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缰的房价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一匹脱缰的烈马,中国房价一路狂奔。
  更不可思议的是,面对越来越强硬的宏观调控措施,中国楼市却一次次创出价格新高:
  北京建委公布的北京市今年一季度商品住宅期房、现房项目成交均价排行榜中,最贵楼盘近每平米5万元,而排名前20名的楼盘中,每平米均价都在2万元以上,前30名中,最便宜的也在18000元以上;
  据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统计,截至6月21日,深圳楼市均价为15487元/平方米,关内新盘均价已经突破2万元/平方米,稍微高档一点的项目都在向三四万元/平方米靠拢,而在罗湖区,最高5万元/平方米的房价直逼香港的郊区元朗;
  上海市的房价更是惊人,“汤臣一品”曾以11万/平方米的价格让世人瞩目,而在上半年上海十大热点楼盘的排行中,均价达到2万元以上的楼盘就有3个。其中,财富海景花园的二手成交均价达到近6万。
  房价疯涨的还不仅仅是京沪等一线城市。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1%,如北海上涨15.5%,南京上涨11.3%,石家庄上涨9.4%等。
  按京沪等地的市中心商品房均价18000元/平米计算,这个数字可能是一个工薪家庭一年的正常开销费用,也可能是目前大多农村家庭一年的总收入。但在中国的一些大都市,它只能买到1平米的房子。
  但最要命的问题还不在于此,人们更关心的是:房价是否已涨到了顶?房价还会涨吗?房价上涨的动力是什么?哪些人为的外力助推了房价的上涨?
  有人曾让地产大腕任志强预测房价的走向,他回答说,“从历史上看,房价永远都将是上涨的。”这是典型的房价上涨“有理”论;但也有人主张房价上涨“无理”论,典型代表就是自2001年以来不少人倡导的房地产泡沫论。但面对愈调愈涨的房价,很多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坚硬的泡沫。
  有人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疯狂的楼市背后有哪些合理成分?但也有人说,“上帝也会犯错误”,那么,中国楼市错在何处?
  北京市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上涨了10.1%。”8000元/平米的销售均价曾经是去年京城的主流销售价格,而如今在五环内已经面临“绝迹”。
  “没有买房的人都亏了。”北京著名的地产商人任志强说。
  
  “抢房”年代
  
  今年6月,北京的刘小姐在丰台西四环附近相中了一个楼盘,均价在7600元/平米左右,六层的板楼,密度比较低。于是在开盘的时候,她不辞辛苦地通宵排队领号。然而,开盘当日放出的一小批房,瞬间被人抢购一空,刘小姐竟然都没有轮得上。一周后,她接到售楼员的电话,称下一个要开的楼盘将开始排号了,不过这次的均价将在8300元/平米左右。
  刘小姐算了一笔帐:如果买一个80平米左右的房子,按照前后价格的变化,一周的时间,她要多付近6万元。
  “现在不是吃供应粮的年代,也不是灾荒年,更不应该是‘抢房’的年代啊!这么贵的房子,而且还要排队买,而且还是争先恐后,手持大把大把的钞票生怕给不出去,太恐怖了!”刘小姐想不明白。
  “市场多紧张啊!现在许多大城市买房子都得求人,要在开发商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有很硬的关系才能买到房子。为了解决关系户的要求,开发商只好晚上偷着卖房子。有的楼盘开盘几天就卖光了。”在今年7月举办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说。
  “像北京这样的城市,职工人均年收入只有3万余元,60%以上的职工达不到平均线,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刚毕业几年的学生就问津每平米近万元的房价?是什么人在支撑着城区近两万元一平方、‘经济适用房’也高达7千元一平方的畸高房价?”一位公务员对记者发出这样的疑问。
  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北京市每年增加常住人口41.5万。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当中,其趋势不可遏制,未来20年,中国每年将有1500万农村人口移居城市或城镇。据搜房网的消息称,目前上海在建商品房6000万平方米,按照商品房开发周期3-4年和上海楼市往年2000万-2500万平方米的建设量来算,未来3-4年内上海可供应的房源将小于需求10%-25%,而在北京,据业内专家估算,在住宅有效需求与有效供应量之间相差1000万平方米。
  在这样的刚性需求面前,房子比什么都金贵。
  
