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强度的间歇性运动对青少年抑制控制的即时和延迟效应

来源 :山东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表明,急性运动对抑制控制有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受运动参数(如运动强度和方式等)及人群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抑制控制改善的最佳锻炼方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为探究不同强度的间歇性运动对青少年抑制控制的即时和延迟效应,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个班94名参与者分成20分钟的中等强度间歇性运动组(MIE)、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HIE)和对照组(CON),其中MIE运动与恢复间歇的比例为30 s:30 s,HIE运动与恢复间歇的比例为60 s:30 s。在运动前、运动后即时以及停止运动后30、60分钟对抑制控制(Stroop任务)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Stroop任务的反应时表现上,时间和组的交互作用显著F(12,172)=3.80,P=0.015,ηP2=0.06。事后分析发现,仅在MIE中,反应时从干预前到干预后即刻、30分钟显著降低,在60 min后也适度降低。结论:在操场上进行的中等强度的间歇性运动促进青少年抑制控制的改善,且至少可以保持60 min。因此,中等强度的间歇性运动可能是改善青少年抑制控制的一种有前途的锻炼干预方式。
  关键词:青少年;抑制控制;间歇性运动
  中图分类号:G8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1)04-0056-06
  Immediate and delayed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exercise of varying intensity on inhibitory control in adolescents
  ZHANG Yueyan
  (Physical Education Group, Experimental School Affiliated to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27, Shandong, China)
  Abstract: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cute exercise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inhibitory control.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exercise parameters (such as intensity and mode of exercise, etc.) and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optimal exercise program to improve inhibitory control remain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mediate and delayed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exercise of different intensity on adolescent inhibitory control, 94 participants from 6 clas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0 minutes of moderate 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 group (MIE), HIE and CON. The ratio between MIE motion and recovery interval is 30 s : 30 s, and HIE motion and recovery interval is 60 s:30 s. Inhibition control (Stroop task) was tested before and immediately after exercise and 30 and 60 minutes after cessation of exerci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ime and group was significant F(12,172)=3.80,P=0.015, ηP2=0.06 in the performance of Stroop task. Postmortem analysis found that in MIE alone, response tim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from pre-intervention to immediately after intervention, at 30 min, and moderately decreased at 60 min. Conclusions: Moderate-intensity interval exercise on the playground improved inhibitory control in adolescents for at least 60 minutes. Therefore, moderate intensity interval exercise may be a promising 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improving inhibitory control in adolescents.
