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生活 巧选素材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还“需要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新课标对文章选材提出的要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理,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让人感觉言之无物。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和独特的材料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你留意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就会获得许多既能彰显意旨,又真实新颖的写作素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巧妙地撷取,再加以适当地剪裁和组结,那一篇篇的真情美文就会从我们的生花笔端汩汩地流泻而出……
  【技巧点拨】
  一、从生活中选素材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己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其实,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学生的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广泛地接触现实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学生的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市的孩子,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地溜走了。住在农村的孩子,其生活更是快乐而自由的。他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在田野里无忧无虑地奔跑,可以目睹水稻从播种、抽穗到长出黄澄澄的谷子,再变成白白的大米……而这些是最感性的认识,也是最丰富的写作素材。
  三、专注于记录生活
  仅仅靠眼睛观察,停留在表象上,还远远不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应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专注于把每天自己觉得有趣的或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记录下来。从观察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和家庭所处的环境位置开始,到学校环境位置、老师、同学, 进而放眼于社会的所见所闻所感,凡有所获,立即有所记;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如游戏、割草、放牛、做饭、逛街、看电视、 听广播等都要留心观察,认真听取,思索过程,细细品味,把握情感脉搏的起伏变化,凡有趣有感都要有所录。
  四、让素材丰富多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写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加以提炼,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就会让它放出异彩。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某些不良现象,那么作文的材料就一定会丰富多彩起来。
  【病文展示】
  爷爷,真的好想您
  付家豪
  清早起床,看见泪水打湿的枕巾,记得昨晚在梦中我与爷爷又重逢。我的爷爷是一个热心、慈爱、勤劳善良的老人。
  (文章开头虽然简洁,但点题不够明确:“我”和爷爷缘何在梦中相逢?缺乏必要的铺设和交代;第二句“我的爷爷是……老人”与第一句衔接生硬,且有“贴标签”之嫌,这是记叙文开头的大忌。)
  我的爷爷双耳卷曲,是个天生的聋子。俗话说:“十聋九哑”,但爷爷虽聋却不哑。他说话时,除了部分字发音不准确外,其余大都“听”得清楚。奶奶告诉我,爷爷能根据说话人的口型辨别对方在说什么。我不信,但经过多次尝试,我不得不佩服爷爷,没有任何老师教,他却能做到这一点,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爷爷的“奇迹”这个材料与本文的主题关联不够紧密;“卷曲”“尝试”等词表意不够准确。)
  许多时候,爷爷干完了手里的活,就会坐在院子里的那棵老梧桐树下,招呼我坐在他身旁。为了让我能感受到蒲扇带来的凉风,爷爷故意把摇扇的弧度和力度增大,摇着摇着,风就小了,我就赶紧喊:“爷爷,加油!”爷爷蒲扇下的风便又大起来了。有时,我半夜醒来,还看见爷爷不停地摇动着蒲扇,在为我驱赶着夜蚊。
  (这一材料虽能体现爷爷的慈爱,但落于窠臼,不够典型,对于文题的针对性也不够强。)
