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排藿烷:示踪油藏充注途径的分子标志物

来源 :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y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C_(30)重排藿烷(C_(30)DH)和C_(30)藿烷(C_(30)H)热稳定性差异,研究了C_(30)DH/C_(30)H作为油气运移方向和充注途径的可行性.结果发现:C_(30)DH结构稳定性高于C_(30)H,C_(30)DH/C_(30)H参数具有成熟度属性;同时对比分析C_(30)DH/C_(30)H参数与咔唑类参数的相关性,认为两者之间正相关性明显,表明C_(30)DH/C_(30)H参数不仅是良好的热成熟度参数还是良好的石油充注运移参数. M油田位于Fula凹陷东部,M油田原油
其他文献
西藏搭格架水热区的热泉含异常高浓度的钨,其钨/钼比也远高于常见天然水.开展了搭格架典型热泉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中性热泉的钨浓度显著高于偏酸性热泉:前者是深部母地热流体经绝热冷却、传导冷却等过程后排出地表而形成,其中的钨主要来自岩浆水的贡献;而后者为中性地热水和蒸汽加热型强酸性水的混合产物,贫钨蒸汽加热型水的稀释使其钨浓度不同程度降低.在地热水中,钨与典型保守组分氯相似,不易自液相沉淀或被热储介质吸
小岭子地处北西西向辉发河—金城洞大断裂与北东向两江—春阳深断裂的交汇处,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利用地、物、化勘查方法大致查明了勘查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等基础地质特征,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圈定出13条含金蚀变带和10条金矿体。小岭子位于吉林省著名的夹皮沟—金城洞成矿带上,具有非常好的找矿前景。
针对低渗透油藏长时间水驱开发后出现含水率升高、产油量下降等驱油效率逐渐变差的问题,通过考察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以及乳化性能,研制出了一种同时具有超低界面张力以及较强乳化能力的复合驱油体系(0.15%双子表面活性剂GMS-101+0.15%乳化剂SOE-1),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驱油体系与储层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值可以达到10-3 mN/m数量级,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复合驱油体系可以与储层原油形成比较稳定的乳状液,120 min后的分水率在25%以下,具有
东天山百灵山西辉长岩、似斑状花岗岩近年来才被发现,为了解其成因及相关大地构造背景,对其进行地质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Sr-Nd同位素分析. 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百灵山西辉长岩、似斑状花岗岩分别形成于236 Ma和228 Ma.辉长岩具有较低的SiO2(43.50%~46.03%)含量,较高的CaO(11.40%~13.24%)、Fe2O3T(9.62%~11.84
长白县虎洞沟一带位于中国东北吉林省的长白山西南麓一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陆块,龙岗(吉南)陆块及其北缘陆缘活动带。通过对虎洞沟硅藻土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及硅藻类型研究显示,该地区的硅藻土形成于新近纪中新世,矿体总体产状近于水平,矿体顶板倾角一般为0°~4°,底板倾角一般为0°~5°。矿层在含矿层(N1m4)中,垂直方向具有明显韵律,推测是以生物沉积为主、机械沉积为辅的淡水湖泊相沉积。矿体的空间形态、分布受湖盆的古地理形态控制,凹处矿层变厚,凸起处矿层变薄,
黄河口凹陷东洼是渤海盆地典型的盆缘洼陷,基于新一轮区域三维地震精细解释资料,采用构造解析与构造物理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黄河口凹陷东洼的断裂体系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受走滑和伸展变形的共同作用,研究了发育了以NNE-NE走向为主的走滑断裂体系和以EW-NEE走向为主的伸展断裂体系,断裂构造演化经历了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的初始张扭裂陷阶段、沙三段沉积时期的走滑伸展裂陷阶段、沙一二
为了研究火山作用对黑色泥岩有机质富集机制的影响,以重庆市武隆区焦页143-5井岩心为研究对象,借助汞元素含量、总硫、总有机碳和钡元素含量等手段,分析上扬子地区奥陶系与志留系之交(五峰组-龙马溪组)火山活动和有机质富集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汞元素富集层位(龙马溪组底部)对应着海洋生产力指标(总有机碳和生源钡)的高值,同时,上扬子地区多个剖面的火山凝灰岩的厚度分布与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滨海平原地区地下水流系统水化学场演化过程复杂,同时受古海侵咸化以及现代人类活动影响,当前对其专门分析的研究较少.以杭嘉湖平原为例,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和水化学分析方法,对采集的78个深层孔隙承压水样品水化学数据进行解译.研究表明:区内水化学分区可划分为"古海侵区"、"径流排泄区"、"海水咸化区",水化学类型依次为Na-Cl-HCO_3型、NaHCO_3和Na-Ca-HCO_3型、Na-Cl型.深层地下
地下水排泄在湖泊水量及营养盐均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地下水向湖泊排泄的量化是关键,但目前对其时间变异性的研究却十分薄弱.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以长江中游重要调蓄湖泊-洞庭湖为例,通过收集1996~2017年洞庭湖流域的水文和气象数据,基于质量平衡模型,查明地下水排泄对洞庭湖水量均衡的贡献以及地下水向洞庭湖排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1)枯水期时地下水排泄量为(0.17~1.51)亿m3/d,地
采用湿法消解与干法灰化两种方式消解生物样品中锗,从实验结果可见,干法灰化较湿法消解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及检出限。湿法消解准确度(RE)在-4.4%~-11.0%之间,干法灰化准确度在-17.2%~-28.4%之间,湿法消解准确度好于干法灰化。湿法消解精密度(RSD)在2.53%~17.74%之间,干法灰化精密度在0.60%~5.20%之间,干法灰化好于湿法消解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