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环境角位特殊,再加上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表现出青春期发育特点,因此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不稳定,进而容易引发校园欺凌事件。为此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应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妥善处理校园欺凌问题,从而降低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一、校園欺凌的现状
  1.言语欺凌。欺凌者利用言语嘲讽的方式谩骂被欺凌者,如嘲笑被欺凌者的身材特征、外貌长相,比较常见的有起绰号;另外,严重的言语欺凌,还包括对被欺凌者进行恐吓、威胁。
  2.关系欺凌。欺凌者在同学间散播被欺凌者的谣言,从而对被欺凌者产生一定的孤立,这种拉帮结派的欺凌方式成为关系欺凌,让被欺凌者感到自卑。
  3.网络欺凌。互联网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具有阴暗的一面。在校园欺凌问题上,欺凌者可利用微信、微博等客户端发布一些诋毁性的言语来欺凌其他同学。
  4.身体欺凌。这一欺凌形式带给被欺凌者的身心伤害非常直接,如对被欺凌者进行拳脚欺凌。经过调查发现,言语欺凌是较为普遍且不容易察觉的一类欺凌形式。一些农村中小学学生在言语交流中采用侮辱性的语言,但凡被欺凌者不察觉、不反抗会滋生欺凌者的嚣张气焰;而如果被欺凌者进行反驳,则可能发生矛盾激化从而引发打架斗殴事件。欺凌问题出现后,会在小集体中扩散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孤立被欺凌者,影响被欺凌者的同学关系和人际交往。
  二、校园欺凌的严重性
  (一)行为习惯受到负面影响
  校园欺凌衍生的一些影响不是马上显现出来的,被欺凌者的心理健康隐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表现出来,例如表现为某些阴暗或低落、自卑的情绪。很多学生遭受欺凌后,会进行自我封闭,选择忍受、不反抗,不仅使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还会影响正常的同学交往关系,出现少言、沉默、孤独的现象。当然,个别学生也会选择反击,然而反抗撕扯的过程中多侧重于采用相似的欺凌行为,他们觉得这样的欺凌方式会让自己强大起来,只有这样才不被轻易欺负,从而被欺凌者变为了欺凌者,不仅校园欺凌问题越来越突出,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愈加恶劣。
  (二)道德观念变得扭曲
  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中小学阶段的校园环境关联密切,欺凌事件对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如果不能有效防范与合理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扭曲的观念一旦形成是很不容易调整的。并且,个别学生的偏激、极端行为属于学生的不道德规范行为,对其日后的自身发展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
  (三)心理遭受打击
  长时间受到欺压、欺凌的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抑郁、自卑、孤僻的状态,严重的学生还有可能出现自杀偏向,长此以往,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同样,没有受到欺凌的学生虽然独善其身,然而也会产生一定的担忧,害怕同样的事件降临在自己头上,长期下去会出现心情焦虑,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班主任应对校园欺凌的策略
  (一)从源头抓起,防微杜渐
  农村中小学中,欺凌问题是普遍且频繁的,年级与年级之间、男女生之间、贫富差距的群体之间、成绩差异的群体之间,高大与弱小身体差异的群体之间,都存在欺凌现象。如果班主任对欺凌现象视而不见,小的欺凌问题不屑管理,那么一旦发展下去将难以挽回和改变。农村中小学的班主任,应当在日常校园活动中加强细微观察和调查,密切关注学生间的交际关系,对于出现的学生矛盾进行合理协调解决,避免由于矛盾激化而发生欺凌事件,将欺凌问题及时控制在萌发阶段。
  (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校园欺凌问题通常是在农村中小学学校制度、班级作风等方面的长期影响而出现的负面事件,所以,作为班主任,需要为班级树立积极的班级作风、优良的班级传统,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降低校园欺凌问题的出现。这需要班主任具备较为专业的管理能力,在日常中强化自身修养,提升班级工作以及处理班级问题的协调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良好培养,有效防范校园欺凌事件。
  (三)召开主题班会,进行价值引领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主题班会是重要形式之一。班主任可以积极发挥主题班会的疏导作用,改善校园欺凌问题,从道德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健全学生的人格,从而在思想层面控制校园欺凌事件。班会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采取案例说明及视频播放的方式,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校园欺凌事件的后果,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班主任还可以组织校园欺凌问题的交流班会,让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并表明自己对校园欺凌事件的看法,然后班主任再进行正确引导和纠正,班主任要在学生中扩散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的正能量,营造良好的校园和班级环境,从而避免发生校园欺凌问题。
  (四)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针对频繁欺凌其他同学的学生,可以依据相关的法律条例,将其行为记录在学生档案中,对于严重行为者或构成犯罪行为的学生,还需移交给相关部门进行惩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动态,特别是情绪波动大、学习成绩下降快、精神状态不好的学生,要分析其是否存在欺凌或被欺凌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加大学生管理力度来全面监控与了解学生,从而将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五)积极应对并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针对已经发生的欺凌事件,班主任需要及时赶到现场予以制止,防止欺凌问题恶化,并且还需合理处理相关问题。首先应稳定住当事学生的情绪,在了解欺凌事件发生原因和详细过程的基础上,将事件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和家长;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坚持冷静、公平、公正的原则,客观合理地解决问题,严谨存在偏袒现象。
  四、结语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校园欺凌事件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作为农村中小学班主任,要从源头抓起防微杜渐,召开主题班会进行价值引领,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此同时,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积极应对并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从而给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责编  侯 芳)
