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云霞:3500公里外的惦念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2月,于云霞回到新疆喀什麦盖提刀郎中学。
  迎接她的是一群熟悉却惊诧的脸,惊讶中似乎又有些手足无措,不过瞬间这些就都被兴奋所取代。学生吾星对她说:“老师,我能不能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当然可以,来吧!”于云霞高兴地张开双臂。
  在她的记忆里,这个维吾尔族男孩是一个特别羞涩的学生,但这次有点不一样,“在这里,很少有离开之后再回去的老师。”两年之后的山东日照,于云霞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有控制不住的激动。“我相信,在那一刻,孩子的情感,不仅仅是对我自己,而是将他们对所有援疆老师的感情都投射到我的身上。”
  新疆喀什麦盖提,与山东日照直线距离3574.55公里,直飞航班从济南遥墙机场出发到达喀什机场,包含经停时间需要8个小时的时间。而从喀什到麦盖提,还有170公里的路程。
  为让新疆孩子接受和内地一样的优质教育,在山东省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2015年,日照市援疆指挥部选派8名一线骨干教师入疆,负责新疆“内初班”的教学管理工作。在父亲的支持下,于云霞报名参加。那时的她想看一看,“西部与东部的教育差距究竟在哪些地方”。
  记者第一次见到于云霞,是在2017年秋天的麦盖提,她的第二次援疆之行刚刚过去半年,这个略显消瘦却始终精力充沛的女教师,在计算机教室里与当地的学生谈笑风生。那时,自幼生长在大海之滨的她,已经完全习惯了喀什地区干旱的空气和不时铺天盖地而来的沙尘暴。
  第一次援疆,于云霞被分配在麦盖提教育局,分管电化教学与教师培训。“当地的硬件设施已经与东部同步,最大的区别在于软件、人才队伍建设。”一年的时间,她走遍了全县九乡一镇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了解掌握了麦盖提教育教学情况,提出了提升全县教育发展水平的对策,并筹建了麦盖提县教师培训中心,制订了教师分层培训内容、课程设置等。
  结束一年援疆工作回到日照不足半年,因为新疆学生电话中的一句“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我们想你了!”于云霞2017年2月再度入疆。这一次,她投入一线教学工作,担任麦盖提刀郎双语中学副校长。一年半的时间,她与援疆教师团队一起,通过规范制度、整合资源等,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适合刀郎双语中学自身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她所负责的教学四部成为整个学校的模范样板。
  而2017年,刚好是于云霞从事教师工作的第21个年头。一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她觉得,这“是最能反映近30年我国教育变化、社会发展的学科之一” 。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教育迅速发展并逐渐向电教化发展的时期。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国家开始正式将计算机纳入中学课程。“在那个根本没有几个人接触过计算机的时代”,就读于经济学类专业的于云霞,成为日照铁路职工子弟中学(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前身)唯一一名可以开设这一课程的教师。
  “从来没觉得自己那么适合讲台。”于云霞对自己第一次授课印象极其深刻,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讲台上的意气风发,与学生之间的畅快交流……“特别好”是她能想到的最恰当的词。
  “大屁股”显示器、需要软盘来启动的系统,286、386、DOS,需要穿鞋套才允许进入的机房……是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最初记忆。今天,于云霞还保留着3.5英寸磁盘,那是她对自己教育生涯最早的“记忆存储”之一。
  今天,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都已经被平板电脑、移动终端所连接的互联网覆盖。中学生的课本也已经被物联网、人工智能所取代。“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也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在不断变化。今天我们的课程已经叫‘信息技术’,现在培养的也不是单一的计算机软硬件的操作,而是信息应用的核心素养。”麦盖提刀郎中学的学生,也已经适应了这种变化,成为信息时代的受益者。
  第二次援疆结束,于云霞带回日照的行李箱里装满了记忆,其中有一张破旧的宣传海报,显得尤为独特。“一天,我在麦盖提的街上走,突然被一位当地维吾尔族老人拉住。他展开这张海报问:这上面的人是你吗?”那是一张于云霞未见过的,援疆指挥部用于援疆工作宣传的海报。“确认是我之后,老人也很是激动。原来老人的孙女就是我的学生,他看到了孩子在学校的成长,特地保留了这张海报。”
  离开新疆时,她的学生努热满古告诉她: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教师,像您一样!
