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茶艺表演英语口译中的文化承载词翻译探析

来源 :名汇FAMOU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071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代加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强沿线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往来,同时,也对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推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茶艺表演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茶艺文化的积淀,是我国茶艺文化的精华所在,但现今,茶艺表演的国际交流传播还存在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我国的英语翻译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各种语言文献史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当今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英语口译技巧和策略,从传承传统茶艺文化的角度出发,对茶艺表演的英语口译提供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在保持传统茶艺文化精神的同时,增强我国茶艺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关键词:茶艺表演;英语口译;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开展,从我国出口的茶叶在国际上有着及其旺盛的市场需求,全国各地的茶叶企业正在通过国际展览、茶城旅游和网上销售等方式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此外,一些大型的国际茶艺博览会将作为茶业展览和推广的重要平台,它们将发挥茶业产品销售、茶叶品牌建设、茶文化推广等多种功能。中国的茶商将有机会利用国际茶道交易扩大贸易范围,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响应国家号召,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各国人民的茶产品需求,传播我国茶艺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英语这一世界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作用,其中,英语口译在促进经济交易和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茶艺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自汉代丝绸之路开始以来,它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团结、友好、相互支持的纽带。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茶艺表演英语口译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在传播茶文化的发展环境下,中国传统茶文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其内容如茶艺表演的翻译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效手段。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看重茶文化翻译在促进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世界现有的茶艺表演的翻译,并在总结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英语口译策略,以期通过两种语言的单向茶文化输出来改变文化之间的互动方式,进而提升我国传统茶艺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
  一、茶艺表演的文化特征
  (一)茶艺表演的人格表现
  茶艺表演,作为一种生活艺术,已经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广泛接受,它所呈现的人格形象,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哲学色彩。茶艺表演核心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活的秩序与精神追求,我国劳动人民通过茶艺表演赋予了对生活的美好祈祷。
  人格化是人们借助外部事物表达自身的感受、理想、信仰等思想或观念的一种形式。茶艺表演的人格性就是茶人的移情效应,它根据人们饮茶的感受,将茶的人格性反映在茶艺表演中;同时,又通过茶艺表演影响茶人的情感信念,即“君子比德于茶”“君子习茶育德”,最终形成“君子德茶合一”的茶艺境界。进一步而言,茶人不仅在茶室保持优雅的生活态度,而且让人们随时随地保持宁静的艺术风格,将茶艺融入生活、融入茶人的生活仪式和音乐文化的美学中,从而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人文关怀精神,进一步体现为通过展现茶艺个性来发挥社会凝聚力的作用。
  (二)茶艺表演的仪式化
  仪式化,这个术语是一个行为过程,具有一定的诱导性,这种诱导性使其功能朝着准确化和精确化方向发展,并逐渐走向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道路。随着茶艺表演美学越来越多的仪式化,茶艺表演行为具有更为简单明了的特征,但其本质仍在重复,有些内容己被加强并发展成一种特定的行为形式,即“仪式”。仪式是在行为范围内揭示文化内容和精神的行为。茶艺表演的仪式化是通过饮茶行为来揭示茶文化的文化精神和象征意义。在扩大饮茶范围、传播茶文化的同时,不断传播茶文化的精神和礼仪技巧,对茶艺表演过程的行为气质及辅助工具,包括茶、水、器具等做出明确、严格的规定,并通过特殊的表演仪式使艺术与技艺相互融合、相互映衬,实现仪式化的独特审美境界。
