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人物孙大光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6月5日,作为中共长春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审兼长春作家协会副主席,我接待了台湾女作家赵淑敏的来访。访问结束后,她将我领到长白山宾馆,向我介绍了她的丈夫傅先生。傅先生是吉林延吉人,他见到我后,便问道:“你知道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长春政界的情况吗?”我尚未回答,他又直截了当地问道:“你知道有个叫孙大光的人吗?”后来在2004年9月15日,我接待了来访的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林枫的女儿林耿耿,在谈话中,她也问过我是否熟悉孙大光的情况。对于孙大光这个名字,我知道一点,那是在有关的党史资料中获得的。其大致的情形是这样的: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以正统姿态向东北派员。当时,被派到吉林省长春市的是赵君迈。赵君迈是浙江湖州人,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任过两年多校学生会主席,还是蒋经国留苏学习时期的同学。当时,赵君迈被任命为长春市市长。跟随赵君迈去长春工作的有两位要员,一位是孙亚明,另外一位就是孙大光。我知道,孙亚明是中共秘密党员,而对孙大光的情形,就不甚清楚了。据有关资料表明,孙大光似乎为国民党方面做工作多一些。
  那么,孙大光到底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这些年来,我一直不甚清楚,总觉得,他是国民党中的进步人士,秘密为共产党做一些工作,对革命有过重大贡献。直到前不久,我才弄清楚并知道许多事。原来,孙大光也是一名响当当的共产党员,不仅他是,他的爱人张刚也是。而且,他们青年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并且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可以说是一对功臣。


  孙大光,安徽省寿县人,1917年1月7日生,原名孙世蔚。父孙喜源,母黄氏,另有一兄一弟二姐三妹。他从小家境贫寒,14岁的时候,在姑父梁子文的资助下,孙大光入寿县正阳关省立第六职业学校分校二部,插班读初中一年级。在此期间,孙大光接触了共产党人孙世芬,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大光在上海江西路长城书店,以售书作掩护从事革命工作,后经共产党人王寿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7岁时,作为团省委发行部长,他从团员转为中共党员。此后,孙大光担任过上海沪东区委组织部长兼区发行干事,领导过沪东工人大罢工。一二·九运动后,他开始以孙逊为笔名,在上海《永生》《大晚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爱国思想。1936年5月,险些遭到敌人逮捕。他的夫人张刚,原名张植华,乃扬州大家闺秀,1941年8月南京中央大学毕业。1938年初,经同学马识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张刚在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续读时,与孙大光相识, 1942年8月1日,两人在贵阳结婚。
  1940年秋,根据上级指示,孙大光加入了国民党。周恩来指示他留在国民党里,认为这样更有利于革命。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经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发起人王昆仑的介绍,孙大光出任《新民报》编辑部主任。同年9月,国民党重庆方面决定派赵君迈赴东北,出任长春市市长。孙大光化名叶兆南,随赵君迈来到长春,出任国民党长春市社会局局长兼教育局局长。一同去的,还有中共秘密党员孙亚明。
  国民党长春市社会局负责整肃风纪、社会经济、社团登记,监管报刊登记和新闻审查诸事宜;教育局管理学校。当时,长春有两家报纸,一是国民党的《大华报》,一是共产党的《长春新报》。孙大光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不许《大华报》搞反苏反共宣传,同时暗中支持《长春新报》,帮助其解决印刷机等实际问题。1946年4月7日,苏军撤离长春,在欢送大会上,孙大光以国民党长春市市长代表的身份,发表了讲话,对苏军的帮助表示感谢,并且向苏军驻东北总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长春卫戍司令加尔洛夫少将各赠锦旗一面、银杯一只。在此期间,孙大光极力做好保护长春文化艺术的工作。苏军撤离长春前,国民党《大华报》的负责人曾找到孙大光,说:“为了避免共军攻占长春得到‘满映’(即后来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要把最好的设备拆走,不能拆走的要破坏掉。”