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造影增强特点,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特征,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经诊断性刮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Ⅰ期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变部位对比剂的灌注特点,应用ACQ软件分别以病灶和未受累肌层为感兴趣区做时间-强度曲线,配对比较曲线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结果 (1)病灶部位开始增强时间、开始消退时间均早于子宫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9%(39/47)病灶增强早于未受累肌层,68.1%(32/47)病灶早于肌层消退。(2)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灌注强度特点:病灶在动脉期呈现不均匀增强为63.8%(30/47),呈现高增强为80.9%(38/47),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显示病灶与未受累肌层相比,AT(s)到达时间早、TTP(S)达峰时间早、PI(dB)峰值强度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3)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结果比较,超声造影检查的总符合率为74.5%(35/47),经一致性检验,Kappa=0.516(P<0.01),提示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结果之间存在中等程度一致性。结论经阴道超声造影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生长部位、形态和范围能够显示得更加清晰,且对比剂灌注增强和消退有显著特点,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