  (未署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TIPS
  一种夙愿
  于云霞的爷爷是镇上的老裁缝。在老人的家庭教育理念中,无论男孩女孩都需要有文化,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位老人对孩子的朴素期许。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于云霞父亲那一辈的七个兄弟姐妹,全都上过学。
  TIPS
  一份报纸
  “在麦盖提,大多数孩子的家长用的依然是功能机,与老师之间不能像山东一样通过网络沟通。我就想到了办报这个相对‘笨拙’的法子。在日照援疆指挥部、日照日报社的帮助下,第一期《行知報》出版。目的就是展示孩子们在学校取得的成绩,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让家长与学校形成一种好的互动。”
其他文献
2008年5月12日,一场8级强震摧毁了千万人的家园,大地为之哭泣。  北川是汶川特大地震最严重的灾区之一,震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由山东对口援建北川。  “再造一个新北川!”带着“农村、乡镇、新县城、工业园区援建和人力智力支持”五大援建任务,山东省举全省之力建设新北川。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山东共投入援建资金120亿元,援建项目369个,建设各类房屋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教育、文化、卫生等
期刊
“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而伤心,我是为他们而骄傲!我感觉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这是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引用的一位营长的话。魏捷这位当年战场上的代理排长,像歌中这位营长一样,时过境迁,依然觉得他的战友让他骄傲。  魏捷的手机里有一张当年战后光荣榜的照片,里面都是他的骄傲,张峰、周秋波、李兰华、邹芳……有人把生命留在了那个战场上,有人把肢体留在了那个战场,他
期刊
山東画报2020年2、3期合刊
期刊
1999年,35岁的宋德厚不顾家人反对,在临沂市苍山县(今兰陵县)大仲村承包了30亩土地,种下了从台湾引进的上万颗丰水梨树苗,但市场反响平平。  2012年,27岁的宋峰逸,同样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全球500强公司的白领工作,回到大仲村,继承父亲宋德厚的梨园。几年后,“宋梨”应运而生。  20年间,一片梨园,由30亩扩展到2000亩;父子两代传承中,一颗梨,由普通农产品发展为一种品牌文化。  子
期刊
2011年,我被调到祁县工作。  周末一早,我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是一个当地朋友的声音。听上去他仿佛兴冲冲地,在电话里邀请我,中午约几个诗友一起便餐。  雨,酒,又有诗?我的思绪于有关历史的沉重思索中返回现实,也颇被对方的快乐感染,一下变得开朗起来。我答应道:“好好,一定去。”  这样的邀约电话不多,但是我后来渐渐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差不多每次的诗酒聚会都发生在阴雨天气。仿佛下雨的日子是最有味道的,
期刊
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后,先后来到青岛、威海、烟台、济南等地,深入科研院所、社区、党性教育基地、企业、农村考察。总书记的齐鲁之行,說山东而意在神州,观历史而着眼于现实,鉴史观今谋远。图为习近平在中集来福士烟台分公司与职工面对面交谈。(新华社供图)
期刊
2018年,上海,ChinaJoy结束之后,安念与她的同伴们抱头痛哭。她们精心排练的动漫剧《光与囚鸟》没能在大赛中获奖,让这群年轻人异常失落。不过,痛苦过后,一切都会重新开始。  一年之后,济南,第21届齐鲁国际动漫节。  配乐声起,大幕拉开,整个动漫节的重头戏,由玄幻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诡宴》改编的同名COS舞台剧正式开演。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千古绝句自诗仙口中脱口而出,安念C
期刊
胶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唐朝在此设立板桥镇,北宋时期港盛州兴,是长江以北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不过随着青岛港的崛起,胶州的商贸地位逐渐下降,一度门可罗雀。  进入新世纪,“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亞班列的开通,让胶州重新成为黄渤海畔新的贸易支点。大量来自日韩、东南亚的货物自黄岛登陆,在胶州火车站搭上开往中亚和欧洲的列车。胶州,就此成为海陆两条丝绸
期刊
34岁,似乎意味着中年危机马上就要到来,但对于IT从业者张前园来说,一切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糟糕,因为他在拥抱变化,让年龄变成智慧。就像他最喜欢的书——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教给他的那样:管理自我,从容和时间做朋友。  读完《把时间当作朋友》的张前园,曾经有近三年半的时间,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啃三个小时的技术书。尽管过程很痛苦,但收获颇丰,他如同“被打通任督二脉”,功力大增。他说:“有的人二十多
期刊
提起山东,你会想起什么?有山东人直抒胸臆:壁立千仞的泰山给了山东伟岸身躯,容纳百川的大海给予山东博大胸怀,百弯千曲的黄河赋予山东顽强品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山好水养育和成就山东人。  “岱青海蓝,气象万千”。浓缩成这极简的八字,形象地概括了山东依山临海的山水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  齐鲁大地的山河湖海、平川丘壑、日月星辰,与历代先民一起,走过绵长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承载着厚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