  买房是居住还是投资
  
  在业内人士看来,自2004年之后,北京的土地供应逐年下降,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面积逐年下降,房地产的开发投资逐年下降,而购买力却逐年上涨,从而造成过多的资本追逐过少资产的楼市“奇异风景”。
  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于2003年在东四环购买了一套65平方米的小户型,购买价为44万元,目前能够卖到65万元,除了交纳营业税、契税等费用外,净赚近20万元。“我买房子就是为了投资。”但与别人比起来,刘先生还只是“小打小闹”。
  据房产中介公司伟业顾问的统计显示,2001年以前,外地客户在北京的房地产成交面积约占成交总面积的15%,至2003年这一比例上升至48%,2004年的比例为61%。北京房产中介公司“信一天不动产”今年7月的抽样调查统计显示,在北京的购房人群中,投机性购房比重占总体购房的26.7%。
  深圳房地产业内,流传着“70%的买房者是投资客”的说法。据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撰写的《深圳蓝皮书:中国深圳发展报告(2007)》显示,深圳市发放产权证后半年内就转手的住房,占住房总套数的30.31%;得到产权证后3年及3年以上转手的住房,占住房总套数的28.11%。
  “2003至2005年间,上海的房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上涨几倍,近来深圳房价也在成倍上涨。这些现象都说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完全是一个投机炒作的市场。”中国社科院教授易宪容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房价被人为操纵了吗?
  
   在搜房网的一项网友调查中,95%的网友认为,“有遇到过开发商捂盘压盘的情况”,92%的人认为“开发商捂盘惜售会造成房价上涨。”一位业内人士甚至坦言:近半年来北京房价上涨的速度最快的根本原因,是开发商捂盘。而据《新华日报》报道,在房价飙升的南京,据不完全统计,建了不卖、开发商坐等涨价的楼盘大约有180万平方米之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今最常见的捂盘手段就是分批分次的领取预售许可证,这样开发商可以主动调整项目的开发和销售节奏,政策一有变动就可调整销售价格,随变化满足市场需求。
  记者在查询北京市大兴区某楼盘时,销售人员称该楼盘其中一栋楼已经被某单位集体购买,不对外销售,而记者随后在该区的房管局查询到,该栋楼的房源并没有销售备案。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该栋楼并没有销售,只不过由于位置、朝向、环境等条件较好,开发商将其留下来在后期销售,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
  记者了解到,中介公司和地产公司联合起来“捂盘”也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据业内人士介绍,某中介一下子买下整层单位,然后分散到各个门店,用自己的销售网络把这些房子炒出去,每平方米起码能赚两三千元。
  2006年7月10日,建设部、发改委和工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应当在10日内开始销售商品房。
  而某售楼处人员对《中国经济周刊》则说:“房子太好卖了,我们不着急,慢慢卖,可以等着价格涨得更高一些。”
  
  房价的“天花板”在哪?
  