孙大光以共军不一定来的理由,制止了这一阴谋,为后来东北民主联军接收并建立“东影”做出了贡献。4月8日,中共吉辽军区在九台卡伦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在4月14日攻打长春。4月11日,吉辽军区司令部制订了《长春争夺战役作战计划》。战役总指挥由周保中担任,政治委员林枫。总指挥部设在长春东南的范家店,后转移到长春南岭,再转移到兴隆山。4月13日,在重庆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发表了中共对东北执行夺取并进行自卫的声明。4月14日上午,驻长春苏军全部撤离,国民党市政府从苏军手中正式接管了政权。下午2时,东北民主联军进入市郊,扫清外围之敌。4月15日凌晨3时,周保中、林枫下达了总攻命令,随即开始夺城之战。4月18日,经四昼夜的激战,东北民主联军攻占了长春,毙伤国民党地方武装2500余人,俘虏1.4万人。俘虏的人员中,包括国民党东北行营少将高参、长春防守司令官陈家珍,吉林省代理省主席王宁华,长春市市长赵君迈等以下将校级军官和官吏55人。孙大光、孙亚明等也同时“被俘”。长春市民主政府恢复办公,地址在大兴会馆,市长刘居英,市委书记石磊。4月24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长春市划归东北局直接领导,重新组成了市委,由林枫任书记,石磊任副书记。


  东北民主联军的战俘营设在佳木斯。在战俘营里,孙大光以被俘后参加东北民主联军的身份,在由国民党被俘军官组成的“解放军官教导团”中担任教育长,实际上是教导团的中共领导小组成员。而国民党中央政府仍在重庆《中央日报》上刊登消息,称“叶兆南在佳木斯做客”。孙大光曾想公开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并通过彭加伦和林枫,向中共中央请示。周恩来办公室回电:“叶兆南在解放区的身份不公开。”原来,中共准备在两党谈判中,用赵君迈与叶兆南等,交换被国民党关押的我党高级干部,同时令孙大光在国民党内长期“卧底”。但是,由于国共两党谈判中断,我方仅将赵君迈交换了被国民党关押的人民作家金山,孙大光的“交换”未能施行。此后,孙大光经其在广东时的老战友、时任东北局组织部长的古大存提议,赴内蒙古参加土改工作。至此,孙大光这个隐蔽了13年的我党秘密工作者,才公开了身份,由叶兆南更名孙大光,回到了党的干部队伍里。   1948年后,孙大光曾历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东北局交通部办公室主任,国家交通部计划司司长、部长,国家计委地质局长,地质总局局长,地矿部部长等职,为开辟中国远洋运输和改善公路、内河运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文物收藏和保护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据报道,孙大光有两次重大义捐活动。第一次是在1987年6月,孙大光夫妇将自己收藏的191件珍贵历史文物,全部捐献给安徽省博物馆,并将所得奖金40多万元,赠给了他的家乡安徽寿县,发展教育事业。这191件艺术珍品,有战国时期文物5件,唐、宋、明、清瓷17件,康熙、乾隆年间墨砚8件,明、清名书画家作品161件,包括文徵明、陈洪绥、徐渭、郑板桥等人的精品,仅清初大画家石涛的作品就有6件。上述藏品,有12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据参与鉴定的专家评估,仅明、清书画,价值就在人民币8000万元至1亿元以上。有位经营图书画廊的人士说,单清代“八大山人”的那幅《荷石图》,在海外就可以换取20辆奔驰轿车。第二次捐赠活动是在1998年5月,先在北京长富宫饭店举行新闻发布会,接着在合肥、上海、香港和北京巡展,最后由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专场拍卖。这次,有任伯年、吴昌硕 、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黄宾虹、蒋兆和、潘天寿、吴作人、关山月、傅抱石、李苦禅等大家的国画,或山水,或花鸟,或人物,皆为上品。这些画中的相当部分是赠给孙大光的,并留有孙大光的上款。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李可染的《九牛图》,乃大师的绝笔之作,估价为280—300万元,为当时国画拍品之顶竿记录。整个拍卖所得,除去发布、巡展、宣传和场租开销,太平洋公司按协议付与孙大光夫妇450万元人民币。拍卖后,孙大光夫妇未有动用一文,把所得悉数捐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然而,孙大光的家境并不宽裕,女儿和儿子都要买房,大孙子刚结婚,还要装修房子。有一次为洪涝灾区捐款,孙大光捐了500元。但捐过后,家庭生活费却不够用了,不得不向秘书小邱借600元,用以买粮买菜。


  为了答谢孙大光的第一次捐赠,安徽省博物馆选择一方上品砚台,请孙大光的老朋友、著名书法家、文物鉴赏家启功先生,手书纪念文字,以为永志留存。启功先生欣然命笔,赋诗并序,以为赞语,云:
  寿县孙大光同志,艰辛革命数十年,无他嗜好,惟一书画自怡,与夫人张刚,偕搜真迹之余,积百数十件。1987年夏,举以捐赠安徽省博物馆,奖金悉数为寿县兴学之资,博物馆选砚勒铭,以志盛事,属功为之记,且为赞曰:
  笔精墨妙推前修,
