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会计监督应用研究——以农业类上市公司为例

来源 :会计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yg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监督已经不能尽快识别出企业的会计舞弊.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和匿名性”这五个基本特征得到共识,逐渐融入各个行业.文章结合农业类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这一背景,首先探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会计监督领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次构建了农业类上市公司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内部会计监督模型和外部监督模型,既确定数据的所有权和职责,又强调组织机构的协同和实施会计监督过程要考虑的因素;最后在此模型应用下可以清晰看出区块链技术改善了农业类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外部审计监督不足等问题,增强了内外部会计监督的协同作用.区块链技术与会计监督相结合,将给会计监督带来新的改变.
其他文献
中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如何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总结已有研究,结合价值链构建三阶段六类型的质量成本结构体系,能较好适应当前小批量、多样化的生产模式,为质量管理提供新的思路.通过人工整理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各类质量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质量定义成本、质量信息传递成本与效益正相关,内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与效益负相关.与传统观点不同,研究发现质量控制成本与效益负相关.说明新生产模式下单纯加强生产环节质量控制难以实现提质增效,必须沿价值链向前向后延伸,与产业微笑曲线相契合,在
文章从内容、形式和持续增量信息三个方面,系统刻画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以来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全貌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在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时考虑了多重因素,主要考虑重要性和重大估计或判断;关键审计事项内容涉及广泛,其披露形式正朝着积极方面变化,改变了传统审计报告缺乏持续增量信息的状况;在披露内容上,平均事项数量保持在两个左右,较少披露审计结论,信息内容高度趋同并呈现进一步趋同态势,关键审计事项提供的持续增量信息呈下降趋势.研究有助于评价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效果,对加强执业监管和
“内卷化”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它适用于广泛领域.内卷化的内涵简单地表述是“没有发展的增长”.高校财务领域不能停留在“按学生入学数量拨款”、预算编制“年度预算为主”、预算评价“预算执行率为主”以及“财务会计为主”“财务管理为主”“信息公开为主”“会计控制为主”等“涛声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的“内卷化”状态,应该去“内卷化”,即去掉目前“没有发展的增长”“陀螺式的死循环”状态.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去“内卷化”的过程就是从原型发展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动态过程.只有注重高校财务发展的高质量,才能实现财务高质量发展
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了环境不确定性、内部控制与审计师决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了审计费用和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内部控制抑制了环境不确定性对审计费用和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检验发现,管理者能力越高,环境不确定性对审计师决策的消极影响越小;真实盈余管理在环境不确定性与审计师决策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完善的内部治理能充分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给企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文章拓展了环境不确定性对审计师决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