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的农民增收效应估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浙江省2008年至2018年县域面板数据,以淘宝村镇为例,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下的倍差法,实证检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县域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发现:总体上,淘宝村镇的发展并没有提高县域农民的收入,但是两者之间存在“U”型关系。只有当淘宝村镇数量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淘宝村镇才会对县域农民收入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受集群效应、互联网资本和金融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电商的增收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发达县,淘宝村镇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但是在欠发达县,淘宝村镇反而会抑制农民收入增长。各地面对“电商热”应结合当地发展情况,积极破解农村电子商务增收的各种制约因素。
   [关键词]淘宝村;淘宝镇;农民收入;倍差法
   一、 引言
   农民增收作为“三农”问题的重心,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新农村建设和脱贫工作的推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7917元增长到2018年的14617元,成效显著。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扩散和应用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电商热潮”中来,涌现了一批淘宝村和淘宝镇。根据《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09—2019)》,截2019年底,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出现了4310个淘宝村、1118个淘宝镇1。2019全年淘宝村镇拥有活跃网店数达244万个,实现销售额7000余亿元,直接创造了超过683万个就业机会2。201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 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3。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不断涌现的淘宝村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成为近年来“三农”领域的热点研究话题。目前学界对淘宝村的研究以定性和案例研究为主,集中于分析淘宝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模式[1-3],缺乏基于县域视角对淘宝村镇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增收扶贫方式,能否显著、有效地促进当地农民收入增长,还有待于通过可靠的经验数据和量化模型进行检验。而淘宝村镇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成功典范,为评估该效应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
   本文以淘宝村镇为例实证估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县域农民增收的影响。浙江省是我国电子商务最为发达、淘宝村镇数量最多的省份,本文把研究的视角聚焦于浙江各县市。这一方面有助于充分评估农村电商对县域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对其他省份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在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借鉴意义。基于倍差法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更多的淘宝村镇的数量并没有与更高的县域农民收入水平联系在一起,但两者之间存在一个“U”型的关系。这意味着,借助淘宝村镇来促进县域农民增收存在着一个临界的淘宝村镇数量。当淘宝村镇数量超过了该数量,淘宝村镇才具有促进县域农民增收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淘宝村镇仅在发达县市具有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这意味着,淘宝村镇的农民增收效应依赖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本文还将结合发达和欠发达县域在集聚效应、互联网资本和金融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此进行解释。
   接下来,本文将对淘宝村及农村电商的文献进行简要回顾,并对淘宝村镇发展与县域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在第三部分介绍本文的实证策略,包括计量模型、数据来源、变量构造及其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报告全样本估计结果、分样本估计结果、稳健性检验以及动态效应估计结果。第五部分对淘宝村镇的增收异质性效应进行讨论。最后是本文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 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对于淘宝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淘宝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模式、淘宝村的社会经济效应以及淘宝村的产业集聚和发展问题三个方面。第一,淘宝村的形成过程与发展模式。曾亿武等以两个淘宝村——东风村和军埔村为研究对象,把淘宝村的形成过程与规律总结为“二阶段”与“五环节”,即“民间力量自发成长”和“政府、服务商介入共同参与”两个阶段,“引进项目”“初级扩散”“加速扩散”“抱团合作”和“纵向集聚”五个环节[1]。刘亚军等通过对20个淘宝村的实地调研与二手资料整理,将淘宝村的产业演化规律分为“萌芽”“裂变式成长”和“产业集群式发展”三个阶段[2]。在发展模式上,按照不同标准可把淘宝村划分为多种类型。按主营产业发展情况,淘宝村的发展模式可分为“自组织模式”与“产业再造模式”。前者指农民创业成功后并带头发展的新业态,后者指线下转线上重新激活的传统产业。根据网商参与角色,淘宝村的发展模式可划分为“自产自销”模式、“订单 网销”模式、“自产 多平台”模式和“共生”模式四种[3]。
