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剂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探究小剂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on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确定组别(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三餐及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行泵持续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分析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相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每日胰岛素用量相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空腹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泵持续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达标,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关键词:小剂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效果

糖尿病为临床慢性疾病,酮症酸中毒是常见并发症,发病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治疗中多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不同的胰岛素使用方式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医学专家研究分析,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虽有效果但血糖复常作用并不十分理想,需探究新型治疗方法势在必行。经临床分析,泵持续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2018-2019期间筛选符合诊断标准;病历资料齐备;病史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剔除有其他重大疾病或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选出的80例患者参与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男女1:1;(46.11±3.55)岁。观察组40例,男女1:1;(46.13±3.58)岁。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操作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护理,主要包括心理疏导和饮食干预,通过心理疏导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和依从性,而饮食干预更为重要,即改善患者多饮多食的不良习惯,减少糖分摄入,保持清淡饮食,从而保障治疗效果,此外还需安排专人进行体征监测和指标记录,确保治疗数据真实可信。

对照组:三餐及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选择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10 mL(1瓶),注射总量=体重x55%,其中50%为基础注射量,在24h内平均注射完毕,另外50%为追加剂量,在三餐及睡前皮下注射。观察组:泵持续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胰岛素选择同对照组,采用罗氏渊ROCHE冤罗康全卓越型血糖仪在三餐前后,睡前以及凌晨两点进行血糖浓度检测,胰岛素用量可根据患者体内血糖水平进行调整,使用胰岛素泵(美国Minimed508型或瑞士H_1RON V100型)持续泵入。

1.3观察指标

统计血糖达标时间,时间越短则治疗效率越高。

统计每日胰岛素用量,合理范围内用量越少则治疗效果越理想分值与患者的xxx正(负)相关。

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空腹以及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越低则治疗效果越理想。

统计低血糖发生例数并计算比值,比值越低则治疗安全性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SPSS20.0处理计数(χ2)和计量(T)资料,差异显著(P<0.05)。

2结果分析

2.1血糖达标时间

表1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間相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2.2每日胰岛素用量

表2结果:观察组每日胰岛素用量相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2.3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

表3结果: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空腹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2.4低血糖发生率

表4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专家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研究越来越深入,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准确。目前,临床中普遍认为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促进血糖达标并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治疗工作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情,从而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此,引入泵持续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势在必行,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由于循环衰竭,皮下注射胰岛素方式会导致胰岛素吸收较差,疗效受影响,而泵持续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可模拟正常人体胰腺生理分泌情况,可更加准确的计算胰岛素量,保障人体内胰岛素含量相对稳定,可更有效的控制血统,因此相较常规注射胰岛素方式,泵持续皮下注射方式更加科学,为其治疗思路的优化和补充。当然,临床治疗与护理密不可分,通过心理疏导和饮食干预可辅助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病情康复亦有显著作用。

综合上述数据,观察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治疗后血糖指标水平、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说明泵持续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的巨大价值,相较三餐及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更能促进血糖达标并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当然,本次试验因例数有限,故分析中仍有不足,临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仍需深入研究泵持续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的应用路径,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滕瑶. 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急诊急救分析[J]. 家庭医药, 2019, 000(012):91-92.

[2] 赵红.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效果[J].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9, 015(002):37-38.

[3] 张洁琼.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干预探讨[J]. 名医, 2019, 000(011):P.172-172.

[4] 牛小萍.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v.36;No.804(06):34-35.

[5] 刘琦.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价值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 000(035):309.

[6] 刘发巧.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急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比较[J]. 糖尿病天地, 2019, 16(001):77.

[7] 吴峰林. 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急诊急救分析[J]. 健康必读, 2020, 000(008):12-13.

[8] 李佳, 王旭艳, 刘超,等.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机体代谢紊乱纠正效果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8, v.47;No.516(06):48-51.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荷包缝合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荷包缝合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和直肠前突闭式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荷包缝合加消痔灵注射疗法治疗直肠前突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手术简单,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荷包缝合;消痔灵注射
期刊
会议
【摘要】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采用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桃仁红花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药物治疗的10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51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组中51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半夏白术天麻汤、桃仁红花煎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病灶侧支循环建立率、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灶侧支循环建立率、药物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1.2
期刊
会议
学位
期刊
报纸
期刊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