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朝谏官及其“惟恐职不称”心态在诗歌中的体现

来源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仁宗朝谏官制度逐渐完善,为促进谏官言事积极性,曾施行过“言事簿”考核制度,谏官振职.随着权力扩大、地位提高,仁宗朝谏官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名节意识,进而产生了“惟恐职不称”的任职心理.谏官“惟恐职不称”心理在王禹偁、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知名谏官所作诗歌中都有所体现,并且表现出了对国计民生的广泛关注.
其他文献
当前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如何促进艺术型人才培养,提升高校艺术教育的完善性.首先,对艺术型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艺术型学生的特性和特征进行总结.其次,如何构建新时代学生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对艺术型人才培养的促进工作,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育人理念,健全艺术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最后,为了提升艺术型学生的文化自信,讨论了在新时代学生工作中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对艺术型人才培养产生积极作用.其中也涉猎部分学生工作如何开展活动会对艺术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在医学院校体育课中不仅要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还要深挖体育课中的思政元素,实施好课程思政,发挥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作用,为医学院校培养身体素质强建、专业技术精湛、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优势和体育项目特点分析出发,提出体育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及策略.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之一,海外交通开发较早,泉州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当地成熟的造船技艺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逐渐从活态的技艺传承转变为博物馆静态陈列或者小型船模的制作,成为一种技艺的记录.2010年,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技艺的保护和发展得到国内外的重视.目前该技艺面临传承后继乏人、市场萎缩、生态环境不佳等困境,亟需通过传承人群的挖掘培养,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和传播,整体性生态保育等有效措施,帮助该濒危技艺在当代社会扎根,
田园是美国文学的核心主题之一.美国文学的田园意识受到欧洲文学中田园书写传统的影响,又受到美国本土文化的滋养.“田园意识”是美国环境批评家劳伦斯·布伊尔环境批评理论的重要概念.田园意识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变动的概念,体现出学者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多维理解,也投射出美国作家的家园情怀、民族精神与国家想象.田园意识在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
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鼓书艺人》表现的是抗战时期作为鼓书艺人的方宝庆一家在重庆的生活,小说塑造了方宝庆、秀莲、孟良等一群鲜活的人物,表现了特殊时期底层劳苦大众于战火中挣扎求存的艰辛.小说在反映中国民间曲艺艺人的遭遇和命运方面有着特殊的价值.
古朴而独特的马啣山秧歌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它是当地群众祈愿祈福的民俗活动,是当地的传统礼仪、民间舞蹈表演、民间小曲和传统戏曲等文化形态的集合体,发挥了乡风教化和传播生产生活知识,村庄友好交往,构建和谐社会,以及锻炼和培养自我管理的乡土人才的作用.马啣山秧歌的传承发展亟需与乡村振兴结合在一起,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日本对北亚史的研究历程》一书作为中文学术界中关于对日本北亚史研究梳理的著作,将明治至战后这一时期日本的北亚史研究体系做了整体性的论述,以“北亚”的概念为主线,对临近的“中亚”“西亚”“内亚”等地域进行讨论,北亚史在研究过程中,随着与临近区域的相互关系和研究概念的变化而变化,故借此论述游牧民在世界史上的重要位置.本书通过梳理并分析日本学界的相关理论,体现了日本近代以来对北亚研究的丰富成果,对今天的“北亚”“中亚”“内亚”等地域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手工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日益显现出其价值优势.随着“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经济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少数民族手工艺发展逐渐由单一的物质消费模式转向以文化消费为主导的生态经济模式.在此基础上,以“人”为核心的行动赋能,以品牌创新、价值化为一体的价值创新,以交流、传播为手段的资源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民族手工艺发展的多元化实践,而“体验经济”和“绿色消费”则成为民族手工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愿景.
正统女教是依存于儒家仁义道德观而规范女子言行举止的教育.到明清时期,正统女教不仅要求女子坚守“三从四德”,还通过贞洁观来压制女性.对此,一些有识之士借助家训对正统女教展开了批判.《李惺庵家训》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通过对《李惺庵家训》的研究,不仅能理清清朝前期批判正统女教的社会背景,还能定量分析李惺庵对妇女解放的基本观点,这对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威廉·鲁克特在西方生态批评第一阶段提出“诗为绿植”的观点,适应了当时理论建构与创新的需要.“诗为绿植”展现了文学所具有的“能量路径”,证明了文学与生态相联系的必然性与必要性,走向一种有生产力的诗学.该思想蕴含丰富的生态学原理,具有充足的理论资源,为认识植物与文学功能提供了新思路,肯定了文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