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皮肤科杂志“学术动态”栏目征稿启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给读者提供国外的最新研究信息,中华皮肤科杂志开设“学术动态”栏目,刊登来自国外皮肤性病学领域已发表文章的简短摘要,介绍临床和实验研究最新进展。征稿要求如下:①被摘要的文章发表于近1年内的国外皮肤性病学杂志,对临床和实验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报告单独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成功治愈别嘌醇导致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ESS)的经过.男性痛风患者,60岁,发病前20 d口服别嘌醇,发热、全身皮疹伴有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结肿大,合并糖尿病.经皮下注射益赛普25 mg(首剂加倍),隔天1次,共8次,获得痊愈.首次注射后,发热即控制;1d后皮损不再扩大,2d后皮损开始脱屑,5d后表皮新生;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逐
目的 探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108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纳入试验组或对照组,疗程4周.对照组单纯进行NB-UVB照射;试验组NB-UVB照射方法同对照组,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每晚外用.治疗前、治疗2周、4周时观察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结束后1、2、4周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试验组
期刊
目的 探讨HLA-DRB等位基因与苏皖籍汉族人群甲真菌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对50例红色毛癣菌甲真菌病患者、14例须毛癣菌甲真菌病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进行HLA-DRB等位基因分型.应用SPSS for windows 13.0软件包,采用X2检验比较甲真菌病患者组与对照组的HLA-DRB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红色毛癣菌甲真菌病患者HLA-DRB各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
期刊
香港澳美制药厂有限公司与《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夫西地酸乳膏(奥络)临床应用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数十篇,经过专家组评审,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一等奖1名:夫西地酸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马英等)。二等奖2名:夫西地酸通过MyD88通路抑制急性皮肤屏障损伤的炎症反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仲少敏等),
期刊
目的 探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能否对紫外线(UV)致SKH-1无毛小鼠日晒伤、皮肤光老化及皮肤鳞状细胞癌提供光保护作用.方法 128只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为UV组、氟芬那酸组(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UV照射)、基质组(基质+UV照射)和空白组.以1.5倍最小红斑量的UV单次照射建立急性日晒伤模型(n=24),24h后观察皮肤红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COX-2表达;以90%最小红斑量为初始剂量,每
患者女,30岁,因胸腹部瘢痕疙瘩来我院门诊行第一次Cynergy激光治疗.既往曾用过利多卡因注射液,无过敏现象.激光治疗前皮损处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66,批号1212071)涂抹总面积约6 cm2左右,并用保鲜膜密封外敷,20 min后取下保鲜膜发现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部位出现红斑,瘙痒,照常进行激光治疗,治疗后局部予冰敷30 min,1d后红斑消退.
期刊
目的 探讨间质性浸润模式在早期硬斑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5例组织学炎症细胞表现为间质性浸润的硬斑病,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时间为7.5个月,皮疹主要表现为水肿性的暗红色斑块,组织学以炎症细胞在胶原纤维间呈间质性浸润为主,经过抗炎治疗,70%的患者皮损消失或缓解.结论 炎症细胞呈间质性浸润是早期硬斑病的一种少见组织学模式,了解并认识这种模式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益。
目的 探讨节段型白癜风的病情发展特征.方法 问卷调查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我科门诊就诊的387例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87例中329例(85.0%)发病由局限型发展为节段型,58例首发为节段型.在局限型发展为节段型患者中,220/329例(66.9%)在发病前3个月进展最快,进展3年趋于稳定.在58/387例(15.0%)直接以节段型发病的患者中,40/5
期刊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认为梅毒的表象和过程由迟发型超敏反应(DHC)的水平决定,强烈的DHC与成熟硬下疳时期机体清除自身感染的微生物有关,二期、三期梅毒中多种变化的症状是免疫反应未能彻底清除微生物的表现[1].在一期硬下疳及二期损害中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可有巨噬细胞,巨细胞罕见.晚期活动性梅毒皮损内有大量的细胞浸润,有时有巨细胞.晚期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梅毒有相似
期刊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相关的甲脱落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9例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断为手足口病愈后出现甲脱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甲脱落患儿,年龄22个月至10岁,甲脱落出现3~8周前均有发热,并诊断为手足口病.平均每个患儿有7.3个指甲受累,3.2个趾甲受累.结论 儿童甲脱落是手足口病的一个暂时继发甲损害,可能由某些特定类型病毒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