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非公企业团建工作调研报告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piece_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并集聚了越来越多青年的新形势下,团扬州市委切实加强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建设,广泛、有效地团结、凝聚、教育和引导青年,这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扬州共青团自身发展的需要。

扬州市非公团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团组织规模、数量不断增加。团市委以服务青年团员为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建带团建,立足共青团基本职能和自身工作实际,扎实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团建工作。扬州市目前拥有非公企业团支部3430个,其中规上企业团支部1760个,占比51.3%,覆盖团员20595人,同比增长26%,覆盖青年65321人,同比增长11%,拥有团属阵地2854个,主题团日活动覆盖团员青年50632人。
  团建模式注重实效、凝聚力强。非公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单独建支部的方法只能形成零散的团建局面,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构建凝聚力更强、创新性协同性更好的建团局面,团市委根据不同情况形成楼宇团建与乡镇园区团建两套发展模式。楼宇团建模式。坚持“青年为本、需求为魂、服务为先、发展为重”的工作理念,探索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发展+青年需求”楼宇团建体系,实现团的基层组织刚性覆盖与柔性服务相结合,积极探索以高质量团建服务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团的活动方面,结合全市“支部品牌”创建工作,实施“一楼一品”创建活动,楼宇团组织结合青年生产生活需求和企业文化特色,设计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文化、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引导企业青年增强对所在岗位、对当地企业、对党团组织的认同。调查中,82%的青年认为楼宇团建以理论学习、兴趣爱好、学术专业、交友联系、社会公益等社团为主体建立团支部作用明显、收益很大。乡镇园区模式。乡镇园区非公团组织建设的模式是:坚持党建带团建,借助党建优势平台,实现一体化推进,重点围绕规上非公企业团建,影响带动其余小规模非公企业团建,全面推广园区非公团建,实现全市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全覆盖。同时,各地团委探索灵活的组织建设方式。结合当地实际和企业特点,采取“区域化”“行业化”团建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共青团品牌逐步渗透、效果明显。据调查,我市78%非公企业团组织都能够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结合企业团员青年的特点,按照“有效灵活”的思路设计和开展团的活动,团的活动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深受企业团员青年认可和喜爱。团组织的各项功能得以体现:组织力不断强化。在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中,根据支部建设清单化要求,团日活动、支部组织生活得以常态化开展。依据企业特色,开展企业内部推优入党,团员积分制考核,完善了团员青年管理模式,为企业选拔优秀青年人才提供了标准。服务力不断加强。团组织不仅为青年员工架起了互相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畅通了企业领导与青年员工之间的信息渠道,能够让企业青年迅速了解、认可企业文化,增强团员青年对企业的信赖感和归属感,能不断引导团员青年凝心聚力为树立企业形象、服务企业发展作贡献,也能够及时和准确地倾听到青年员工的心声和诉求、了解到青年员工的真实情况和实际困难,为青年员工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扬州市非公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扬州市非公企业团组织覆盖面达87%,但是与此同时,与国有企业的团组织相比,非公企业团组织还存在管理效能不高、活力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分析有以下原因:



  企业种类多样,团建质量差距明显。扬州市非公企业规模差距较大:既包括人数较少的初创团队,又包括已经上市的大型企业,规模差距大。员工素质差距较大:普遍来说大型企业、高新产业青年员工素质较高,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因招聘门槛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管理存在一定盲区。我市41%的非公企业团组织规模较小、团员人数少,32%的初创企业团组织虽然建立,但是活动开展情况不理想,87%的小型非公企业团组织存在管理盲区。部分企业主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团建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企业来说,发展是第一要素,经济效益是第一要义。在调查中发现,65%的企业主不清楚团组织给企业带来的效益,32%的企业认为团的活动浪费时间、分散精力;在对团组织的统计中,44%的团组织表示人力、物力资源上得到的支持较少,因此非公企业中团的工作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上级团组织与企业缺少行政化及社会化约束,间接导致团组织工作开展缺乏规范性。
  人员流动快,管理难度大。人员流动性主要體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员工流动性大。非公企业受疫情影响,28%的团组织因企业人员、机构处于暂时性的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在非公企业中,青年员工表现出更强的择业自主性和流动性,变动相对更加频繁。另一方面是团干部换岗频繁。调查中,45%的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团组织,但由于团干部调岗频繁,致使团建工作受到较大局限,影响了组织生活的持续正常发展。一部分企业虽然能够及时安排新的团干部到任,但是短期内找不到工作规律和方法,加上身兼数职,精力有限,造成团的工作缺乏延续性。
  活动缺乏有效载体,模式有待创新。据调查,我市80%的非公企业还是以参加各级团委组织的活动为主。76%的团组织对组织活动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把握不够准确,不能根据企业的生产生活特点来设计团组织活动,91%的非公企业团组织没有常态化的活动载体,导致团组织缺乏凝聚力。从活动内容来看,61%的非公企业团组织沿用企业活动的传统项目,90%的活动集中在文娱活动、劳动技能比赛等方面,没有新的突破。从活动形式来看,92%的活动缺乏时尚性,不够新颖,对团员青年缺乏吸引力。