   第二,淘宝村的社会经济效应。淘宝村作为信息通信技术重塑乡村面貌的典型代表,从供、求两个维度,以促进农村创新为根本途径,对农村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4-5]。魏晓蓓等研究指出,“返乡 创业”的淘宝村聚集区模式对创业孵化和就业拉动的作用尤其明显,在激活农业闲置人才的同时,吸引了大批外来创业者的加入,成为农村社会创业发展的新动能[6]。Qi等通过对沭阳县家庭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来自淘宝村的居民外出移民的概率相较于非淘宝村居民低26%,可有效地帮助农民实现本土就业[7]。曾亿武等利用沭阳县的问卷数据,通过PSM方法检验了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参与电商活动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加剧了收入不平等[8]。楼健等从城镇化进程的角度指出,通过互联网与物流网,淘宝村的发展把散落的农村接入了现代城市,有助于缓解其長期以来附属于城市的地位,为解决城乡二元格局下的“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9]。
   第三,淘宝村的产业集聚与发展问题。近年来,淘宝村集群化发展的特征进一步增强,出现了淘宝镇、大型淘宝村集群。学界对于电商集聚所产生的效应存在争议。王东辉指出,空间集聚的根本动力和最终效果表现为单位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10];朱邦耀等在分析淘宝村集聚的影响因素时指出,电商集聚能够降低劳动力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分工与合作,从而节约了信息、物流和售后等成本[11]。也有学者认为,农村网商的集聚现象会造成同质化严重、劳动力成本升高等负效应。例如,罗建发指出,产业集群中乡村文化因素的嵌入,导致了产品快速传播和模仿,造成恶性竞争[12]。    现有文献为探索淘宝村镇的形成和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但这些研究大多是案例研究与理论分析,实证研究较少。现有的关于农村电商与农民收入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个体调查数据,受访者通常局限在几个乡镇内,范围较小,其结论无法推广应用于更大范围的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基于县域视角的实证研究,对于深化认识淘宝村镇的增收作用,完善电商扶贫模式,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浙江省是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最早、产业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对于提高交易效率和激活农村市场具有积极作用。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典范,淘宝村镇也具有类似的功能。一方面,获得淘宝村镇称号具有很强的声誉效应,反映了消费者对当地特色产业、产品的认可,也被地方政府用于展示其政绩,从而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因而,淘宝村镇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电商业务的快速发展而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淘宝村镇可能对县域内其他村镇电子商务发展以及经济活动存在着正或负的溢出效应。淘宝村镇既可以通过与周边村镇的要素和产业互动而发挥经济带动和示范效应,也可以通过其“虹吸”效应对其他村镇产生消极影响。正如已有文献所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依赖于数字鸿沟的缩小、集聚效应的大小和金融支持的力度[4-5,16-17]。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数字鸿沟更小,集聚效应更强,金融基础设施更完备,淘宝村镇往往更能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淘宝村镇的发展能否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是否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仍有待于实证检验。
   三、 实证策略
   1. 计量模型
   考虑到淘宝村始于2013年,淘宝镇始于2014年,此后其数量逐年增长,我们采用基于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连续倍差法(continuous difference-in-differences)来估计淘宝村镇对县域农民收入的影响。具体而言,我们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rur_incit]为第i个县第t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tbvtit]为第i个县第t年淘宝村数量或淘宝镇数量,[Xit]为一组控制变量向量。[μi]为县域固定效应,[γt]为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β1]为我们感兴趣的估计系数。如果[β1
其他文献