  从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动员了9个部委和各地方政府,启动了税收、土地、金融、行政四大手段对房价进行调控。尤其是去年以来,宏观调控措施更是重重地砸向热涨的楼市,民众都希望政府的“铁腕”真的能拽住房价疯长的步伐。但遗憾的是,一年来,房价不但没有在调控面前停下脚步,反而“报复性”地从南涨到北。房价的“天花板”在普通购房者目光所及之处越抬越高,甚至是遥不可及。
  时至今日,小产权房已经被提醒“存在购买风险”、“违规开发建设的要停工停售”;“不买房运动”、“个人合作建房运动”等有可能化解高房价的尝试,也在折腾和彷徨中败下阵来。或许真的是没有别的办法了,政府干脆直接伸出了“干预之手”。5月11日,南京市物价局出台六条措施,明确要求普通商品住房进行“一套一价”明码标价,房屋均价的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过5%,严禁擅自上调价格,并在5月20日正式实行。
  但市场好像已经对一次次的调控开始麻木,开发商开始由愁容满面转为洋洋自得。在今年7月举办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任志强说出了开发商的心里话:“宏观调控本来是想控制开发商的现金流,从而抑制投资增长,让房价降下来,结果却相反,开发商的资金链没有断,反而发了财。”任志强进一步表示,楼价上涨的幅度比银行的利息还要高,宏观调控似乎很好地满足了开发商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心理。
  “越调越涨”也显示了政府的尴尬。据某媒体报道:建设部官员应邀参加房地产论坛的前提条件是“只要不谈房价”。作为房地产调控各部门的“牵头人”,建设部“不谈房价”的声明,恰当地反映了当前房价调控的困局:不管肯定不行,可越管越是迷茫。
  其实作为“牵头人”,建设部也有自己的苦衷:最有效的调控手段是严把土地和信贷的闸门,以及相关的税收调节,但建设部既管不了资金(属银行、财政部门),又管不了土地(属国土部门),更谈不上税收的调节了。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2006年6月国务院转发九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中,建设部提倡“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而国家税务总局的政策则是“从2006年6月1日起,对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颇有搬石砸脚的意味。可以说,部门出台的政策相互掣肘,使调控力大打折扣。
  “中国房地产至少看好20年”,这是业内人士对房地产业的一个经验判断。买房者呢?
  “让所有的人都买得起房子,并不现实”
  最近,白领小刘也被迫加入到“买房”的行列,尽管在他看来,现在房价高,还不如多租几年房。“但我想继续租房的想法一提出,就立刻遭到了女朋友的反对,她甚至说,不买房就不结婚,一直租房子多丢人。”
  长期以来,我国住房制度提倡“居者有其屋”,“人人享有住房”,这种号召一度被理解为“拥有自己的一套住房”。于是“人人买房”、“家家户户买房”,于是买房要“一次性到位”,甚至有人刚步入中年,便早早地把子女的房子都买好了。
  “我想有个家,有一个好的家”,是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梦想;所谓“安家立业”、“有恒产而后有恒心”的儒家文化也长期熏陶着每一个国人。尤其是1998年房改之后,老百姓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日趋旺盛,大家都想住好房子,换房子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人都想拥有自己的一套住房。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住房建设出人预料地进入一个高位增长阶段。特别是2003年以后,全国城镇住房建设投资每年增加20%以上,年建设住房面积6亿多平方米;人均年建设住房面积1.3~1.5平方米;到2005年底,人均拥有住房面积26平方米,自有住房率达到80%以上。这样的高位增长,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如此高的自有住房率实际暗示着中国住房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太接受租赁概念的中国消费者,要房子就一定是要有产权的房子。
  对此,经济学家吴敬琏有个著名的论断:政府的责任是“居者有其屋”,不是“居者买其屋”。即使在当今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住房自有率也只是达到65%左右,很大一部分人都是租房住。而中国的发展水平远远低于欧美,所以让所有的人都买得起房的想法并不现实。
  但是,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实现着这个“不现实”的想法。
其他文献
根据树种、品种、树势及当年的花果量因树定产、按枝定量,适时对果树进行疏花疏果,是确保果树连年优质高产的有效措施。桃桃的果期早,在花蕾期即可开始疏蕾,开花时又可疏花,
为了避开传统研究方法的弊端,笔者利用BAC这一大的片段作为载体携带猪本身的调控元件使其GH基因以较低的拷贝数按照原组织的生理状态在小鼠体内进行表达,使得生长激素分泌量不
会议
传统转基因核移植研究中,外源基因随机整合到基因组上,会受到受位置效应以及调控元件不完整等因素影响,往往使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很低,甚至不表达或者异位表达。同时,这种外源基因
会议
本研究以代表性的家禽北京鸭为实验材料,取北京鸭的各种组织样提取RNA,根据NCBI网站上己公布的鸭的IGHC序列(AJ314754)设计PCR引物,以RT-PCR检测三种免疫球蛋白IgM,IgA及IgY在各
会议
促卵泡激素(FSH)是动物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它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的主要激素之一。本实验采用昆明白小鼠品系,首先获得猪FSHa和FSHp的BAC信息筛
会议
利用转染后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体细胞核移植(SCNT)可以生产转基因克隆动物。SCNT得到健康存活后代的效率非常低,再克隆效率情况也一样,而且再克隆效率随着代数的增加而越低
会议
33岁的刘先生在银行负责资金管理,刘太太在机关工作,小孩下个月就到3岁了。上有老,下有小,是名副其实的“夹心族”。刘先生全家月均收入4500元,每月能节余2500元。由于专业的
四川白鹅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以生长快、产蛋量高、繁殖力强、产绒量高而闻名,2000年被列入农业部公布的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微卫星标记是当前遗传育种上应用最广泛
会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PPARa)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可以激活脂肪酸转运蛋白和脂肪酸转运酶,完成脂肪酸向肝脏的转运,上调长链脂肪酸基因
会议
基因组扫描首先应用大量的标记在具有完整性状记录、群体数量大的资源家系进行标记基因分型,由此建立标记连锁图谱,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体的表型数据进行标记—QTL区间定位。由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