  我们住在山沟里。假期里,山里的孩子们没有事干,爷爷便把我家的一间废弃了的豆腐房改建成了一间学习活动室。他把自己的书和笔墨纸砚都拿了出来,免费辅导我们读书、写字和绘画。下雨天,爷爷便利用放牛的机会,把豆腐房外的那条泥泞小路都铺上了石子。后来,人们都叫这条路为“聋爷爷的路”。
  (“爷爷把豆腐房改建成学习活动室并铺路”这一材料虽能体现出爷爷的“大爱”,但描写不够细腻。)
  如今,我虽离开家乡,去山外读初中,不能常去坟头看望爷爷,但我知道他老人家不会怪我,因他一直都活在我的心中,经常我们还会在梦中重逢。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但显得突兀,扣题不紧,没有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病理剖析】
  本文小作者能从生活中取材,通过梦境引出写作对象爷爷,然后选用“爷爷夏夜为我扇风驱蚊”这一素材来体现爷爷对“我”的慈爱;选用“爷爷把豆腐房改建成学习活动室并铺路”这一素材来体现爷爷的“大爱”,从而突出爷爷的形象,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但本文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其一,文首铺设不够,扣题不紧,且有先入为主、给人物“贴標签”之嫌;其二,文中铺叙部分,写爷爷“虽聋不哑”的特征以及爷爷无师自通唇语的“奇迹”这个素材,与本文的主题关联不够紧密;其三,文中主体部分,写爷爷夏夜为“我”扇风驱蚊这个素材落于俗套,不够典型,没有针对文题精选素材,不能很好地突出主题;其四,文中核心部分,写爷爷把豆腐房改建成学习活动室并铺路这一素材,虽能凸显爷爷热心公益的美德,但描写不够细腻,手法比较单一,详略处理不当;其五,文尾扣题不紧,缺乏余味,没有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此外,文中还有用词不准、表意不明等问题。   【升格建议】
  修改这篇习作,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紧扣文题,打造凤头。本文开头要达到“凤头”的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起笔应紧扣文题“好想”;二是应简要铺设,布置为何好想爷爷的悬念,开启下文;三是讲究语言的简练优美,力求亮人眼目。
  二、抓住特征,适当铺叙。“虽聋不哑”以及无师自通唇语的“奇迹”是爷爷与众不同的特征,应作必要的铺叙和交代,并适当补充一些精当的素材来凸显爷爷的个性及品质,为下文张本。
  三、精选素材,力戒繁杂。作文时要力戒材料多而不精,造成用材混杂,主题不明。本文中“爷爷夏夜为我扇风驱蚊”这一素材虽能体现爷爷对“我”的慈爱,但比较落俗套,缺乏典型性,不能作为文章的核心素材,可略写或不写。
  四、凸显细节,一矢中的。俗话说:“伤其九指,毋宁断其一指。”此语可以用来说明文章选材宁精勿杂的道理。本文中,写爷爷把豆腐房改建成学习活动室,辅导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写字和绘画,并铺好了一段泥泞的道路,这一材料能体现出爷爷的“大爱”,能达到“一矢中的”的效果,可抓住细节,通过多种描写手段大事渲染,来凸显“我”对爷爷的敬重和思念。
  五、照应开头,收好豹尾。本文结尾也应紧扣文题,力求把“好想”这一题眼推向极点,以达到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并与读者产生共鸣的效果。
  【成功升格】
  爷爷,真的好想您
  付家豪
  初中学习生活之余,每当我和同村的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我的爷爷。
  (开头扣题铺叙,启示下文,要言不烦。)
  我的爷爷是一个天生就耳聋的老头。俗话说:“十聋九哑”,但爷爷虽聋却不哑。他说话时,除了部分字发音不准确外,其余大都听得清楚。爷爷虽然只读了几年私塾,可是会背许多唐诗宋词,而且他的字是全村写得最好的,村里人写家书、写对联都离不开爷爷。
  (这一段是进一步的铺叙和交代,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突出了人物个性。)
  我们村庄处于一个交通闭塞、穷乡僻壤的山沟里。假期里,我们村里的孩子们没有条件像城里的孩子那样参加各种补习和培训,只好待在家里不务正业,嬉笑打闹。每当爷爷看到我们这群正处花季的孩子无所事事时,总是低着头、倒剪着手,叹着气,走得远远的。每当此时,爷爷对我也失去了平常的那份亲热,脸上时常挂着一丝忧伤和怜惜的神色。
  (这一段通过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描写,既表现了爷爷充满智慧的慈爱,又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记得我读小学五年级的一个暑假里,有一天,爷爷对我说:“你们这些伢呀,整天的这么疯玩怎么行呢?我把我们家的那间豆腐房收拾好啦,你把隔壁的小虎、山岗那边的小刚,还有堰湾的小毛都叫来,我来教你们读书、写毛笔字、画画儿,好不好?”我心想:爷爷的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可是他从没教过书,况且耳朵又听不见,怎么能教我们这群平常疯惯的野孩子?虽然这么想着,可我口里还是应承道:“好吧,我明天去约约这些小伙伴,看他们来不来吧!”