依然是我记忆中熟悉的音调,那拖着长音的吆喝声,经典得让人无法忘怀,只是在浦东有些年头没有听到了。“磨剪子嘞戗菜刀……磨剪子嘞戗菜刀”,当这听不出乡音的吆喝声在我家楼下响了不下三遍之后,我决心下楼去看看。于是我看到了你,一个六十开外的磨刀工。穿着半旧不新的拉链衫,围着一条黑乎乎的围裙。只见你扛着一条板凳,板凳一头固定着砂轮,手里提着一个桶,远远望去装着磨刀石、水刷、布条之类的。感觉到了我的注视,老人
在大同,男方主持完婚宴,女方还要办回门宴。回门喜宴是别具意义的。过去姑娘深居闺阁,从未离开过父母,一出嫁必然会十分想念父母,回门看望二老乃是人之常情,同时也表达了“成家不忘娘”的含义。而新婿随同前去拜见岳父岳母,这也就意味着新婿去拜谢岳父、岳母,不仅能借以沟通两家人之间的感情,还向他们表达了感激之情。同时,二人同去还能展示夫妻间的甜蜜恩爱,幸福和睦。娘家人把新娘和新女婿隆重热烈地接回家,再大办一场
摘要:借鉴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的有益做法,有利于中国更好实现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文章梳理了四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举措,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金砖国家;借鉴“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老年人口数量众多且增长迅速,2016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0亿人,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42%,预计2030年将增至6.3亿人,205
摘要:文章对分别代表自由主义模式、社会保险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的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长期照护保险、住房反向抵押及生命周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养老金融产品提供模式与社会保险模式匹配,需要政府优惠政策支持。同时生命周期基金模式可作为养老基金投资资产配置的理想选择。关键词:养老金融;长期照护保险;住房反向抵押;生命周期基金各国在养老金融领域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方面开发出了长期照护保险、住
摘要:文章基于2001年~2014年间全国县域层面教育财政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DEA非参数估计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了县域层面财政配置效率的整体状况。研究发现,县域教育财政配置效率变化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性,东北地区和边疆省份地区县域教育配置效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而其他省份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县域教育财政配置效率的改善主要来源于效率变化,而县域教育财政配置效率下降趋势,主要与技术变化率的
摘要:文章以2011年~2017年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研究对象,从短期市场效应视角检验了并购业绩承诺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1)并购交易双方签订业绩补偿协议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并在短期内获得显著高于未签订补偿协议情况下的累计超额收益;(2)承诺的业绩增长率越高,上市公司并购窗口期内的累计超额收益显著提升;(3)承诺股份补偿比现金补偿产生更大的正向累计超额收益。关键词:并
摘要:共享单车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 ”结合的一个落地场景。对于这两者结合产生的新型商业模式,研究发现:(1)从估值的角度,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效应量化的全新商业模式;(2)活跃用户数是影响估值的重要变量;(3)平台生态型投资者特有的“价值创造”网络效应对估值有重要影响;(4)领先企业与平台生态之间的双重“军备竞赛困境”模型可以解释这类商业模式估值水平。关键词:共享单车;互联网公司估值;价值创造;活跃用
摘要:文章通过对监管型政府崛起的理论回顾,总结三个特点:(1)政府有较强的监管规则;(2)激励企业依法合规;(3)政府监管加诉讼优于单一诉讼。政府监管是事后诉讼、事前监管、两者兼备和撒手不管这四种选项中最佳的选择。并据此提出法律合规制度是企业的最优选择,其保证企业以较低成本实施监管提升绩效,避免违规处罚达成社会责任,避免违规导致商誉减损和商业机会丧失。   关键词:政府监管;企业;法律合规   随
[摘要]应急医疗资源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医疗资源调配机制的不足和网格化管理应用到资源配置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以此将大数据平台和网格化管理模式引入到应急医疗资源的配置研究中。在对应急医疗资源的配置过程进行网格化模型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应急医疗资源配置的需要和特点,确定了网格系统中的基本单元,即网格划分,并
[摘要]基于滇桂两省区2008—2017年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文章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通信基础设施和边界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未考虑通信基础设施情况下,省际边界地理区位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并不明显,国家边界地理区位对区域的创新能力产生了负向作用;引入通信基础设施与边界效应的交互项后,通信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为正向显著,省际边界地理区位和通信基础设施的交互作用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