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组织的发展必须与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超前与滞后都会对产业发展形成障碍。农村中介组织也不例外,文章通过研究苏北地区农村中介组织服务运行情况,了解目前农户对农村中介组织的需求,旨在为苏北地区农村市场中介组织进一步发展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苏北地区;中介组织;假设条件;框架分析;结论
目前,苏北地区业已存在的农村中介组织形式多样,成员间通过资产上的联结,逐步形成利益一体化,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与供给之间不均衡是经常存在的,研究苏北农户对苏北地区农村市场中介服务的应用情况,了解目前农户对农村中介组织的需求,成为解决苏北地区农村市场中介组织进一步发展问题的前提。对此,文章采取实证分析,选择了淮安、徐州、宿迁、连云港和盐城市,共计500家农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获得了一些直观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苏北地区农村中介组织现存的问题。
一、研究的假设条件
对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假设: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是经济人也是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能在权衡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进行理性选择。二是农村中介组织,不论是由政府牵头组建(强制性制度变迁)还是由农户自发组成(诱致性制度变迁),都为有限理性,会因利益驱动而改变成立初衷。三是农村中介组织以非盈利或微利为主,主要功能是沟通农户与市场关系。
二、框架设计
第一,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在与农户座谈、专家交流和文献查阅基础上产生的。
第二,调查范围与调查对象选择。由于受研究条件的限制,本课题不可能对苏北五市各县、区都进行调查,根据苏北各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特点,结合自身的研究条件,本课题选择淮安市盱眙县、徐州市睢宁县、宿迁市沭阳县、连云港东海县、盐城市阜宁县为调查区域,每市选定2个调查点,调查点是根据农村发展水平,按照适当集中,相对分散的原则选定。根据统计原则,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每个调查点的样本容量不低于50户。借鉴以上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问卷全部收回,458份有效。
三、问卷结果分析
(一)参与调查农户基本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500个农户当中,已经参加合作社或者各类协会的农户数为352家,占总户数的70.4%。我们首先对被调查农户基本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因为被调查者的年龄、教育文化水平、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等因素对本课题研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1.被调查农户的年龄。调查数据表明,458个农户中,20岁-40岁之间的占17%,40岁-55岁之间的占32%,55岁以上占51%。
2.被调查农户的教育文化结构。调查数据表明,458个农户中,苏北地区农户教育文化水平主要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
3.在106位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中,选择“不了解这些组织”、“合作社对自己没有帮助”和“担心合作社和企业联合”的农户是排在前3位的原因。
(二)农户对现有的农村中介组织的评价
1.农户对所参加的中介组织的满意度调查。
2.调查表中设计了“您最希望从合作社和协会中得到哪些支持”选项,目的是了解当前农户最需要得到的帮助。
3.农户对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综合评价。调查表中设计了“您认为哪些组织能够真正代表农民利益,帮助农民增收”的选项,目的是分析农户对现有各类中介组织的总体评价。
根据调查分析知,大多数农户对苏北农村现有中介组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满意度不高,选择“基本满意”的人数约占有效问卷人数的一般,在对真正能帮助农民增收这一项调查中,得票最高的选项是“农民自办的组织和协会”,接近参与人员的半数,说明现阶段我国真正能够带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增加收入的组织资源较少,同时,排在前3位的是“农民自办合作组织、协会”、“村镇建立的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业营销大户”,也说明由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而建立的农民自办合作组织和协会在与农户利益联结方面,更能反映农民的需求,比政府组织更受农民的信任。农户对村、镇政府及其创办的合作组织、协会,选择比例最低,可能是因为多数地方集体与农户之间已经没有利益连接的纽带。因此,尽管长期以来政府创办的中介组织在服务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但这些服务组织在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转变其发展方式,并且,根据农户最希望得到的支持,排在前三位的是“资金”、“新技术、品种”和“获得市场信息”,说明苏北农村中介组织应该提高这三个方面的供给。在对“您认为您所参加的合作社或协会的制度、做法需要如何改变”和“您认为的最合适的中介组织形式”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上,农户参与的人较少,基本认为只要参加组织比自己单干赚钱就行了,至于赚多赚少他们无力掌控,这也说明在当前苏北地区农村中介组织中,单个农户的谈判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苏北农村中介组织的发展需要把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的方法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美)D.盖尔·约翰逊著;林毅夫,赵耀辉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M].商务印书馆,2005.
2.调查研究[DB/OL].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2010-06-01.
3.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统计年鉴[Z].2010-06-20.