  Key words: adolescents; suppression control; intermittent motion
  收稿日期:2021-03-05
  作者簡介:张月艳(1979- ),女,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急性运动可以提高认知功能[1-2],尤其是认知控制[3-5]。认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又称为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ing, EF),与前额叶皮层(PFC)[6]有关的,一种自上而下、目标导向的高级认知过程[7],包含三个核心成分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l)、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以及认知灵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8]。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急性运动对认知控制影响的研究数量呈指数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专注于抑制控制方面的研究结果[9]。Drollette、Shishido、Pontifex和Hillman发现青春期前儿童在进行中等强度步行后,没有观察到对工作记忆(Spatial n-back任务)的影响,但观察到抑制控制(Flanker任务)的表现有所改善[10]。Lambrick、Stoner、Grigg和Faulkner以青春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发现不管急性间歇运动还是持续运动,都可以改善儿童的抑制控制(Stroop任务),而且这种效应可以持续到运动停止后的30 min[11]。Maleki、Bahram、Rajabi和Farrokhi发现,高强度运动后,Stroop任务的表现在运动期间和运动后即刻下降,而在低强度、中等强度或高强度运动后15 min,所有参与者的Stroop表现都有所提高[12]。抑制控制又称抑制功能,是认知控制的核心成分,是指当个体完成某一任务时,用于抑制与当前任务无关刺激的一种能力,即抑制无关干扰能力、抑制新形成的优势反应能力以及抑制习惯性优势反应能力[13]。抑制控制与青少年的课堂学习参与行为[14]和学业成绩[15]有关。虽然关于急性运动对抑制控制的改善已得到横断研究[16]、纵向研究[17]以及元分析[18]的支持,但由于受到运动参数(如运动强度和方式等)及人群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抑制控制改善的最佳锻炼方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根据倒U假说[19],中等强度运动对认知控制将产生最大的益处[20-21],低强度和高强度运动都会导致认知任务表现不佳[22-23]。因此,以往急性运动改善认知的研究大多采用以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exercise, MICE)为主的有氧锻炼方式[24],且对认知控制有小[25]到中等[26]效果量的改善。但有研究发现,在急性锻炼干预认知的过程中,锻炼强度的线性增加并不意味着认知功能的下降[27]。Peruyero、Zapata、Pastor和Cervelló探究三种不同强度(无运动、以低强度为主、以剧烈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以尊巴舞为基础)对青少年抑制反应的影响(Stroop任务)。结果表明,以剧烈运动为主的运动是增强认知抑制控制的最强刺激,这就意味着运动的认知效果可以通过运动强度来进行调节[28]。同样Castelli、Hillman、Hirsch、Hirsch和Drollette在7至9岁的男孩和女孩中也发现,高强度的活动可能比中等强度的活动对注意力和执行功能(Stroop任务)带来更多的好处[29]。来自实证研究的证据进一步表明,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intensity interval exercise, HIIE)在抑制控制方面比中等强度持续运动更有益处[30-31]。Kao、Westfall、Soneson、Gurd和Hillman比较了年轻人9 minHIIE和20 minMICE对抑制控制(Flanker任务)的效果,结果发现,HIIE和MICE后都能改善改善抑制控制,但HIIE的改善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30]。此外,这一观点得到了运动生理学研究的支持。据报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浓度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呈线性升高[32],BDNF被认为是运动诱导认知改善的中介因子[33-34]。
  除了不同强度锻炼方式的影响外,在一次身体活动的后对认知影响的时程效应也可能取决于运动剂量的特征(例如,运动强度)。因此,急性运动对认知的影响的时程效应可能受到运动强度和认知测试时间的交互影响。例如,在相对低到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结束后,认知能力的改善可能会在运动后立即显现出来,而在高强度身体活动之后,认知能力的增强可能在运动后延迟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事实上,与这一论断相一致的是,在Chang等的一项包括几个认知领域的元分析中,发现了运动强度和测试时间的交互作用,表明低到中等强度运动后的即时效应,以及次强度到高强度运动后的延迟效应[25]。Maleki、Bahram、Rajabi和Farrokhi发现,高强度运动后,Stroop的表现在运动期间和运动后立即下降,而在低强度、中等强度或高强度运动后15 min,所有参与者的Stroop表现都有所提高[35]。Tsukamoto等以年轻人为对象,采用4 min高强度自行车和3 min间歇的HIIE方案,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MICE和HIIE后都改善了Stroop任务表现,但HIIE对抑制控制的改善比MICE持续更长的时间,达到了30 min[31]。Lambrick、Stoner、Grigg和Faulkner比较了15 minMICE和HIIE对儿童抑制控制(Stroop任务)的影响,结果与Tsukamoto的发现相同,HIIE和MICE后都能改善改善抑制控制,但HIIE的改善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11]。这表明,在改善抑制控制方面,HIIE可能是一种与MICE相当甚至更优的锻炼方式,尤其是在运动后的延迟阶段。
