上佘太君和杨六郎开始对唱,没焦赞的事了,金少山就转过身去,让跟包的举着镜子,用黑笔和白笔迅速画好焦赞的脸谱。等佘太君和杨六郎唱完,金少山转过身来,观众一看,呀,又变了相,于是大声叫“好”。
  京剧角色:红生
  京剧行当有生、旦、净、末四种,其中“生”包括须生(老生、胡子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红生,在京剧行当里,原指关羽、赵匡胤(yìn)等一类勾红脸的角色,正如歌中所唱的“红脸的关公”。一直以来,根据《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所编演的关羽剧目非常丰富,出演关羽的戏曲演员也很多,因此便把擅长演关羽戏的演员称为“红生”。
  红生在京剧行当中独树一帜,它既不同于花脸,也不同于武生和老生,而是既有花脸的功架、武生的功底,还有老生醇厚的念白和唱功。红生的扮相一般都是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具有威严震慑的美感。因此,红生演员必须具备花脸、武生、老生各行的基本功,是个很厉害的角色。
其他文献
以前,别人让我读书,不亚于要我的命。现在我却成了一只书虫。你一定很好奇,是什么让我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嘿嘿,就是《故事新课堂》这本书!  第一次拿起这本书,我就被那一个个新颖的标题吸引住了。一口气读下去,收获颇多,我竟然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  我发现,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故事都蕴含着人生哲理,耐人寻味。《世界上没有白吃的苦》让我明白:只要目標坚定,甘愿吃苦,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就能成为“人上人
期刊
我的同学就像兄弟姐妹。在我的记忆中,有无数件令我温暖的事,其中有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越想越暖心。  记得那是在一节体育课上,我和王天祺等人正在进行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王天祺想投篮,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想拦网,结果不知怎么的,我的脚一崴,整个人就坐在了地上。顿时,剧烈的疼痛让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在眼眶里“奔跑”。  這时,同学们呼啦一下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关心道: “周楷航,你没事吧?” “脚可扭了
期刊
我叫泉灵儿,你叫江城子;   我在明湖旁,你在东湖岸;   我住黄河畔,你住长江边;   鹊华望烟雨,龟蛇锁大江;   江河异域东到海,血脉相连心相通。   因为疫情,我们的城市被隔离了;   隔离病毒,但不会隔离爱。   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   我们的这座城,就叫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   我们的这颗心,就叫万众一心;   我们在一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岂日无衣,与子
期刊
“发芽了,发芽了,快来看啊!”下午放学后,309班的盛思琪和其他几位同学再次兴冲冲地爬上教学楼的楼顶,奔向自己班的“空中菜园”。当看到一周前自己和同学们播下的小青菜种子已经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发芽了,她激动地大喊起来。  本学期,合肥市翡翠学校利用该校惟勤楼和惟诚楼的楼顶空间,给每个班级配置了一块小小的“空中菜园”,供师生们开展农业种植和劳动学习。本刊特邀记者殷平深入活动现场,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报道! 
期刊
这个戏名的意思是一支笔救了一个书生.其实在故事开始的时候是这个书生用笔救了一个狐精。  戏中故事  书生遇到狐狸精  这个书生胡子都白了,他介绍自己:“在下梁灏(hào)。老是读书,老是考试。考不上再读,读了再考。考到今年,已是八十二岁了。眼看又要开考,我还得加紧苦读啊!”  他指着破椅子说:“这椅子我坐了七十多年了,断了一条腿,我用绳子绑好了。你们瞧,椅子中间还有个洞,你们猜这是做什么用的?你说
期刊
春夜,   我做了一个梦,   满眼姹紫嫣红。   春天是粉红的,   是娇艳欲滴的桃花,   是含苞待放的櫻花,   是花枝招展的杜鹃。   春天是淡黄的,   是黄艳艳的迎春花,   是娇滴滴的连翘,   是香茵茵的结香。   春天是嫩绿的,   是翠绿的小草,   是绿油油的麦田,   是碧绿的柳树。   春天是雪白的,   不仅有白色的花,   还有两场——   意想不到的春雪。   这个
期刊
打赌  两个孩妇在看一部美国电影。  “我跟你赌两个棒棒糖,这个钱第安人最后要痛扁这个牛仔。  “好,打赌。”  电影结束的时候,印第安人果然痛扁了牛仔。  “给,你的棒棒糖。”打赌输了的孩子说。  “不,我不能要。因为我作弊了。这部电影我看过。”  “我也看过。但我想这个牛仔不会傻到被痛扁第二次吧”  过马路  妈妈叮嘱女儿: “去面包店要过马路,在过马路之前一定要左右看,特别要记住等车过去后再
期刊
没有人觉得七只猫有什么不一样,只有七只猫自己知道它们已经不是原来的七只猫了。  它们像人一样有了自己的属相。郑春华  小卖部门前的七只猫  这是一家很小的小卖部,却有很多人和很多猫喜欢它。店主是一对夫妻,他们的小卖部已经开了30年,他们也从30岁瘦瘦的样子变成现在60岁胖胖的样子。  小卖部面朝一条来往车辆很多的大街,右边紧挨一所学校的大门。  可就是这么一家小小的、旧旧的小卖部,门口却总是非常热
期刊
名人零距离  如今,网络购物逐渐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你从购物屏幕上移开目光,伸着懒腰,揉着酸痛的脖颈时,有没有想到,生活在千百年前的古人,是否也曾为购物疯狂过?  不用怀疑,古人当然也曾为购物而疯狂。在那个没有相机的年代,有人耐心地挥洒笔墨,将这样的盛景虔诚地描画下来,让后来人叹为观止。这个人就是张择端,而这幅画,就是《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是北宋绘画大师,在宋徽宗时期供职于翰林图画院,特
期刊
我们也应该弄个电梯吧!  发明电梯的奥的斯  古代就有类似于电梯的升降工具。公元前2600年,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就使用了最原始的升降工具;公元前236年,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利用绳子和滑轮将水或重物提起来;罗马帝国时期,类似的工具还被用在角斗士入场时。1853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伊莱沙·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升降梯。他在众人面前乘坐此梯,验证了其安全性。185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