  (这一段采用“抑笔”手法进行对话描写,制造波澜,推动事件向前发展。)
  第二天,我一招呼,竟来了五六个离我家最近的小伙伴。大家来到那间豆腐房一看,嗬!那房间几乎就和我们的教室一般大了!爷爷早已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一个简易的书架上摆满了爷爷收藏的各种图书,两张老式方桌上还摆着纸张、毛笔、墨水和水粉颜料等。小伙伴们高兴极了,读书的读书,写字的写字,绘画的绘画,爷爷时不时给我们讲解书中的内容,手把手地教我们写字或绘画,俨然一位称职的专业老师。其他的伙伴们听说了在我家学习非常有趣,又是免费的,不几天,全村的孩子几乎都来了。下雨天,山路泥泞,爷爷便利用放牛的机会,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豆腐房外的那条泥泞小路也铺上了小石子。后来,村里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走在这条小路上,并亲切地称这条路为“聋爷爷的路”。
  (这一段是事件的经过,也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写得有详有略。详写处细致得可触可感,略写处简洁得余味无穷。)
  后来,我们一个个离开了小村庄,到山外的一所初中去读书了。我们几个曾在爷爷豆腐房学习过的小伙伴,在班上,字是写得最漂亮的,画是画得最棒的,每当我们几个人的作文被老师当范文朗读时,得意之中,没有一个人不想到我爷爷的。
  (这一段是事件的结果,抖出了“我们”想念爷爷的原因。)
  如今,虽然爷爷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那间豆腐房和那条小路还在。每当我们走在那条铺着石子的小路上时,仿佛又看到我的爷爷站在豆腐房前,露出慈祥的笑容,招呼我们去读书、写字、画画儿。
  (这一段是事件发展的余波,写出了“我们”对爷爷永远的想念之情。)
  假如有一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走得离这座村庄更远的时候,我们怎么会不想起我的爷爷呢!
  爷爷,我们真的很想您!
  (结尾两段重扣主题,余波未平,含蓄隽永。)
  【亮点剖析】
  升格文与原文比较起来,至少有如下几个亮点值得大家借鉴:一是文首点题,铺叙简洁。本文开头紧扣文题“好想”,明确点题,简要铺叙,布设悬念,开启下文。二是抓住特征,凸显个性。文中抓住爷爷“虽聋不哑”的特征,补充“替人写家书、写对联”等素材来凸显爷爷的个性及品质。三是选材典型,取舍得当。本文舍弃爷爷夏夜为“我”扇风驱蚊这一普通素材,保留爷爷改建豆腐房免费辅导孩子们的学习和铺路这一典型材料,并运用多种手法细加描写,很好地表现了爷爷热心公益的美德,从而鲜明地彰显了文章的主题。四是文尾扣题,富有意蕴。本文结尾运用四段文字交代我们想念爷爷的原因,重扣主题,深化中心,意蕴无穷。
  【经验总结】
  一篇文章,立意再好,如果没有真实准确、典型新颖的材料去体现,也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那么,写作文时,我们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才是“精当”的呢?
  一、选择典型的素材
  素材典型便具代表性,可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从而冲淡了文章的主题。因此,我们应选择那些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材料,来突出文章的主题。
  二、选择新颖的素材
  素材新颖才能引人入胜,让读者饶有兴味地读下去。因此,我们要从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中寻找最佳的切入点作为突破口,也就是说作文选材应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三、选择感情充沛的素材
  “文章不是無情物,唯有真情最动人。”只有“情动”,才能“辞发”。所以,选材时我们应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绘出人物的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以真感人、以情动人。
  四、选择意蕴深厚的素材
  在写作中,我们如能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或古诗文典故,可收到“画龙点睛”之效,从而让你的文章锦上添花、文采飞扬。要达到这一点,你得有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积累,所谓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其他文献
我们这座小城,每周六都有旅行社发往附近景点的大巴。那天闲着无事,我也决定去附近的景区散散心。  景区的草坪里,竖立着许多“请勿践踏”之类的警示牌。  我们一行人,几乎没有犹豫,就走进了草坪。这时,一个小女孩在木牌前停下来,她看到木牌上的宇后,转身绕行到了旁边的大道上。我们当中有两个人,是她的父母,大声喊她的乳名,似乎希望她不要舍近求远,但她还是执拗地走开了。  旁边的几个大人用怪异的眼光看着女孩。