  有证据表明,青少年的活动模式更加分散,很少有持续的中等强度或高强度的剧烈活动[36]。具体来说,95%的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持续时间小于15 s[37],活动模式通常是高强度和间歇性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容忍间歇性的运动模式[38],这种模式包括低到中等强度的运动,中间穿插较短的高强度运动,特别是在学校课间休息期间[39-40]。除了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青少年的生态有效性外,它也是一种有吸引力的运动模式,因为它具有高时效性,可以纳入基于游戏的活动[41],从而提高了对运动项目的享受和坚持[38]。因此,根据青少年的运动特点,间歇性运动在诱导认知改善方面可能是一種更有前途的锻炼方式[42-43]。
  考虑到对体育运动后更长时间跨度的研究较少,对不同强度的急性间歇性运动后的认知效应了解有限,因此,本研究基于青少年高强度、间歇性的运动特点,采用Stroop任务,旨在探讨中、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对青少年抑制控制的即时和延迟效应。基于之前的meta分析[25],我们假设:(1)MIE和HIE两种锻炼方式都会改善青少年的抑制控制;(2)与MIE相比,HIE会产生相当甚至更优的效果,尤其是在锻炼后的延迟阶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山东省日照市某中学招募了6个班的105名12~15岁的男性青少年,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参与者被分配到急性中等强度间歇性运动组(MIE)、急性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HIE)及不活动的控制组(CON)。所有参与者都是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神经等特殊疾病,能够参加一定强度的锻炼干预。本研究获得了儿童和其父母/监护人的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EBSCO、Web of Science、百链云等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 实验法
  1.2.2.1 实验设计
  采用2锻炼方式(HIE、HIE、CON)×4 认知测试时间(运动前、运动后即时、运动后延迟30 min、60 min)混合实验设计,锻炼方式为组间变量,认知测试时间为组内变量,因变量是Stroop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1.2.2.2 实验程序   被试第一次来实验室采集年龄、身高、体重、BMI(人体成分测量仪,GAIA KIKO,韩国)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统计,熟悉锻炼方式并进行Stroop任务练习。一周后3组被试分别完成相应的锻炼干预,并分别在运动前、运动后即时、运动后延迟30 min、60 min完成Stroop任务测试。在运动期间,被试佩戴芬兰Polar(跑步系列)的RS400心率遥测仪来监测心率。
  锻炼方式:
  MIE和HIE的间歇性训练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教练指导,以循环训练的形式操场上进行,包括10 m折返跑、跳绳、交叉跳跃、运球跑等。间歇性运动的强度是通过操纵运动和恢复时间的比例来确定的[44]。MIE运动和恢复时间的比例30 s:30 s,HIE运动和恢复时间的比例60 s:30 s,整个运动过程共20 min,包括4 min的热身和16 min的间歇性运动。CON组观看了一段与他们年龄相符的中性视频。
  认知测试(Stroop任务):
  Stroop任务已被广泛用于评估急性运动对抑制控制的影响[36,40]。被试利用电脑完成了Stroop任务(E-prime编制),其中4个字(蓝、黄、绿、红)随机地连续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每个字呈现的颜色要么与其语义信息一致,要么不一致(即,“红”分别用红色或其他颜色写)(具体流程见图1)。要求被试尽快识别每个字的颜色并迅速而准确地做出按键反应(红“D”、黄“F”、绿“J”、蓝“K”),记录完成测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整个 Stroop 任务包括练习实验和正式实验两部分。练习实验为 24 个trial,正式实验为96个trail。练习实验有正误的反馈信息,正式实验无反馈信息。正式实验共分为2个block,每个block包含48个trail,每两个block之间有30 s的间歇。
  1.2.3 数理统计法
  首先,将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导入Excel中进行预处理,剔除3个标准差以外的反应时数据和正确率<50%的数据。然后,釆用SPSS22.0进行处理描述性统计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口統计学变量分析
   经过筛选,有11名参与者不合格。其余94名参与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如表1所示。除了心率,其他变量没有群体差异F(2,91)≤2.53,P≥0.91,ηp2≤0.05。在运动中,HIE组的平均心率和最大心率高于MIE组t(61)≥2.23,P≤0.027。此外,与HIE和MIE相比,CON显示较低的平均和最大心率t(58)≥13.46,P≤0.001。
