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三种文化”教育 涵养中学学子理想信念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jp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育德乃育才之首。西南位育中学党委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着力深化“三种文化”,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植育学生的梦想之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三种文化”;理想信念;中学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6-0051-03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预期和坚定不移的追求,是人的精神之“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被赋予了越来越鲜明的时代意义、政治意义和教育意义。2017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将“理想信念教育”列为德育五项内容之首,突出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聚焦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成为德育教育探究的必然。
  西南位育中学是一所民办完全中学。校党委通过深化“三种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植育学生的梦想之根,熔铸学生的信念之魂。
  一、党团队一体化,深化革命文化教育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西南位育中学探索形成了党、团、队一体化为引擎,年级组、班主任、教师共同参与,社区资源参与,学生自主管理参与的革命文化教育模式。
  (一)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爱党爱国”循序渐进。西南位育中学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和青年党校,构筑了初高中一体化的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初中低年段主要通过少先队组织的引领,强化爱国家、爱上海、爱学校的意识,如举办“英雄人物传记阅读”活动;初中高年段通过少年团校、团员发展大会等,做好团、队的联动和衔接;高中阶段着力实现“团校”到“青年党校”的提升,抓实爱党爱国教育这个核心环节,通过宣传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党员家长进课堂、微型党课大赛等方式,向青年学子宣传革命文化教育,传播党的知识,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此外,为做好党团队的联动和衔接,西南位育中学用“1+1>2”模式,做好党员、团员和少先队员的“结对子”工作。有高三同学在参加了青年党校课程学习后,开展了高中生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研究,并对同学们提出了行动建议,做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行动的转化。
  (二)搭建多样党建平台,“红色记忆”激发自觉。西南位育中学依托重大党建节点,举办各种喜闻乐见的系列纪念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革命文化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弘扬优秀革命传统的自觉性。比如,2011年举办了“90党龄·90风采”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活动比赛;2016年举办了“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成长”庆祝建党95周年主题辩论赛、“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学生会还自主设计了“重走长征路”路线,带领学生感悟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责任与担当,切身感受革命先辈们不屈不饶、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理论实践转化融合,课内课外双管齐下。为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对革命文化的理解,西南位育中学坚持数十年开设“名人班”,如宋庆龄班、钱学森班等,通过名人传记的阅读,让学生从名人的身上全方位地体悟革命文化。历史组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漫步红色场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活动,从中共一大会址到龙华烈士陵园,从鲁迅故居到陈云纪念馆等,通过把历史课开进场馆、引入场馆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使书本上的知识变为一次次生动鲜活的体验,从而带给学生深深的感动与震撼。
  在初中,教师布置“和我的祖辈们聊聊天——采访老党员”的课后作业,在拉近学生和长辈们的距离的同时,也缩短了当代学生与革命文化的距离。在高中,教师将“抗战”“民国”“革命”等元素融入研究型课题和主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研究的兴趣。
  同时,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對校内教育活动进行整合,逐步打造出依托仪式教育、学生社团、自主探究性平台、领袖人才培养基地等教育实践平台的“红色课程”。
  二、课程一体化,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内容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西南位育中学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校名为起点,坚守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较为顺畅的运行机制和比较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操作序列,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课程教学目标立体化,全方位滋养心田。学校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教育作为思想渊源,提出了培养“一个打上民族底色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人”的德育目标,并不断丰富其内涵。围绕“民族底色”,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萃取,使之具备现代价值,为青少年打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根基,使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精神浸入血脉,达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学生心田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序列化,分年级浸润熏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上,西南位育中学经过反复微调与磨合,以学生需求、年级特点为逻辑起点,构建了以年级为单位、初高中衔接、整体设计、各有主题、凸现层次、相互渗透、动态递进的系列化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课程体系。   在各年级课程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内容进一步完善与纳新,实现大主题不断完善、小德目不断细化。例如预初年级,既有“孝敬谦恭”大主题,还分解设计了知恩、感恩、报恩等小德目;针对初一年级“发愤乐学”大主题,设计了知学、善学和乐学的小德目。
  此外,我们开发了《五常新说》、初高中《古文选编》等校本教材,设计了“读家信、写家信”“红红中国节”“家長榜样寻访”“礼仪修身”“人文大讲堂”等系列化德育实践课程,使每位学子都能够很好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几位热爱文学的团员同学在学习了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后,一起创办了微信公众号“墨客”,还计划在校外开展线下活动,为大别山区的孩子们送去原创文学的温暖。中华传统文化的“仁爱”之风刮进了偏远山区。
