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层岩体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分析

来源 :岩土力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ng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和Drucker-Prager准则,运用岩体力学理论、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和强度折减原理,对顺层岩体路堑边坡在开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应力、变形、结构面上的摩擦力和边坡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表明,顺层岩体路堑边坡的应力场、位移场、结构面的接触状况以及边坡的稳定性明显受开挖效应的影响;在每一阶段的开挖面上,坡脚附近的水平位移量最大,最危险接触面也都集中在开挖形成的坡脚处,此处岩石最先脱落破坏;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系数也随着开挖阶段的深入而逐渐降低.
其他文献
并行计算已成为求解大规模岩土工程问题的一种强大趋势.以水布垭大型洞室群软岩置换方案优化为例,探讨了方案优化中的并行计算问题,分析了并行计算中的编程模式、任务划分、
应力路径对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质具有重要影响.相对于饱和土而言,控制吸力条件下的非饱和土三轴压缩状态的应力路径研究更加复杂.随着非饱和土本构理论的不断发展,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可以用来近似地描述非饱和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质.因而,运用非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对控制吸力条件下的3种非饱和土三轴压缩应力路径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是一种有效的理论研究手段.采用Barcelona模型能够对此类试
立足于土体演化的地质背景,以湛江地区第四系下更新统湛江组强结构性软土地层为依托,开展了宏观与微观土工试验研究,探求该区软土赋存规律与其强结构性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
由于进度原因,昌江核电现场的DCS设备功能不完整,为顺利实现PX泵房进水控制节点,根据现状制定临时替代方案和进行控制变更,并对最小化DCS系统方案调试过程进行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4年3月20日正式批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部岩体力学基础研究与应用》(50490270)立项启动。何满潮、钱七虎为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矿业
期刊
在软粘土地基基坑支护中,当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时,土钉墙的最危险圆弧滑动面往往入土较深,很难满足工程设计需要,为此可采用疏排桩以满足其整体稳定性要求.从土的塑性理论出发,
介绍GN30型隔离开关结构原理,分析其常见发热故障原因,并结合实际案例给出故障处理方法和步骤,最后总结降低GN30型隔离开关发热故障率的方法.
绞股蓝,药名七叶胆,因其具有胜似人参的药用价值,故有“第二人参”、“南方人参”、“人参兄弟”之类美称。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誉称“神药”、“仙草”、“百病克星”、“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