  2.2 Stroop任务表现
  对行为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在任务表现上,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F(2,90) = 63.73,P≤0.001,ηp2=0.59,与不一致试次相比,一致性试次的反应时间更短,准确性更高。此外,认知测试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6,86) = 5.37,P≤0.001,ηp2 = 0.30。锻炼方式和认知测试时间交互作用显著,F(12,172) = 1.99,P≤0.028,ηp2=0.12。进一步用单变量ANOVAs显示,对于反应时,锻炼方式和认知测试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见图2),F(12,172) = 3.80,P = 0.015,ηp2= 0.06。对每一锻炼方式组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发现,只有在MIE中,反应时从运动前到运动后即时t(33) = 6.21,P= 0.005,以及运动停止后30 mint(33) = 3.95,P= 0.005和60 mint(33)=3.33,P = 0.018存在积极效应,相比之下,在HIE或CON中没有发现这种积极效应。对于正确率,锻炼方式的主效应、测试时间的主效应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见图3)。
  3 讨 论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与HIE和CON相比,只有MIE参与者在运动后Stroop任务中的表现有显著提高。这些积极的效应在所有测量时间点上都持续存在,即使在运动停止后60 min仍然可以观察到反应时的适度降低,这说明MIE锻炼方案对青少年抑制控制的改善至少可以持续60 min。相比之下,正确率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群体特异性的变化,因此,MIE反应时的更大改善不可能是由于反应时和正确率竞争的结果。还应该指出的是,所有锻炼方式组初始评估的准确率都很高,因此天花板效应可能阻止了正确率的进一步提高。
  在反应时方面,MIE的改善持续了一段时间,这在以往的间歇性或持续性运动研究中也有报道[45-46]。然而,在HIE锻炼方案中并没有引起行为表现的改善,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的假设及以往实证研究相矛盾。以往研究表明,对于年轻人来说,高强度间歇性运动比中等强度的持续运动更有利于抑制控制,尤其是在锻炼后的延迟阶段[30-31]。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运动与恢复间歇的比例、实验环境因素(实验室与操场)和研究人群特征(年轻人与青少年),尤其是研究人群特征,60 s:30 s的高强度间歇的比例设置,对于青少年人群来说,可能已经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
  常用来解释急性运动改善抑制控制的机制是唤醒水平的提高[31,45]。在这方面,前额叶功能低下(RAH)模型提出了两步级联的方法。虽然中等强度的运动被认为能够激活促进信息处理的唤醒机制,但进一步增加强度可能会由于资源限制,导致前额叶皮层依赖的执行功能的脱离,如抑制控制[46]。但本研究只发现MIE可以很好地改善青少年的抑制控制,且可以持续60 min,而在HIE中却没有发现积极效应,究其原因,虽然MIE和HIE都是高强度间歇性运动,但由于运动与恢复间歇比例的差异,导致MIE的整个过程可能正好处于中等强度的水平,诱发出的唤醒水平正好可以促进抑制控制的改善,而HIE可能超出了青少年的承受能力,导致诱发的唤醒水平已经超过最佳的唤醒水平。由于本研究并没有在实验过程中对参与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检测,MIE的益处的唤醒机制仍不清楚,后续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在实验中检测HRV指标,根据HRV中LF/HF比率的变化探究急性运动改善抑制控制的唤醒机制[47]。   除了唤醒机制外,急性运动后的认知益处被解释为预先进行体育活动的神经生理反应的结果[48-50]。研究发现在健康的成年人和青少年中,发现在中等强度的锻炼后,注意力资源的分配增加了[30,51]。此外,前额叶皮层的氧合增加与运动诱发的抑制控制增强有关[41,52],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效应只有在低到中等强度的运动后才会观察到。相反,在高强度运动中,前额皮质氧合[53]和全脑血流[54]减少。因此,更多的资源分配和脑氧合可能有助于MIE的即时和延迟效应,而HIE引起消极的脑血管反应没有引起抑制控制的变化。
  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人假设在实验中显示的急性耐力锻炼的有益认知效益是预期驱动的安慰剂效应的结果,而不是对运动的生理反应[55-56]。预期驱动的安慰剂效应在急性运动改善认知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不同的运动强度会激发不同的认知效应预期[57]。有研究发现,对高强度锻炼干预的消极预期可能会降低锻炼干预的实际效果[58]。与MIE和CON相比,对HIE的消极预期也可能是导致HIE没有导致认知改善的原因。
  综上所述由于上述原因,对运动强度和认知效应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还需要谨慎的解释。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1)20分钟MIE可以改善青少年的抑制控制,且这些效应在运动停止后至少可以持续60 min,这说明在操场上进行的30 s:30 s的MIE是促进青少年抑制控制改善的一种有前途锻炼干预方式。