  (三)课程教学方法主体化,有感悟更见行动。学校尝试用“近、小、实、亲”的和谐德育方式教育人,达成学生内外部诸要素的整体和谐互动,在教育方法上体现了学生主体化。学校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探索和转变:一是从灌输到对话。力求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景,通过讨论,演讲、辩论等,聚焦社会热点事件、热点话题和案例,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大道行思”“我思故我在”“明德小语”“思录园”等“无声课堂”,提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思辨能力。二是从感悟到行动。设计“城市探宝”“我秀我精彩”“离校仪式”“走石子路”等实践体验活动,把道德认知深化为道德实践;通过“志愿者服务”“月主题”活动、“长假社会调研”等,使学生在践行中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运用。
  三、区域一体化,深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学区化办学”的大背景下,田林虹梅学区10所中小学及所属街道、企业、院所协同联动,以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增强创客教育,培育创新素养。田林虹梅学区成立了腾讯上海、上海核工业研究院等10个“少年创客教育基地”,来自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院等20位专业技术骨干签约成为学区创客导师。学校党委与中科院有机所、生化所等单位签订了精神文明共建协议,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让相关学科老师进一步了解关注最新学科前沿动态。学校党委与虹梅街道合作,开展“走进漕开发”活动,这一切,让创新教育有了切实的抓手。
  此外,学区成立了“党团队一体化——中小学理想信念培育联合体”。由市委党校作理论指导、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整合资源,每个学校的队校、团校、党校具体实施。依托该联合体,“田林—虹梅”学区举办历时一个月的“成长节活动”。从“爱祖国、爱家乡——理想信念教育调研”等活动入手,在增强学区一体化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二)走近各界大咖,立志拼搏奉献。一是开展人文大讲堂。 西南位育中学为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和“现代脑”的社会主义新人,设立了“人文大讲堂”。邀请包括C919机长、微缩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天宫二号”副总设计师等主讲人,开展关于“梦想与责任”等主题的讲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们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邀请院士进校园。为进一步激励广大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实践,培养科技创新精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西南位育举办了三次“院士进校园活动”。“院士进校园”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国际顶尖学者的风采、国内顶尖大学的魅力,更使同学们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立下目标,并在高中三年中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三)夯实法治教育,学子屡获佳绩。作为上海市首批“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实验校”,西南位育中学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大德育”体系建设,将法治教育活动化、课程化、系统化。从初中阶段的“法治演讲”“模拟政协”,到高中的“模拟联合国”“模拟法庭”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让法治教育深入人心。西位学子也在众多活动中脱颖而出,屡获佳绩。在上海市“新沪杯”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中,西南位育中学多次勇夺冠军。学生们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法律知识,从而更好地守法和用法,提升法律素质。
  作者系西南位育中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周奕韵
其他文献
[摘要]抗震销的设置情形不同对其所受的地震力有著不同影响,本文使用有限元的方法来模拟计算抗震销所承受的地震力,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对抗震销的设置与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抗震销;Midas;有限元;反应谱
配电网是电力输送的毛细血管,是供电服务的基础保证.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速, 工农业产业集聚和城乡一体化加快,用电需求不断攀升.为有效解决主配联系薄弱、城区供电卡脖子
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在GDP增长20%、新增公路里程1800公里、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安全生产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全区安全生产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一是总体状况比较平稳,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14151起,死亡2532人,比上年增加310起,少死亡80人,下降3%。二是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特别是煤炭行业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3人以上重特
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电机的运行检查、维护和保养是非常必要的.
2004年下半年,中国工程院组织专家对“十五”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的工业过程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进行了全面后评估。评估认为,通过4年的建设,专项实施的32个项目,2003年的营销收入总额超过100亿元,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工业控制系统品牌,提高了一批自动化企业形成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国产自动化系统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迫使国外自动化系统设备的价格大幅度降低,专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
创新驱动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内生动力.文章结合上海市统计数据资料,构建指标体系衡量创新驱动综合能力,通过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评价
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工业生产中的电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做好电力稽查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力营销效率,由此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
工业用水和饮用水的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其安全和洁净显得尤为重要.在供水之前以及饮用水供水水源的勘察过程中,从生理感觉、物理性质、熔解盐类含量、有毒成分
随着信息化浪潮在全球的兴起,科技信息日益成为支撑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资源.但全球信息技术发展过程的不平衡以及企业或机构采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应用过程的不平衡,使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