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鸟类新纪录——黄眉鹀、黑短脚鹎

来源 :野生动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y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2020年,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阳坝镇附近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期间,记录到黄眉鹀(Emberiza chrysophrys),地理坐标为33°12.72″N,105°45′40.25″E;黑短脚鹎(Hypsipetes leucocephalus),地理坐标为32°59′19.67″N,105°45′11.86″E,并拍摄了照片。经查阅文献确认为甘肃省鸟类分布新纪录。
其他文献
以陕西省第4次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文献查阅及走访调查,对陕西秦岭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及扩散、栖息地消长、保护管理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结果表明:与第3次调查时相比,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种群及栖息地扩散明显;但种群发展及生境威胁尚未解除,仍面临种群分割、内部竞争压力大、遗传压力加剧、栖息地破碎程度加大、潜在栖息地增长缓慢且质量较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以及人为干扰等问题。以现状为基础,从实际问题出发,以保护规划的视角提出构建秦岭大熊猫“一心两翼多点”的空间结构保护
【目的】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对13种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反应,为筛选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有活性的信息化合物。【方法】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成虫对13种棉花、玉米和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粪便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虫均对庚烯,橙花叔醇,水芹烯,β-蒎烯,反-2-己烯醛,反-2-己烯-1-醇,己二酸二辛酯,叶醇的EAG反应值相对较大,对壬酸、十九烷、十七烷反应不明显。雌虫对叶醇反应之最大,为2.306 mV;雄虫对β-蒎烯反应之最大,为2.309 mV。雌虫对十六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