4.坂下明彦.日本农协的组织、机能及其运营[J].农业经济问题,2000(9).
*本文属江苏省社科联项目(10-C-34)。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
关键词:苏北地区;中介组织;假设条件;框架分析;结论
目前,苏北地区业已存在的农村中介组织形式多样,成员间通过资产上的联结,逐步形成利益一体化,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与供给之间不均衡是经常存在的,研究苏北农户对苏北地区农村市场中介服务的应用情况,了解目前农户对农村中介组织的需求,成为解决苏北地区农村市场中介组织进一步发展问题的前提。对此,文章采取实证分析,选择了淮安、徐州、宿迁、连云港和盐城市,共计500家农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获得了一些直观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苏北地区农村中介组织现存的问题。
一、研究的假设条件
对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假设: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是经济人也是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能在权衡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进行理性选择。二是农村中介组织,不论是由政府牵头组建(强制性制度变迁)还是由农户自发组成(诱致性制度变迁),都为有限理性,会因利益驱动而改变成立初衷。三是农村中介组织以非盈利或微利为主,主要功能是沟通农户与市场关系。
二、框架设计
第一,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在与农户座谈、专家交流和文献查阅基础上产生的。
第二,调查范围与调查对象选择。由于受研究条件的限制,本课题不可能对苏北五市各县、区都进行调查,根据苏北各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特点,结合自身的研究条件,本课题选择淮安市盱眙县、徐州市睢宁县、宿迁市沭阳县、连云港东海县、盐城市阜宁县为调查区域,每市选定2个调查点,调查点是根据农村发展水平,按照适当集中,相对分散的原则选定。根据统计原则,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每个调查点的样本容量不低于50户。借鉴以上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问卷全部收回,458份有效。
三、问卷结果分析
(一)参与调查农户基本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500个农户当中,已经参加合作社或者各类协会的农户数为352家,占总户数的70.4%。我们首先对被调查农户基本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因为被调查者的年龄、教育文化水平、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等因素对本课题研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1.被调查农户的年龄。调查数据表明,458个农户中,20岁-40岁之间的占17%,40岁-55岁之间的占32%,55岁以上占51%。
2.被调查农户的教育文化结构。调查数据表明,458个农户中,苏北地区农户教育文化水平主要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
3.在106位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中,选择“不了解这些组织”、“合作社对自己没有帮助”和“担心合作社和企业联合”的农户是排在前3位的原因。
(二)农户对现有的农村中介组织的评价
1.农户对所参加的中介组织的满意度调查。
2.调查表中设计了“您最希望从合作社和协会中得到哪些支持”选项,目的是了解当前农户最需要得到的帮助。
3.农户对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综合评价。调查表中设计了“您认为哪些组织能够真正代表农民利益,帮助农民增收”的选项,目的是分析农户对现有各类中介组织的总体评价。
根据调查分析知,大多数农户对苏北农村现有中介组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满意度不高,选择“基本满意”的人数约占有效问卷人数的一般,在对真正能帮助农民增收这一项调查中,得票最高的选项是“农民自办的组织和协会”,接近参与人员的半数,说明现阶段我国真正能够带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增加收入的组织资源较少,同时,排在前3位的是“农民自办合作组织、协会”、“村镇建立的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业营销大户”,也说明由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而建立的农民自办合作组织和协会在与农户利益联结方面,更能反映农民的需求,比政府组织更受农民的信任。农户对村、镇政府及其创办的合作组织、协会,选择比例最低,可能是因为多数地方集体与农户之间已经没有利益连接的纽带。因此,尽管长期以来政府创办的中介组织在服务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但这些服务组织在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转变其发展方式,并且,根据农户最希望得到的支持,排在前三位的是“资金”、“新技术、品种”和“获得市场信息”,说明苏北农村中介组织应该提高这三个方面的供给。在对“您认为您所参加的合作社或协会的制度、做法需要如何改变”和“您认为的最合适的中介组织形式”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上,农户参与的人较少,基本认为只要参加组织比自己单干赚钱就行了,至于赚多赚少他们无力掌控,这也说明在当前苏北地区农村中介组织中,单个农户的谈判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苏北农村中介组织的发展需要把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的方法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美)D.盖尔·约翰逊著;林毅夫,赵耀辉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M].商务印书馆,2005.
2.调查研究[DB/OL].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2010-06-01.
3.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统计年鉴[Z].2010-06-20.
4.坂下明彦.日本农协的组织、机能及其运营[J].农业经济问题,2000(9).
*本文属江苏省社科联项目(10-C-34)。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