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郑玄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x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平介绍
  郑玄 (127—200)中国东汉经学家、教育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据《世说新语·文学篇》注,郑玄“少好学书数”,8岁~9岁已学会四则运算,13岁开始学《五经》,同时对天文、历法、气象等知识感兴趣。“年十六号曰神童”得县令赏识,少为乡啬夫(掌听讼、收赋税),但不乐为吏,常到学官处去求教。后郑玄到洛阳上了太学学通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继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后又去扶风师事马融,在其门下三年,只由融之高业弟子传授。但他日夜钻研,不曾倦怠。郑玄游学十几年回到家乡,已有学生近千人,赵商、张逸、汜阁等皆亲受其益。
  二、教育思想
  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学术,儒学是统治阶级思想、文化、教育的综合体现,它与封建社会的教育密不可分。事实上,儒经即教材,经师即教师,儒家治学思想也即反映了其教育的思想。所以郑玄虽无专门的教育论著问世,但由于他遍注群经而又长期执教,因而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整理、发挥与创造有着系统的、不可忽视的突出成就。郑玄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他提出了一些教育观点。
  1. 对古代学制的考证
  古代经籍中零散记载的远古各代学校名目繁多,后代学者均难尽知其详,郑玄根据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之左,大学在郊”,认为从殷代开始,学制就分为小学、大学两大类。因时代不同,校址不同,办学者或天子、或诸侯之尊卑不同,所以学校的名称也就不同。并考证上庠、右学、东序、东胶、辟雍、泮宫为大学;下庠、左学、西序、虞庠为小学。还据《尚书传》“年十五始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认为小学与大学的区别,主要是学生入学的年龄不同。关于学生来源,郑玄考证有“国子”与“俊选”两类。这种求学制度,也是统治阶级的选士制度,经郑玄系统阐释,对后代的官学及知识分子的仕进制度影响颇为深远。
  2. 对教育作用的认识
  教育的作用无外乎对社会与人的发展造成影响。这两个方面郑玄都有独到的认识。
  首先是以学为本、化民成俗的教育社会观。郑玄继承了儒家以德治教化为本的治国思想,说:“言以学为本,则其德于民无不化,于俗无不成。”就是说要以教育为根本,达到化民成俗的、治国安邦的目的。怎样化民成俗呢?郑玄一是主张“行孝于内”。指出“言教不必家到户至,日见而语之。但行孝于内,其化自流于外”。二是主张“尚贤于表”。指出“人君为政,无强于得贤人。得贤人则天下教化”。三是主张因情而教。指出“圣人因人情而教民,民皆乐之,故不肃而成也”。
  3. 对教材删定的思想及成就
  儒家的经便是儒家的教材。郑玄为改变上述经说纷繁芜杂,“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的现象,他遍注群经,删定教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因郑玄政治上尚“礼”,所以他尽注“三礼”,使“三礼”之书合为一家之学,是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来较完整的教科书。郑玄同时尚“刑”,因而他也注释了汉代的律令,其章句一直是儒家的教学内容,直至魏明帝时,仍下诏“但用郑氏章句,不得杂用余家”。
  4. 对教师地位与要求的见解
  郑玄极力推崇儒家尊师重道的思想,他把尊师提到与尊父并列的地位,认为天子对老师也必须执弟子礼,这是因为“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在这里,郑玄概定了教师的本质是传道的。道是维系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道当然就要尊师。正因为教师负有“教人以道”的重任,而且“师善则善”,所以在尊师的同时,还要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一是教师必须正于己。郑玄说:“小未有所知,常示以正物,以正教之,无诳欺。”即指儿童是天真无邪的,要以正直的行为教导学生,不能欺骗他们。这既是品德教育的一条原则,又是师德修养的一条要求。二是教师必须精于学。郑玄在注《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时,主张教师不能不求甚解,照本宣科,要精于学业,先“心解”而后教人。三是教师必须勤于教。说:“人虚己自洁而来,当与其进之”,即只要学生虚心求学,就应当积极施教,予以促进。他主张“乃极说之”,反对“师有所隐”。四是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即善于在教学中“见己道之所未达”,能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无愧于教师的尊位。
  三、教育方法
  1. 对教学原则的阐发
  郑玄在长期的学术与教学实践中,精辟地阐发并总结了几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一为践履的原则。郑玄发挥儒家重实行反虚言的思想,说:“以行为验,虚言无益于善也。”为了规范人们的善行,郑玄因而重“礼”,说:“礼也者,体也,履也。统之于心曰体,践而行之曰履。体之为圣,履之为贤。”他把“践而行之”看成圣贤之道,提得很高,这里论述的“知”与“行”“学”与“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想反映。二为渐进的原则。郑玄主张教学要“先易后难以渐入”,即指循序渐进。他十分赞赏《礼记》中关于“不陵节而施”的主张,并进而阐发说:“不教长者才者以小,教幼者钝者以大也。”这里同时具有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的含义。三为“心解”与“启发”的原则。郑玄继承儒家重“思”的传统,说,“思而得之则深”,即只有认真思考,才能深刻领会,这就是“心解”。
  2. 教学方法
