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初探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fucyou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属性、课程组织、教学设计、实施原则等四个方面对课程建构进行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 教学设计
  
  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逐步成长发展起来的教育新领域,时至今日,各层次的高校都还在探索更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关于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宏观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了指导和建设性规划,但在中观和微观(管理和实施)层面,还是存在管理粗放、针对性差、实效性低、科学性不足等问题。本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构作粗略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属性
  
  1.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促进个人成长的课程。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课程。一般认为,课程有三种涵义:第一,课程作为学科既指一门学科和一类活动,也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各种活动的总和。第二,课程作为目标计划是指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的预期结果。第三,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从课程的第三种涵义也是最新的涵义,我们不难看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课程。
  3.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学生本位的课程。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体系是学科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要求坚持“主体教育观”和“个性发展观”,心理健康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目标,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本位的课程。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组织
  
  1.针对性、系统性、活动性的结合。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强调针对性,即以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为中心来组织课程,从学生面临和关心的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程的重点放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同时要考虑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严密性。课程组织还应该把心理素质或心理品质所包含的内容作为构建课程的主线,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最后,要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为核心,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全面发展,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结合。所谓“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年级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所谓“选修课程”是指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容许学生选择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功能为重点,所以它应该是必修课程,至少在某些年级应当成为必修课。就解决心理问题而言,它又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个别性,所以,常常采取专题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的形式。
  3.校内各种教育活动、教育工作的结合。除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以外,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在学生管理工作、团队活动、学科教学、学校管理工作中,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舆论的配合,单一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体现本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学生本位的课程,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目标,教学内容包括与学生心理发展、心理活动、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等有关的所有内容。虽然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切入点不同,框架结构有很大差别,但是,它们所涉及到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或者说大同小异,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教育是指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是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并能及时发现自己或他人的心理异常,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优化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2)基本技能教育。基本技能教育是指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及时调节负性情绪,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交往态度,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大学生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3)专项素质教育。专项素质教育是指针对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专项素质教育一般没有确定的内容和主题,是在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教育难以奏效或者效果不显著的前提下实施的,是前两项教育的深化和发展。例如,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课程教育和普通的心理训练往往难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这时就需要开展专项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根据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实际状况,专项素质教育大致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①适应教育,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等的适应以及新知识、新观念等的获取能力的教育。②人际交往教育,包括人际交往的认知、人际关系的协调、人际沟通的训练等内容。人际交往教育重在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③恋爱与性的教育,包括恋爱心理、性心理、婚姻与家庭、性道德等方面的内容,重点结合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性心理和性生理困惑等开展教育活动。④人格教育,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的内容,针对大学生在性格、气质和需要等方面经常遇到的问题开展教育。⑤挫折教育,包括挫折认知、挫折态度和挫折意向等方面的知识,重点应结合大学生常见的挫折情境开展教育,也可以模拟未来社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挫折进行教育。⑥自信教育,包括自信体验、自卑认知、对局限的认同等方面内容。自信与自卑是一对双胞胎,自信能力的培养与超越自卑的训练应同步进行。⑦情绪教育,包括情绪认知、情绪体验和情绪调控3个方面的内容。研究表明,情绪问题往往是心理问题的核心。通过情绪教育,要培养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情绪不是脱缰的野马,而应由我们自己驾驭。⑧择业技能教育,包括择业心理准备和择业应试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讲座、咨询或模拟演练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技能。
  2.教学方法具备可操作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它关注的是学科知识的内化和各种心理调控技能的完善。许多专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必须改变以往的学科课程模式,教师教学的重点不是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抽象的理论,而是把学生引导到心理健康知识的真正应用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应当是生活活动体验型的,而不是知识传授累积型的。要注重行为训练和方法的指导,加强个别辅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突出教学方法的示范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座谈、案例分析、心理剧、团体训练等形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会能用。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发展、个体的心理素质、心理品质等内容,涉及到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等领域,而且还涉及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会、学生与环境等方方面面。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不可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如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法、演讲法、讨论辩论法等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大家经常采取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不同的教师还可结合自己的优势采取一些适宜的方法。如有些教师擅长“自主型教学法”,教师只是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地解决,在学生需要时再提供适当的帮助。有些教师擅长“提示型教学法”,往往只采用口述的形式进行教学。有些教师擅长“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法”,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和课堂讨论等形式,共同思考、探讨和解决问题。有些教师擅长“情境角色扮演指导法”,教会学生借角色扮演体验、学习新角色经验,增强社会适应力。总之,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针对学生的需要和问题,提供给学生所能接受的最适当的方式,予以最适当的处理。
  3.教学评价具有实效性
  “传统模式”的教学重在解决教师“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未能解决教师的“教”如何使学生行为发生符合预定目标的变化问题,以致教师关注的主要是教材的讲授,而不是讲解在学生身上引起的实际结果。对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而言,目标取向的评价是不可取的,绝不能采取考试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必须采取过程取向的评价,即注重过程本身的价值。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动态的、可变的,不能用单一的闭卷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标准,评估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学生平时的心理作业、自评或他评、期末的开卷测查等。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实施原则
  
  1.综合性原则。即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活动、训练、暗示、辅导、咨询等。
  2.活动性原则。即解放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亲自体验,获取直接经验。
  3.自主性原则。即始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相信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针对性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既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育,也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如此才能收到实效。
  5.开放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围很广,涉及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兼容并蓄,具有开放性。
  6.过程性原则。即注重过程本身的价值,坚持过程性评价。教师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应当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一起探讨问题;在共同探讨问题时,教师不应采取灌输的方式,应当保持中立,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无须达成一致的意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7.本土性原则。即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一般而言,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适当的教学方法。凡是适合于本校学生特点,适合于问题性质的方法,就是最适当的方法。
  
  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心理健康课教学创新与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马剑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陈桂生.教育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郭名询.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全书[M].北京: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探讨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的实践,并结合具体教学介绍了设计实施过程。“,”It is an effe
期刊
江汉区黄陂街小学是一所拥有近八十历史的老校。七十年的办学历程和校园文化传统积淀,孕育出了慧心教育办学理念。特别是近20年来,具有教育慧心的黄小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下了一个个光辉的业绩:武汉市第一所合格中心小学、市首批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市首批课外文体工程示范学校、市教科研五十强学校、湖北省首批教改名校、首批校本培训示范学校……2003年学校更是以全市总分第一的骄人成绩被授予武汉市示范学校称号。
由于"社会"概念过于抽象,主体范围过于模糊,而立法的要求之一是"明确性"因此立法不宜界定基本养老服务的"社会"责任。一般情况下,综合考虑贡献、需要、经济能力、个人尊严等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必将迈入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行业或者领域的发展都会受到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作为信息储存基地的图书馆。对于信息资源极为丰富的图书馆而言,不仅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且还需要不断创新优化图书馆服务模式,使其可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得以稳定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图书馆 服务 优化
1944年9月8日清晨6点,在睡梦中的伦敦人被远郊一声轰然巨响惊醒,1000多公斤的炸药从天而降,在泰晤士河边的奇齐克爆炸。携带着重磅炸弹的并不是德国的轰炸机,而是一枚名为V2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话也同样适用于学校。一届一届的学生怀着崇高的人生理想来了,又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去了。校园生活在他们的一生中只是短暂的几年,但留
介绍了水轮机大直径螺栓安装时常用的三种预紧方式,并针对不同预紧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探讨.
接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信息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M1S)双语课的教学改革方法和设想,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教学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教改方案取得了良好
在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二项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作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而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文件中将小型出租车排除在刑法二百六十三条中的公共交通工具之外.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