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听过不少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语文课, 其中《新型玻璃》中的两个细节, 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让我从中深受启发。
案例一
师:我想请同学读课文,看是不是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谁愿意读?
生:(读)《新型玻璃》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丢掉“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丢掉“的”)罪犯。
师:停下来,这句话再读一遍。眼睛看准,不要慌。
(第二遍该生仍然把“破”丢掉了)
师:再看,“划”后面还有一个字。我想,你第三遍一定会读好的。
生:(读)“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
师:对了!“破”字读出来了,第三遍读对了。向人介绍介绍你的经验好不好?怎样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生:要看准课文。
师:对!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
生:三遍!
师:三遍不行四遍!反正多着呢!(笑声)这就是你的经验。
案例二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整整读了35分钟的书。还记得我开始提的问题吗?
生:这课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师:对。我想,书读到这个程度,人人都知道了。谁来回答?
生:这课一共写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
师: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不过,说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时能不能简洁一些呢?请你考虑一下。
(该生面露难色,欲坐下)
师: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
生:(该生思考了一会儿)本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 有了它,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你刚才坐下了,不就失去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了吗?
点评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该学会等待,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等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等出良好的学习方式,等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必将等出课堂姗姗而来的精彩!于老师成功的课例就是有力的證明。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呢?
首先,需要教师有充分的耐心。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好学生来说可能很短,对后进生来说可能较长。如果没有教师充满爱的等待,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机会,“爱后进生”也将是一句空话。于老师反复告诫青年教师,学生一时朗读不好或回答不出,这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极好机会,不能白白失去。所以,我们要学会在课堂上耐心等待,给学生一次又一次锻炼的机会。
其次要善于点拨和引导。教师不但要有训练意识,还得懂得如何训练。当学生因为知识能力所限而感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就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甚至要作必要的讲解和示范。案例二中,当学生说不出来时,于老师说的“说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时能不能简洁一些”起到了很大的启示作用 。这一句点到了重点。于老师以其敏锐的语感、娴熟的训练技巧,使说话训练落到了实处,训练得有质量。
第三,要善于鼓励和表扬。教师不仅要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当学生因为紧张、羞怯而产生错误时,教师则应给予积极的鼓励,要耐心地开导,帮助他消除心理障碍,不断增强学习信心。案例一中,学生明明读错了,却让他介绍经验!明明应该是批评,却变成鼓励与表扬!于老师的这番话,学生是很难忘的,甚至会激励他一生。什么叫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
等一等,精彩随后来。
案例一
师:我想请同学读课文,看是不是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谁愿意读?
生:(读)《新型玻璃》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丢掉“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丢掉“的”)罪犯。
师:停下来,这句话再读一遍。眼睛看准,不要慌。
(第二遍该生仍然把“破”丢掉了)
师:再看,“划”后面还有一个字。我想,你第三遍一定会读好的。
生:(读)“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
师:对了!“破”字读出来了,第三遍读对了。向人介绍介绍你的经验好不好?怎样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生:要看准课文。
师:对!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
生:三遍!
师:三遍不行四遍!反正多着呢!(笑声)这就是你的经验。
案例二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整整读了35分钟的书。还记得我开始提的问题吗?
生:这课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师:对。我想,书读到这个程度,人人都知道了。谁来回答?
生:这课一共写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
师: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不过,说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时能不能简洁一些呢?请你考虑一下。
(该生面露难色,欲坐下)
师: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
生:(该生思考了一会儿)本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 有了它,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你刚才坐下了,不就失去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了吗?
点评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该学会等待,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等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等出良好的学习方式,等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必将等出课堂姗姗而来的精彩!于老师成功的课例就是有力的證明。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呢?
首先,需要教师有充分的耐心。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好学生来说可能很短,对后进生来说可能较长。如果没有教师充满爱的等待,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机会,“爱后进生”也将是一句空话。于老师反复告诫青年教师,学生一时朗读不好或回答不出,这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极好机会,不能白白失去。所以,我们要学会在课堂上耐心等待,给学生一次又一次锻炼的机会。
其次要善于点拨和引导。教师不但要有训练意识,还得懂得如何训练。当学生因为知识能力所限而感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就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甚至要作必要的讲解和示范。案例二中,当学生说不出来时,于老师说的“说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时能不能简洁一些”起到了很大的启示作用 。这一句点到了重点。于老师以其敏锐的语感、娴熟的训练技巧,使说话训练落到了实处,训练得有质量。
第三,要善于鼓励和表扬。教师不仅要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当学生因为紧张、羞怯而产生错误时,教师则应给予积极的鼓励,要耐心地开导,帮助他消除心理障碍,不断增强学习信心。案例一中,学生明明读错了,却让他介绍经验!明明应该是批评,却变成鼓励与表扬!于老师的这番话,学生是很难忘的,甚至会激励他一生。什么叫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
等一等,精彩随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