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教育部批复高校2007年申报的新设置本科专业,允许1711个新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今年新增专业比去年减少了476个,理工科、新兴专业的比重增加。有关人员表示,高校的扩张规模速度逐渐放缓,国内高等教育正在由速度发展向内涵发展的模式转变,提高质量成为今年高校的突出特色。
●新专业注重与市场需求对接
一个井盖丢失,在美国纽约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补上,而在美国的另一个城市巴尔的摩,只需一天时间。速度差异来自于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水平高低。而国内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急需专业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叶裕民教授介绍,人大今年开始招生的城市管理专业培养的综合型人才,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城市化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记者从北京城市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了解到,新专业与市场需求之间正在实现对接。
●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专业增加、学生扩招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成压力。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众多新行业的诞生又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叶裕民教授介绍,中国处于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如何构建跨部门的快速、高效、精细、科学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是中国城市管理面临的难题。过去的城市管理更重视水电气热等硬件技术,而现代城市管理需要的是掌握教育、法制、社保、流动人口等综合知识的“柔性”人才。而国内开设城市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在申报新专业前的论证阶段,业内权威专家对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专业的必要性没有任何异议。北京城市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林介绍,在今后30年的时间里,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将形成一个大交通网络体系,在安全、高速、重载、舒适和经济等方面要有明显改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缓解特大型城市公共交通压力,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国外的经验看,如果缺乏专业管理,轨道交通也很难发挥最大效用,因此,学院去年申报的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就是要培养轨道交通管理人才,这也是国内首家本科层次的轨道交通专业。
休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而目前国内仅有2~3家院校开设了休闲体育专业。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主任李相如教授介绍,未来五年,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可能达到50家。社会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生活方式的变化,快乐安全的休闲是人们的主要诉求。美国服务业的收入1/4来自休闲产业。北京提出发展休闲业和体育业,不仅会带动项目运动的发展,也涉及到旅游、服装、零售业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社会实践比重将加大
充分的社会实践对于本科生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叶裕民教授介绍,该系与北京和安徽省安庆市的市政管理部门签订实习协议,学生将先后在两地实习,在北京的实习重点放在实践数字化的城市管理手段,而在安庆则要了解国内城市化发展的脉络。这样学生不论是将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李相如表示,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本着以校内课程为主、密切联系社会的原则,学校将适当压缩校内课程,增加校外社会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刘林表示,为了提高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已经购买了标准的地铁车厢、车头,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空间。同时为学生提供到香港地区参加实训的机会。
●就业去向广阔
毕业生就业去向已经成为考生家长越来越关心的话题,而新专业的适应面广也成为新增专业一个特色。首都体育学院招生就业处的陆处长表示,该专业的学生将来就业可以选择旅游、休闲服务业、公共体育管理、各种运动休闲俱乐部、教师、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等群众工作部门。
叶裕民教授介绍,城市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由于其知识的综合性,就业面十分广阔,比如综合性的城市运行管理部门、专业性城市管理机构的综合性部门、非营利性机构,以及高校、相关研究机构,毕业生也可以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新专业注重与市场需求对接
一个井盖丢失,在美国纽约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补上,而在美国的另一个城市巴尔的摩,只需一天时间。速度差异来自于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水平高低。而国内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急需专业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叶裕民教授介绍,人大今年开始招生的城市管理专业培养的综合型人才,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城市化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记者从北京城市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了解到,新专业与市场需求之间正在实现对接。
●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专业增加、学生扩招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成压力。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众多新行业的诞生又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叶裕民教授介绍,中国处于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如何构建跨部门的快速、高效、精细、科学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是中国城市管理面临的难题。过去的城市管理更重视水电气热等硬件技术,而现代城市管理需要的是掌握教育、法制、社保、流动人口等综合知识的“柔性”人才。而国内开设城市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在申报新专业前的论证阶段,业内权威专家对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专业的必要性没有任何异议。北京城市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林介绍,在今后30年的时间里,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将形成一个大交通网络体系,在安全、高速、重载、舒适和经济等方面要有明显改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缓解特大型城市公共交通压力,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国外的经验看,如果缺乏专业管理,轨道交通也很难发挥最大效用,因此,学院去年申报的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就是要培养轨道交通管理人才,这也是国内首家本科层次的轨道交通专业。
休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而目前国内仅有2~3家院校开设了休闲体育专业。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主任李相如教授介绍,未来五年,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可能达到50家。社会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生活方式的变化,快乐安全的休闲是人们的主要诉求。美国服务业的收入1/4来自休闲产业。北京提出发展休闲业和体育业,不仅会带动项目运动的发展,也涉及到旅游、服装、零售业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社会实践比重将加大
充分的社会实践对于本科生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叶裕民教授介绍,该系与北京和安徽省安庆市的市政管理部门签订实习协议,学生将先后在两地实习,在北京的实习重点放在实践数字化的城市管理手段,而在安庆则要了解国内城市化发展的脉络。这样学生不论是将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李相如表示,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本着以校内课程为主、密切联系社会的原则,学校将适当压缩校内课程,增加校外社会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刘林表示,为了提高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已经购买了标准的地铁车厢、车头,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空间。同时为学生提供到香港地区参加实训的机会。
●就业去向广阔
毕业生就业去向已经成为考生家长越来越关心的话题,而新专业的适应面广也成为新增专业一个特色。首都体育学院招生就业处的陆处长表示,该专业的学生将来就业可以选择旅游、休闲服务业、公共体育管理、各种运动休闲俱乐部、教师、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等群众工作部门。
叶裕民教授介绍,城市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由于其知识的综合性,就业面十分广阔,比如综合性的城市运行管理部门、专业性城市管理机构的综合性部门、非营利性机构,以及高校、相关研究机构,毕业生也可以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