  (2)相对于MIE,没有发现HIE对青少年抑制控制的改善。
  4.2 不足与建议
  由于某些局限性,本研究结果还需谨慎解释。
  (1)尽管元分析的结果并没有表明男性青少年在急性锻炼后的认知能力的改善比女性青少年更高[10],但由于本研究只招募的男性青少年,因此,观察到的益处不能推广到女性青少年。
  (2)评估持续的效应达到60 min,考虑到在此时间点仍观察到相对于前测而言抑制控制反应时方面的改善,MIE积极效应的总持续时间仍有待定论。
  (3)由于鍛炼干预在操场上进行,从操场到实验室,还需要经过上楼梯环节,耽搁了3 min左右的时间,这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无关因素的控制。
  (4)虽然本研究发现MIE对青少年抑制控制的改善,但本研究没有对抑制控制改善的潜在机制进行探讨,未来研究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Paschen, L., Lehmann, T., Kehne, M., & Baumeister, J.Effects of Acute Physical Exercise With Low and High Cognitive Demands on Executive Functions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J].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2019,31(3):267-281.
  [2]Khan, N. A., & Hillman, C. H.The Relation of Childhood Physical Activity and Aerobic Fitness to Brain Function and Cognition: A Review[J].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2014,26(2):138-146.
  [3]Dupuy, O., Gauthier, C. J.,Fraser, S. A., Desjardins-Crèpeau, L., Desjardins, M., Mekary, S., ... & Bherer, L.Higher levels of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re associated with better executive function and prefrontal oxygenation in younger and older women[J].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2015(9):66.
  [4]Lee, T. M., Wong, M. L., Lau, B. W. M., Chia-Di Lee, J., Yau, S. Y., & So, K. F.Aerobic exercise interacts with neurotrophic factors to predict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adolescents[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14(39):214-224.
  [5]Predovan, D., Fraser, S. A., Renaud, M., & Bherer, L.The effect of three months of aerobic training on stroop performance in older adults[J].Journal of aging research,2012.
  [6]Casey, B., Galvan, A., & Hare, T. A.Changes in cerebral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dur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2005(15):239-244.
  [7]Alvarez, J. A., & Emory, E. K.Executive Function and the Frontal Lobes: A Meta-Analytic Review[J].Neuropsychology Review,2006,16(1):17-42.   [8]Diamond, A.Executive functions[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13(64):135-168.
  [9]Pontifex, M. B., McGowan, A. L., Chandler, M. C., Gwizdala, K. L., Parks, A. C., Fenn, K., & Kamijo, K.A primer on investigating the after effects of acute bou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cognition[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19(40):1-22.
  [10]Drollette, E. S., Shishido, T., Pontifex, M. B., & Hillman, C. H.Maintenance of Cognitive Control during and after Walking in Preadolescent Children[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12,44(10):2017-2024.
  [11]Lambrick, D., Stoner, L., Grigg, R., & Faulkner, J.Effects of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exercise on executive function in children aged 8-10 years[J].Psychophysiology,2016,53(9):1335-1342.