“小家伙们,快点吃!”外婆刚放下筷子就催促着我和妹妹。看着她脸上绽开的笑容,我忍不住打趣:“外婆,你这是要参加选美大会啊?”“哼,这小鬼头!”外婆神秘地一笑,端起碗筷向厨房走去。  最近这段日子,我发觉外婆真的变了。原先除了买菜就再也不出大门的她,总是在电视剧中打发时光,现在每天晚上都早早地收拾碗筷就出门了,总要到近八点才回家,而且衣服的颜色也越来越鲜亮啦,这是怎么回事呢?好奇的我准备一探究竟。 
返回山东的路上,我特意绕道上海,去拜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多年了,明清易代之际的陈子龙和夏氏父子,尤其是少年夏完淳最令我难以释怀。知道这三个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去拜谒他们墓地的计划,干脆不跟任何人提及,起码能免掉解释的麻烦。  来到佘山镇广富林村,陈子龙墓就在湿地中间一块略高的台地上。一圈围墙围成一个墓园,园内生满翠竹绿树,坟丘很低,几与地平,几块石碑立在周围。这是隔着高高的栅栏门看
【文题设计】  青少年正处于追梦的年代,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偶像。那么,让你钦佩不已,给你无穷力量的偶像是谁呢?请以“我的偶像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偶像的名字;②体裁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面相对简单,就是写一个自己所崇拜的偶像。按照题目要求,横线上必须填自己偶像的名字,而不能填其他内容,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这道题目虽然体裁不限,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多么想拥你入怀,因为那样,你的泪水就不会沉重无声;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多么想拥你入怀,因为那样,你的世界就会增添一丝希望……  那天,乌云遮住了阳光,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力,那么消沉,包括你。你从车门内缓缓地挪出来,似乎用了一个世纪,头发凌乱,面色苍白,连嘴唇都没有一丝血色。这一幕,让残忍无比的我都有些于心不忍。  你艰难地走到了我的身边,声音轻得让人心疼:“怎么样,这样,你就满意
【导语】  写作中我总有一个困惑,比如写景,我极力把景色描绘出来;写事,我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但每次我的作文都得不了高分。老师说,我的作文立意很膚浅,只知道从表面立意,而不会分析深层原因,不会挖掘内涵,有叙无议,有理不深。那么我该怎样做,才能让文章的立意深刻些呢?  【名师指津】  立意肤浅的作文,情节简单,思想浅薄,读者在看到文章的开头时,就能猜到结尾,因而读起来索然无味。这样的文章,自然
生命在流年里,洋溢着许多动人心的细节,仿佛是颤动的羽翼,清晰地在瞳仁里闪耀,让我们的目光变得生动鲜活而多姿多彩。  天鹅绒般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月光如水一般地泻了下来。阳台里还未熄灯,我躺在床上,睡不着,又想到:这么晚了,阳台怎没还没关灯?  我按捺不住了,跑去阳台,奇怪,阳台里没人?正当我想关灯时,妈妈却跑了出来,用手指了指一个方向,并示意我不要关灯。我朝那个方向望了望,是这样的一幕:两
“俺们那嘎都是东北人,俺们那嘎都是活雷锋……翠花,上酸菜!”想必大家对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首歌都很熟悉吧?是的,作为一个小东北人,我也非常爱吃酸菜。  在东北,每到深秋时节,大街小巷便会传来“白菜,卖白菜”的吆喝声。这时,姥姥总会买来许多白菜,小部分储存起来,大部分用来渍酸菜。酸菜的制作过程很简单:先把老叶和根去掉,只留下里面白色的嫩叶,把处理好的白菜在烧好的开水中稍微烫一下,再整齐地码入
早晨,上学时我习惯性地喊了句:“爷爷奶奶再见!”喊完以后,奶奶和爸爸都望着我,我才意识到:爷爷已经不在了,心里顿时空落落的!  放学了,是奶奶来接我,这让我想到以前爷爷来接我的幸福往事。每次放学时候,爷爷都会早早地站在校门口,虽然爷爷在人群中毫不起眼,但我却总能一眼看见他。爷爷每次都会向我招招手,然后默默地拉着我向前走。一路上话不多,却总是在有车经过的时候把我往里拉。  放学了,走进家门,家里少了
宽阔的草原,远远望去,无边无际。几株绿油油的小树挺拔地站着,像小士兵在为辽阔草原站岗放哨。一阵轻风吹过,小草和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此时此刻,天色已近黄昏,草原变得更加寂静而神秘。  忽然,从远处传来几声悠扬的笛声,打破了这沉寂而空旷的草原。笛声一声接一声地传来,像歌颂一天劳动的快乐,像抒发黄昏美景的惬意。如此婉转的笛声是谁吹奏的呢?  原来是放牛归来的牧童。  劳动了一天的牧童,吃过晚饭,便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