  郑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成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点:一是重视训诂。汉学主张先从文字学入手,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将古书的第一道难关打开,然后再去研究内容。郑玄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他注经时紧扣文义,引文必标明出处;如下己义,句首多有“玄谓”之类的提示语;如果是自己的揣度,句尾还有“其与”这样的推测语,以便使读者一目了然。
其他文献
仿佛冥冥中自有约定,继陈强之后,两天内又有两位老艺术家离世。或许对于今天的年轻人而言,这两人的音容笑貌早已模糊,甚至本就生疏,但在中国电影史和话剧史上,这两个名字却可能比今天大多数明星更有生命力——张瑞芳、黄宗洛。  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生于民国时期,长于旧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接触到新思想,怀着改变现实的理想,投身抗战洪流;他们也有着相似的事业轨迹——加入进步文艺团体,从演话剧起步、成名,
本索引由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北京图书馆合编,顾问仲秋元、杜克,主编曹鹤龙,华艺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出版,二百万字,十六开(精装),定价67.90元。这是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项目,“新文化史料丛书”之一。  本索引汇集我国一九七七——一九八九年出版的一千六百多种报刊和一千多种图书中发表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回忆录资料,范围包括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美术、舞蹈、艺术教育、群
中国有一本古书,有若干种西文译本。或许其译本之多,仅次于基督教的圣经,那便是老子。在撰者所曾得读的若干译本,唯独德国的卫礼贤的译本,最与原文相合。可惜初版其中遗漏了一句未译,但那可能是印刷上的错误。本来人为之事,无论多么费神劳力,总有欠圆满的地方。稍有事业经验的人,必然深明此理。有些微细处所,我们只好掠过,存而不论。其欠完善之处,我们发觉了不妨标出,然而无所责难。  在欧洲的东方学者中,卫礼贤诚然
从前,村里有一个孝顺媳妇叫阿香,对待婆婆就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阿香的丈夫叫锤子,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  有一年夏天,婆婆得了病,不能走路,天天待在屋子里。白天大家都很忙,阿香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婆婆,不过一吃过晚饭,阿香就来到婆婆跟前陪她说笑,为她按肩。婆婆有一个爱好,别人喜欢晒太阳,她却喜欢看月亮。有月亮的晚上,阿香常常抱婆婆出来,让她坐在柔软舒适的藤椅上,两人一起看月亮。有时婆婆会讲一些月亮的
李言是个小编剧。这天,他的一个导演朋友打来电话,说有一部电影准备开拍,但在开拍之前,希望找个有经验的编剧来剧组给点建议,修改一下剧本。  李言看完剧本后,发现写得可真烂,看来这一次的任务不轻。  到了目的地,导演把李言带到一个房间,指着屋里的几个人向李言介绍了一遍,有制片人,有美术,有统筹,独独没有那个编剧。  导演笑着对李言说:“哥们,趁编剧不在,你就直接说说这个剧本的缺点吧。省得到时候他来了,
高丫在宠物店李琦和女儿出席节目一身军装的高丫  2014年3月,浙江卫视《我不是明星》节目现场,著名演员李琦的女儿高丫登台亮相,以一套惊险的特警制敌术技惊四座。李琦带病来为女儿助阵,那个“大老粗”父亲,在女儿面前却满是细腻的慈父情怀,让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感动泪下。而鲜为人知的是,高丫并非李琦的亲生女儿。那么,高丫究竟是谁的孩子?李琦和高丫之间,又有一段怎样感人的故事呢?寒风中,多亏有那温暖的胸膛  
小哲:“这个愚人节,我要策划一场大的骗局,骗一骗总对我发脾气的雷阳!我先偷了一瓶番茄酱,抹自己一身,然后再喝点红果汁,当着雷阳的面大口大口吐出来,瞧瞧雷阳会不会吓个半死!准备开始看好戏喽……救命啊,雷阳要把我送去狗肉馆!”  清晨,城西的化工厂里火光冲天!熊熊的火焰吞没了厂房,火蛇狂舞,热浪冲天。经过消防员一上午的奋战,大火终于被扑灭了,但化工厂也化成了灰燼。  案件是人为纵火。叶警官经过多方调查
[摘 要]在生物教学中落实有效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生物教学活动自身发展的要求。文章结合生物教学实践,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提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物学科 有效教学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109  有效教学理念,在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被重新提及,作为一种出现在上
法国新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因为性格温和,被人们称为“棉花糖先生”。其实,他也是位绵里藏针的人物。2012年5月18日,奥朗德启程赴美参加八国集团峰会,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行前,法国媒体问他在白宫会怎样说,奥朗德说,虽然自己讲英语远比前任萨科齐更流畅,但是“法国总统必须讲法语!”  人们自然听出了弦外之音。虽然奥巴马在奥朗德当选后迅速表示祝贺,还邀请他在访美期间来个一对一的“私聊”,但奥朗德没忘
美国一直在担心自己会衰落,但这次的衰落之忧显得更为强烈。次贷危机的重创、美式经济的失败、上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政府和市民举债度日、贫富差距拉大、中产阶级下沉……美国经济统治世界的时代恐将结束。  然而,也有人反对这一看法,并列举出很多理由: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仍占全球约1/5;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的人口在正增长,这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是个例外;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