  法书名画垂千秋。
  历经劫火稀传统,
  寿州伉俪勤搜求。
  朝披暮卷欣忘忧,
  盈箱溢筐何胜收。
  不干自秘韫椟留,
  遥为桑梓琼瑶投。
  树人之资贻远谋,
  与众同当诚嘉猷。
  昔人妙迹幸有托,
  贤无古今堪期俦。
  落款是:“一九八七年秋 启功并书”。
  孙大光,当年在从事党的革命秘密工作时,就是个时隐时现的人物。后来,他又甘愿受贫和寂寞,将大批珍贵藏品捐出,全部支援家乡办教育。在许多人看来,他确实是个不可理解的“神秘人物”。
  (责任编辑:张文军)
  链接:
  孙大光(1917-2005),安徽寿县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广州、重庆、贵阳、长春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参加内蒙古土改工作,任区党委政研室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交通部秘书长,1952年调入国家交通部,1964年任交通部部长、党组书记;1979年任地质部部长、党组书记;1982年任地质矿产部部长、党组书记;1985年任中顾委委员,1995年离休。
  孙大光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其他文献
一、“两个变局”与全面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问题  关于社会建设的研究不胜枚举,思想迭出、成果充栋,且研究日益精细化。本文尝试从宏观视野下探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通过拓延时空,把社会治理放在“两个变局”、“两个社会阶段”的宏观背景下研究,力求恰当定位社会建设的坐标。  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出现两次大变局,一为李鸿章、严复等人所言的 “三千年来中国的大变局、秦以来所未有过的世变”,一为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饶家驹(1578-1946),原名Robert Charles Emile Jacquinot de Besange,出生于法国桑特市,1894年入耶稣会,在英、比修道,获硕士学位。1913年饶家驹到上海传教。他一到上海,“随
1944年夏天,由中共安徽省旌绩县委书记唐辉领导的绩溪游击队,在皖南鸡公关伏击了国民党顽军五十二师(皖南事变中“围剿”新四军的主力师之一)运输队,不费一枪一弹,缴获了步枪子弹2.9万发、手榴弹1000枚,不仅武装了自己,还有力地支援了皖南各支游击队和浙西游击队,并将一部分弹药护送过江支援了新四军第七师。这是皖南游击队继庙首第一仗后,又一次影响很大的战斗。  深入敌穴 智获情报  在石洞湾密林的一个
1938年7月,在刚刚成立的国民参政会上,参政员傅斯年、梁实秋等拟提出一个弹劾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的提案。当时,中共参政员王明、周恩来、博古等立即开会研究,认为这是一个“阴谋”,即发难者旨在“拥护汪精卫上台,便于实现汪与日本的妥协”。此事“后经中共方面指出利害,对方打消了这个动议”,否则参政会伊始,就会有一场莫名其妙的风波发生。  一  为什么当时参政会中的中共参政员
期刊
1921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件大事.毛泽东同
位于川黔交界处的习水县土城镇是赤水河中游最大的镇之一,西与四川古蔺为界,北接赤水市,是川黔交通的枢纽和咽喉。1935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土城是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追寻
这次会议主题是教师本领“恐慌”,到底谁在“恐慌”?是一线教师?还是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在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老师们并不恐慌,在面临社会发展新要求,教育发展新要求时,
期刊
依法治军,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关键在于各级干部带头执行,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军官做士兵的表率,领导做部属的表率,机关做
期刊
旧怨新恨知多少?饮料行业的两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近来双双推出其鼎力支持的“雀巢系列”和“立顿系列”茶饮料,欲在新走俏的即饮茶市场再拼力一搏.作为一对纠缠百年的老
有一个青年,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开了一家小超市。可是,开局不顺,连连遭遇到一些困难。青年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应对,在心理上就先败了下来。这天,青年看电视,刚好看到星云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