其他文献
体育常态课担负着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首先从教师要有责任心和职业感;体育常态课对备课的要求;常态课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取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上好体育常态课。我们通常将常态体育课理解为“在常规状态下,平平常常的课”。但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依赖于这些常态课而实现的,常态课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体育教育教学质量高低,因此,上好每节常态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要责任心和职业幸福感  教师是学生的
期刊
小学阶段处于人的一生之中关键性的启蒙时期,这一阶段是发展思维以及开发智力、培养形成各种能力、身心发展的关键性阶段。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活动性,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可以顺应小学阶段孩子的好动天性,能够在学生相互运动的过程中推动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构成,基本手段就是身体练习,主要目标就是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属于具备娱乐气息的、体力活动联合智力活动的游戏活动,具备明显的教育意
期刊
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是一个人体育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体育课堂旨在通过体育运动训练教学,增强小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小学生全面发展,助力体育事业发展。如何创新方法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效率,加快推进小学生体育课堂积极性,是当前必须思考的方向和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创新思路,培养小学生体育精神,创新方法,丰富体育课堂内容,创新沟通方式等手段,全面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  小学体育课堂对于小学生形成爱体育、爱运动
期刊
文章从篮球课堂教学技能的实际出发,试图将篮球教师的教学技能科学地、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紧紧抓住最基本的运球、传球和投篮技术,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各阶段的体育教学技能的运用,有效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选择各种练习方法,密切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胆尝试,将篮球课堂打造成为学生满意、高效的体育课堂。  一、课前教学技能在篮球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前教学技能是指课前教学设计能
期刊
数学学科较之于其他学科有很强的的逻辑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也较高。小学数学课程不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述公式定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十分重要。数学在我国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在多数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都会接触数学,小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阶段,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探讨的问
期刊
数学思维就是借助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的方法,其对初中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帮助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游戏教学作用  首先,实现了人性化教育。相较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数学与游戏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生喜欢游戏,探究意识强,所以游戏化的方法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同时也有利于挖
期刊
华中冬青(Ilex Centrochinensis S. Y. Hu)又名华中枸骨,或华中刺叶冬青,为冬青科冬青属常绿树种,树形优美,果实红色,长期宿存,为良好的庭园观赏和城市绿化植物。华中冬青常
百子莲是原产南非的多年生花卉,引进上海后,经驯化,已选育出一系列适合上海栽培的品种,花期为6月至8月,调控百子莲花期,能使其更为广泛的应用于园林中。   本研究以百子莲
一、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整个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能够以自身的思维基础为依据,不断实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创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之前必须注重不同培养方式的选择,关注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作用及优势,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个人在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关注不同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不断实现个人思维的有效拓展以及研究,从而获得更多创造性的成果。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期刊
在进行数学的教学之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才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好地完成小学教育中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从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利用自制教具、把知识深入生活中以及策划相关的教学活动这四个方面来入手,更好地提升小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对师生关系进行改善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的阶段,学生的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