  [12]Mekari, S., Fraser, S., Bosquet, L., Bonnery, C., Labelle, V., Pouliot, P., ... & Bherer, 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intensity, cerebral oxygenation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young adults[J].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2015,115(10):2189-2197.
  [13]陳薇.不同项目运动员执行功能的比较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2.
  [14]Nelson, T. D., Nelson, J. M., James, T. D., Clark, C. A., Kidwell, K. M., & Espy, K. A.Executive control goes to school: Implications of preschool executive performance for observed elementary classroom learning engagement[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7,53(5):836.
  [15]Best, J. R., Miller, P. H., & Naglieri, J. A.Relations between executive func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from ages 5 to 17 in a large, representative national sample[J].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1,21(4):327-336.
  [16]Hillman, C. H., Motl, R. W., Pontifex, M. B., Posthuma, D., Stubbe, J. H., Boomsma, D. I., & De Geus, E. J.Physical Activit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a Cross-Section of Younger and Older Community-Dwelling Individuals[J].Health Psychology,2006,25(6):678-687.
  [17]Sofi, F., Valecchi, D., Bacci, D., Abbate, R., Gensini, G. F., Casini, A., & Macchi, C.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cognitive decline: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11,269(1):107-117.
  [18]Moreau, D., & Chou, E.The Acute Effect of High-Intensity Exercise on Executive Function: A Meta-Analysis[J].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9,14(5):734-764.
  [19]Yerkes, R. M., & Dodson, J. D.The relation of strength of stimulus to rapidity of habit‐formation[J].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and Psychology,1908,18(5):459-482.   [20]Lowe, C. J., Hall, P. A., Vincent, C., & Luu, K.The effects of acute aerobic activity on cognition and cross-domain transfer to eating behavior[J].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2014:267-267.
  [21]McMorris, T., & Hale, B. J.Differential effects of differing intensities of acute exercise on speed and accuracy of cognition: A meta-analytical investigation[J].Brain and Cognition,2012,80(3):338-351.
  [22]Rattray, B., & Smee, D. J.The effect of high and low exercise intensity periods on a simple memory recognition test[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6,5(3):342-348.
  [23]van den Berg, V., Saliasi, E., de Groot, R. H. M., Jolles, J., Chinapaw, M. J. M., & Singh, A.S.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school setting: Cognitive performance is not affected by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acute exercise[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6(7):723.
  [24]Chang, Y., Chu, C. H., Wang, C. C., Wang, Y. C., Song, T. F., Tsai, C., & Etnier, J. L.Dose-response relation between exercise duration and cognition[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15,47(1):159-165.
  [25]Chang, Y., Labban, J. D., Gapin, J. I., & Etnier, J. L. (2012). The effects of acute exercise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J].Brain Research,2012:87-101.
  [26]Verburgh, L., Konigs, M., Scherder, E. J., & Oosterlaan, J.Physical exercise and executive functions in preadolescent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 meta-analysis[J].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4,48(12):973-979.
  [27]Schmit, C., Davranche, K., Easthope, C. S., Colson, S. S., Brisswalter, J., & Radel, R.Pushing to the limits: The dynamics of cognitive control during exhausting exercise[J].Neuropsychologia,2015:71-81.
  [28]Peruyero, F., Zapata, J., Pastor, D., & Cervelló,E.The acute effects of exercise intensity on inhibitory cognitive control in adolescents[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7(8):921.
  [29]Castelli, D. M., Hillman, C. H., Hirsch, J., Hirsch, A., & Drollette, E.FIT Kids: Time in target heart zone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J].Preventive Medicine,2011(52):S55-S59.