相关对策建议


  ——抓住关键少数,加强组织管理的可行性   加强对大中型企业团干部的培训和指导。据统计,85%的大型企业组织架构比较完善,80%的企业团干部人员配备到位。对各级团委来讲,不仅要通过磐石工程加大对企业团干部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系统认识团的业务知识,更要根据重点企业培育特色团建品牌形成“一企一品”。
  加深与小型企业主的沟通与交流。镇街团委要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企业老板,要帮助其转变思想,形成系统双赢。让企业主转变团建态度的关键是让他们认识到团组织活动的意义,镇街团委要通过团日活动,积极邀请企业老板参与,潜移默化中使企业老板看到团组织带给他们的机遇和平台。在本次我市非公企业调研的过程中,调研组得出一组数据:67%的小型企业老板学历层次在大专以下,其中90%的企业主希望参加一些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类系统培训。因此,镇街团委可以通过基层团干部培训班,邀请高校、培训机构等开设相关培训。县市区团委可以邀请本地区青商会在基层团干部培训班上有选择性地邀请部分企业老板参与,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深层次了解团组织的意义。

——整合关键资源,搭建团日活动有效平台


  高校社团与大中型企业团组织共建。在本次调研统计中,有71%的青年员工是通过应届高校校招招聘来的,他们中的56%曾经在学校社团中参加过团日活动。自从工作后,81%的青年员工表示工作压力大,希望再次参与校园中的各种活动;61%的青年员工表示同事之间缺少深入了解,缺乏载体交流感情。因此,县(市)区团委通过企业团组织与学校团组织共建,实现高校与非公企业的团建资源共享,高校通过社团支部走进企业支部,将高校的团青元素引入企业团日活动,企業支部也可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吸引高校团员参与企业实践,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志愿团队与小型企业团组织共建。非公企业团组织凝聚青年员工的根本在于了解青年需求,服务青年员工,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志愿服务正好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困难救助、权益维护、心理疏导等服务,可以增强青年对团组织的归属感。一方面,将团的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调查表明,80%的企业青年愿意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团总支可以以志愿服务为活动载体,联合企业团员青年,共同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不仅增强社区志愿服务力量,也能以志愿服务项目的方式加强团组织青年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镇街团委可以以社区服务中心为阵地,开展各种活动满足青年需求。例如可以开展心理减压讲座、志愿者培训活动、文艺体育类比赛、吸引广大团员青年,满足青年团员的现实需求,增强青年对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把握关键信息,发挥团日活动的实效性


  非公企业共青团工作关键任务,一是围绕思想引领,在企业的青年员工中传播党的重要思想主张;二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将团组织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相结合。因此,最关键的是要把完成团的任务同企业的根本利益联为一体,找到团的活动与企业的生产任务的契合点。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据统计,76%的青年员工感受到就业竞争压力,希望提高技术水平及配套能力。镇街团委可以创新基层团干部培训方式,将技能培训纳入选修课程,提高青年员工综合素质。县(市)区团委可以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为青年员工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创新创效服务企业生产经营。
  服务企业生产经营。镇街团委可以举办技能比武、青年安全示范岗等活动。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团组织的品牌活动,用团属荣誉称号激励企业青年,以证书激励的形式帮助青年熟练掌握在职岗位生产操作技能,助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他文献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講话中对中国青年的青春寄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强志气,就是要志存高远有理想。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诚然,当代青年面临诸多现实挑战,社会形态多元、社会思潮多变等因素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之路增添了“变数”;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期刊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作为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服务患者、服务社会,是坚持医院公益性基本属性、落地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途径之一。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团委围绕医院服务提升中心工作和政府指令性安排,深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活动、医疗健康义诊活动、学雷锋导诊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寸草心爱老敬
期刊
温岭市坞根镇位于浙东南乐清湾畔,温岭西南方,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素有“山坞花香日落迟,迴龙溪明人更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积淀,曾荣获“国家级生态镇”“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坞根镇团委下设14个村团支部,共有团支部委员42名,团员632名。2018年团温岭市委联合坞根镇团委探索青春助力共同富裕的综合性青年服务项目“青春小镇”就坐落在坞根镇省级最美乡村花溪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期刊
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青年向上,国家向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
期刊
为增强基层团组织战斗力,凝聚各行优秀基层青年,发挥青年在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建设中的力量,浦江共青团探索“山中青年”培育模式,让共青团在基层社会刷出存在感、提升影响力、提高贡献度。  2020年农村基层组织换届以来,基层还存在团干部来源单一、组织力量仍然薄弱、青年集聚效应不明显、社会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青年选择返乡就业创业有增多趋势,新农人、农创客、青创客等逐渐兴起,但他
期刊
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在班团组织建设、人员设置和运行机制一体化上做出了明确的改革指导意见。面对新时代青年学生培养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要加强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党团班协同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践中立足人才培养根本,因时而进、因势而化的育人创新举措。党团班三者协同的本质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三者协同运行的根本目的是
期刊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既是党和国家的殷切期盼,也是对青年的明确要求。新时代青年要主动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成长养分,勇担民族复兴重任,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要学“四史”、强信念、长志气。“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共青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重大责任,在全团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作为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各地团校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全年培训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开展各类主体培训,引导团员青年了解党的百年历史,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创新培训方式 讲活党史故事  今年3
期刊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而与此同时,我国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日益增长的人均财富,逐渐强大的国力,都证明了我国自1978年以来,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卓有成效的。而在全球经济形势恶化,“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之下,无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提出,还是有关税收制度的改革,抑或是我国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文化道路建设,都表明了我国正在进行制度变革。基于此,本文结合理论和经验论断,在深入浅出的建模之外,利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对2000-2014年55个国家(地区)
本文以“需求弹性随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为核心假设,构建了一个出口市场需求冲击影响企业出口产品组合与生产率的局部均衡模型。基于理论模型分析,本文发现:正向出口市场需求冲击,即出口市场需求扩张,能够促使企业更加集中地出口“核心产品”,从而提升企业生产率;负向出口市场需求冲击,即出口市场需求萎缩,不利于提升企业生产率。
  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本文测度了我国4336家制造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以及这些企业所受到的来自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