  二、茶艺表演英语口译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茶艺表演等传统文化己进入国际舞台。英语口译作为传播它的一种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诸如信息丢失和失真等问题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对世界的主要障碍。英语翻译研究学者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并探索相应的策略。姜欣、姜怡两位教授对茶艺典籍的英语翻译进行了探讨,他们以《茶經》《续茶经》《茶诗三百首》的英译本与图式理论为例,将翻译美学和互文手法进行有效结合,对英语翻译技术和通感现象进行综合研究,并据此提出了该问题的战略解决方案。但这只是茶艺书籍的翻译研究,茶艺表演的翻译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的茶艺表演英语口译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翻译中文化图式的冲突
  从图式文化理论的角度来看,茶艺表演的文化翻译是利用相关的文化模式对茶艺表演的源语进行解码和分析,对目标语进行重新编码。
  文化图式冲突是人为强迫源语言模式与目标语言模式相匹配而引起的冲突。两者的含义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这主要是由作者和目标语言读者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两者之间的误解导致人们对艺术文本的理解偏差,甚至是错误。茶艺表演有许多专业术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例如,拿一杯茶的手法和方式被称为“三龙护鼎”,它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末端杯,不仅可以保持稳定,还可以保持优雅的姿势。进行英语口译翻译时,许多翻译简称为“three LongHuding”,这就完全失去了“龙”的形象,无法表现出龙的姿态和其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文化中的龙是至高皇权的表现,而西方文化中的龙则是魔鬼的象征。这种地域文化的冲突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茶艺表演英语翻译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涵义,然而文化图式所具有的稳定性又导致了在文化融合的新背景下不同地域的人们对茶艺表演文化翻译的误解。
  (二)英语口译中将拼音误用作翻译
  茶艺表演,作为一种传统的茶艺文化形式,充分表现了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特点。有些翻译人员选择使用拼音而不是英文翻译,它们的初衷是为了不破坏词义本身所表达的完整性和优美性,但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   还是以上文中功夫茶艺表演术语中的“三龙护鼎”为例,这是喝茶时捧着杯子的姿势,在许多英语口译中,将这个术语翻译成“three Long Huding”是相当混乱的。首先来说,“三条龙”是指拿杯子的三個手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没有清楚地解释,只是简单地将原始文本直接翻译成“three long”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再者,“鼎”在中国文化图式中是一种传统的祭祀器具,在茶艺表演上指的是茶杯。这一意象与我国独特的文化图式有关,目标语言读者难以理解。同样,对于“护鼎”,即拿着杯子这一动作,英文翻译中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而是直接引用“hu ding”的拼音而不是翻译,这就很难被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
  (三)英语口译中忽视美学的作用
  近代以来,翻译美学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毛荣贵的《翻译美学》、奚永吉的《文学翻译比较美学》等论著成为新时期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指南。翻译美学为茶艺典籍的翻译审美和文本修饰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它再次强调了原始语言的语音和词汇,并将其灌输到目标语言文化中,同时又不失其独特的魅力。目前,一些学者提出了一种文化适应性翻译理论,被认为是文学和典籍翻译的新的研究视角,这为茶艺表演的英语口译诠释提供了新的策略。
  但是,使用直译技术又显得过于频繁,它忽视了茶艺表演本身的艺术美和翻译的可理解性。例如,“若琛出浴”,有人将它直译为,“use the tea to warm upthe cup,in this process,we should turn the cuparound”,这是指使用第一次泡的茶水来加热杯子,也称为“温杯”、转动杯子,像旋转的飞轮一样,又像飞舞的花朵。若琛是清代人,他发明了“小杯茶”,人们通常用“若琛”这个名字来指向一个小茶杯。此外,“出浴”这个词给人以优雅的动感,表达的是清洁杯子时的动作。但是这种动态的美感并没有体现在英语翻译中,茶艺表演的优雅自然也无法通过语言展现到观众面前。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典故,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向目的听众清楚地解释这层含义,而不仅仅是描述茶人的动作和表演。
  三、茶艺表演的英语口译策略探讨
  在茶艺表演英语口译翻译的过程中,文化的最终表现是源语文化,茶艺文化的最终目的是目标语文化。在当前东西方文化逐步融合的背景之下,我们着力追求茶艺文化翻译的文化功能趋同。为了进一步实现这样的目标,从英语口译的实践应用出发,对茶艺表演文化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以下翻译策略。一是在进行茶道表演文化翻译之前,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茶艺文化,储备传统的茶艺文化知识,丰富自身的茶艺文化积淀。二是要尽可能地解决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一基本问题,保持原始茶艺表演语言文化的特征。三是协调各种翻译技术的运用,以确保茶艺表演翻译具有足够的美学效应,同时确保质量。四是在进行英语口译之前,必须了解茶艺表演的过程。在理解和表达茶艺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积累,这样翻译而来的茶艺文化才不会显得稀薄而丧失文化底蕴。五是使用不同的翻译技术,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两种英语口译翻译技巧,确保翻译质量和翻译美学。六是由具备茶艺素养的专业翻译团队进行翻译,翻译过程要旨在于反映中国人的茶艺文化精神,并将中国茶艺表演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世界。