  [30]Kao, S. C., Westfall, D. R., Soneson, J., Gurd, B., & Hillman, C. H.Comparison of the acute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and continuous aerobic walking on inhibitory control[J].Psychophysiology,2017,54(9):1335-1345.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维度分析儒家思想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建议应积极剖析儒家思想对体育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批判性地继承儒家文化, 培养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为我国体育发展创造有利的文化条件。  关键词:儒家思想;体育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与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在供给侧改革视阈下,以我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供需矛盾为研究对象,整理了四对职业篮球联赛的供需矛盾:发展需求与市场权利、球迷观赛需求与联赛供给、质量需求与专业人才供给、群众体育需求与职业联赛的社会责任。在借鉴美国职业体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议:遵循市场规律,厘清不同主体权责;加快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联赛供给质量;完善职业联赛人才培养体系,提升职业联赛软实力
摘 要:使用CNKI、PubMed、Web of Science和SPORTDiscus数据库,对已有羽毛球敏捷性测试文献进行了回顾,并评估测试的运动特性。研究共纳入了11篇文献,包括11项敏捷性测试,其中,有6项测试评估了可靠性,1项评估了有效性。研究认为Badcamp和BSST是适合羽毛球敏捷性测试的工具。未来的研究应集中在提高羽毛球敏捷性测试的有效性方面。  关键词:羽毛球;敏捷性;测量特性
摘 要:随着人们陆续开始关注不同环境因素对皮划艇运动员训练效果的影响,为了科学有效地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方案,分别对平均湿度为57.5%RH和81.4%RH的两个训练阶段的皮划艇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训练成绩进行分析。发现皮划艇运动员身体状态基本相似,因此判定湿度对于运动员生理状态影响较小,但测试成绩显示,当湿度较大时,成绩提升较慢。因此,在运动训练时还是尽量避免较高的湿度
摘 要:基于B/S互联网架构,以广东竞技体育备战与参赛管理工作为例,构建了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用户需求的参赛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通过赛事信息管理信息化、赛事评分规则智能化、成绩统计报表自动化,以及动态信息公告、获取重要信息链接等的管理与查询功能,实现分散、多元、异构竞技体育信息资源整合,提高竞技体育参赛信息的采集、贮存、查询、分析、研判与利用效率,以推进竞技体育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进程。  关键词
摘 要:研究借助Cite Space V分析工具,对1949—2019年关于“中小学体育”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分别绘制出中小学体育研究的核心作者、核心机构、关键词及演进趋势网络图谱。通过可视化图谱,揭示出我国中小学体育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演进趋势:中小学体育教学、师资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改革、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5大主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中小学体育研究将继续在广度和
摘 要:在中学开展武术课程教学,进行武术教育,计入体育中考成绩,对彰显全面发展育人导向,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落实深化体教融合系列政策,实现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远景目标,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实践探索等方法,在研究体育中考选项教育内涵基础上,对武术进中考进行分析研究,阐述武术教育以及武术计入体育中考成绩的重要性,反思其现阶段存在
摘 要:依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场域的改变、惯习的滞后以及场域与惯习的不匹配是致使随迁老人出现社会适应问题的重要成因。体育参与不仅能够使随迁老人强健体魄,还能为随迁老人搭建平台,促进随迁老人改变惯习、适应新场域。应当从个人、家庭、社区三个方面着手,促进随迁老人进行体育参与,从而使随迁老人走出社会适应困境,推动创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场域;随迁老人;体育参与;社会适应  中图分类号:G80-0
摘 要:目的:为教练员针对不同运动水平20公里竞走运动员制定训练計划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运动员动作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8名运动员(国际健将级运动员=9,国家一级运动员=9)作为测试对象。用慢速和快速两种速度进行竞走。采用simi的运动捕捉系统记录竞走运动员运动轨迹,采用双因素重复方差分析(Two-way repeated ANOVAs)对9个时空步态指标和关节角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乌都河是珠江流域北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贵州省盘县特区水塘镇里山岚,于水城县花嘎乡注入北盘江。流域规划范围行政区包括六盘水市盘县19个乡镇、水城县1个乡镇及黔西南州普安县7个乡镇。乌都河流域水资源条件较丰富,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工程性缺水是制约流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此,通过分析该流域水资源配置和调度,以期为跨流域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