其他文献
请不要说时光已逝去  典农河,水天一色处  一对对红嘴鸥悠闲剪莲子  一行行白鹭一高一低牧云彩  一百顷荷花幻化成小舟随波荡  一千棵垂柳俏佳人般尽妩媚  一万株马鞭草染香了半座城  一亿根芦苇成竖琴声轻如抚慰  请不要说时光如过隙  典农河,潋滟三百里  花影摇曳,绿草无垠如毯铺  源头闲鸭闹,源尾鱼尾摆  岸上的行者已走了兩千一百年  马蹄声是远是近都无所谓  等待中的女子黑发如瀑布  襁褓中
期刊
没有人,甚至包括媒体人自己也没想到能撑起公益的一片天。但是,各种机缘巧合下,有这么一拨媒体人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公信力、号召力以及独特的整合能力、自身的媒体视角等优势,闯进了尚不成熟的公益领域。善举、名誉、金钱之后,更多的非议也随之而来,到底是心怀善心还是沽名钓誉?他们面对质疑,会如何走下去?  突如其来的公开信  张泉灵完全没想到,两周时间,自己代言的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能募集到800万元—从8月
期刊
关键词:微党课;高校党建工作;意义探索  结合当下时代环境,“微党课”教学方法的应用可弥补传统党建工作照本宣科的不足,并以生活实例开展党建工作,在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上皆进行了创新,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并将其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相融合,在陶冶高校学生高尚情操的同时,也可行之有效地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  一、“微党课”教学特点概述  “微党课”作为新时代背景下衍生出来
期刊
能一访剪纸的原乡是碧特的梦想,长久以来,她很好奇是否有朝一日能和中国的剪纸艺术家合作。当见到数十年来一直为保存剪纸这项文化遗产而坚持的乔晓光时,她意识到梦想有望成真。  用纸剪出图案和形象的艺术源于1500多年前的中国,如今所知最古老的剪纸作品,是来自公元500年于新疆出土的一幅对称圆形剪纸的残片。之后这种柔弱的艺术形式行遍世界各地,丝绸之路也是其中的一条路径,而所到之处无不落地生根,因为只要有一
期刊
Thom Brown高级印花  几乎所有有品位的男人都对T hom Browne有着特殊的感情,商务人士衣帽间里的数量并不一定多,但一件最出众的衣服一定敌得过十件平庸的产品。有人说Thom Brown仿佛童话里的幻想家,延续到本季新品色彩深浅对比和统一的高级神秘印花,都给人以美感。或许你觉得全部穿上身还是有点不好驾驭,但从领带到西装再到皮鞋只要有一件做点缀,都会成为被瞩目的焦点。   izzue×
期刊
关键词:新媒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研究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环节。随着“微博”“抖音”“博客”“知乎”等新型网络APP在社会中迅速普及,新媒体新技术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新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新媒体技术,就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和媒体技术;新媒体新技术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体
期刊
俄  亥俄州里奇兰德县,因其特征与地理位置被称为“俄亥俄州的心脏”。《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多个拍摄地位于那里及其附近的小镇,分别是:曼斯菲尔德(Mansfield)、亚什兰(Ashland)和上桑达斯基(Upper Sandusky )。根据当地会议和旅游管理局的统计,截至2013年,该电影竟然不知不觉地为本地带来了18000多位游客和大约300万美元的经济增长。今年,为纪念电影公映20年,政府和旅
期刊
关键词:社区服务;大学生;社会发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从1986年国家大力倡导社区服务以来,社区服务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由一开始探寻职工福利转变为面向全社会,向广泛社会人士提供更加宽泛的生活延展服务。同时,在2008年,时任国家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中提出:“社区服务政府、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及其社会力量是为社区成员提供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等服务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有城区85
期刊
关键字:信访稳定,意义,创新措施  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单位信访稳定工作的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信访稳定工作所承担的任务也更为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发展和创新信访稳定工作的方式方法。因此,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重点在基层、关键也在基层。基层单位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要把大量不安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稳定工作,紧紧
期刊
誰能回答我  人的一生能经受几次身心重创  先是被天堂里的母亲抛弃  后又被苦苦追寻的信念击伤  而今又是谁遗弃了谁  但见宁南山区某地的山洼里  金腰燕失落地啼  土拨鼠慌乱地嚷  是谁,或谁授权给谁  抹去了这些村庄的名字  南华山腹地的山洼里  邵南湾、北峰沟、古岘川等村庄  己永远消失在我的国的地图上  “鸦啼月,风声住”  游子经年的乡愁寄于谁  铭骨的惆,镌心的怅  是这些偏僻闭塞的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