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发表了一批中短篇小说时,就想到了出名,于是曾请人写过评论文章。当时想出名的另一个方面,是心中对创作有许多迷惑,想请大家给指点一下。我想到了孙犁。于是就把發表在《山东文学》上的一篇短篇小说寄给了他,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回信,并在信中给我以鼓励,这让我欣喜不已。有鼓励有批评这才正常。在这封信的结尾处他指出:“在缺点方面,就是浅露了一些,缺乏令人深思的地方。”浅露是我的老毛病了,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把小说写得深刻些,于是也就忽略了,光为前面的那几句鼓励的话而高兴了。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说起来,还是我第一次见孙犁时,老先生说的那句话是真经,他说:“跃强,你读书少。”那时我才三十出头,很无知,对老先生的这句话根本就没有听进心里去,自己还挺迷惑:我读的书不少啊?现在我才真正明白。这些年来,我到底还是读了一些书的,阅历也丰富了。
记得我第一次见孙犁时,孙犁严肃地说我:“你不要光读现代派的!”他的话一出口我就一惊,当时正大兴现代派,他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呢?那会儿我对他这话既不理解,也不以为然。我想他年纪大了,这可能是一种老年人的心态。尽管他那样说,当时我虽然不敢多说别的,但我的思想仍然转不过弯来。也许我的心思让他看透了,他就开始给我讲道理,说:“书是越老的越好。”那意思是,这些老的流传了下来的,都是经过时间检验了的,更加可靠。当时我坐在他家的大沙发上,只是专心致志的听,认真地领悟,没说一句话。
中国的现代派并没有走多远,后来渐渐就式微了。此后我再去拜见孙犁,说到现代派捉襟见肘的窘境,他哈哈大笑:“我不保守!”从他身上,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学大家的睿智。
时值今日,我才自以为懂了孙犁的话,现代派的不是不能读,而是“不能光读现代派的。”现在,这一切都得到证明了,不需要我再置一喙。
在读书这件事上,我受到过孙犁的严厉的批评。那是在他大病了一场之后,我偕妻儿趁“五一节”放假时间去天津看他。一到他家,照顾他生活的那位大姐就说:“老人这几天一直念叨你,总是说山东的那个常跃强要来,他爱人和他的孩子也要来……”我这人不含蓄,见他身体好了,喜形于色。孙犁先生说:“跃强也是个性情中人。”我就笑了,笑得很开心。
在创作上,孙犁先生盼我长成一棵大树。可我既笨又不用功,一直进步不大。他说我:“你打不开!”他这样猛一说,把我说蒙了,我不知道“打不开”是什么意思,又不敢多问,只是听着。说过之后,他还在思索这个问题,好像替我着急,自言自语地说:“你的语言也没有啥大问题……”看来,他还是嫌我读的书少。说着说着就来了气,很严厉地批评起我来了:“嗯,像《资治通鉴》也买了,为什么不好好读呢?……中国的这些古典作家,像孔子的,孟子的,庄子的,屈原的,韩愈的,柳宗元的,欧阳修的,苏东坡的……弄通一个,你的创作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当时我坐在他家那个宽大的沙发上,洗耳恭听。不过,他的话我是真的听进心里去了,暗下决心,回去后一定遵照他的指教好好读书。
告辞之前,孙犁先生说:“照相!照相!”我们全家就和孙犁先生合了影。临走时,他送给我一套刚出版的精装的《孙犁文集》,并握着我的手说:“你们山东出了个孔子,不简单,很不简单哪!”
回家之后,我就读《资治通鉴》。我家那一套《资治通鉴》是中华书局出的,没注解,我古文功底差,读了两册只记住并理解了一句话:履霜坚冰至。因为实在啃不动,我只好放下了。后来,我读苏东坡,我像是与这位大文豪前生有缘似的,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并且读得放不下,甚至连上卫生间都拿着苏轼的诗文集,那一段时间我真是入迷了。孙犁先生提倡写不拿架子的散文,当时我不大明白,看了苏东坡的《自评文》,我心里豁然开朗了,以后再写文章,放下架子,自然为文,我的散文作品提高了很大一步。
如今我已退休,好在我脑子还清楚,创作的愿望和激情依然强烈,但我知道上帝留给我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所以我要牢记孙犁先生对我的希望:“努力多写多读。”人生得一师友足矣!
(编辑 张金余)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说起来,还是我第一次见孙犁时,老先生说的那句话是真经,他说:“跃强,你读书少。”那时我才三十出头,很无知,对老先生的这句话根本就没有听进心里去,自己还挺迷惑:我读的书不少啊?现在我才真正明白。这些年来,我到底还是读了一些书的,阅历也丰富了。
记得我第一次见孙犁时,孙犁严肃地说我:“你不要光读现代派的!”他的话一出口我就一惊,当时正大兴现代派,他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呢?那会儿我对他这话既不理解,也不以为然。我想他年纪大了,这可能是一种老年人的心态。尽管他那样说,当时我虽然不敢多说别的,但我的思想仍然转不过弯来。也许我的心思让他看透了,他就开始给我讲道理,说:“书是越老的越好。”那意思是,这些老的流传了下来的,都是经过时间检验了的,更加可靠。当时我坐在他家的大沙发上,只是专心致志的听,认真地领悟,没说一句话。
中国的现代派并没有走多远,后来渐渐就式微了。此后我再去拜见孙犁,说到现代派捉襟见肘的窘境,他哈哈大笑:“我不保守!”从他身上,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学大家的睿智。
时值今日,我才自以为懂了孙犁的话,现代派的不是不能读,而是“不能光读现代派的。”现在,这一切都得到证明了,不需要我再置一喙。
在读书这件事上,我受到过孙犁的严厉的批评。那是在他大病了一场之后,我偕妻儿趁“五一节”放假时间去天津看他。一到他家,照顾他生活的那位大姐就说:“老人这几天一直念叨你,总是说山东的那个常跃强要来,他爱人和他的孩子也要来……”我这人不含蓄,见他身体好了,喜形于色。孙犁先生说:“跃强也是个性情中人。”我就笑了,笑得很开心。
在创作上,孙犁先生盼我长成一棵大树。可我既笨又不用功,一直进步不大。他说我:“你打不开!”他这样猛一说,把我说蒙了,我不知道“打不开”是什么意思,又不敢多问,只是听着。说过之后,他还在思索这个问题,好像替我着急,自言自语地说:“你的语言也没有啥大问题……”看来,他还是嫌我读的书少。说着说着就来了气,很严厉地批评起我来了:“嗯,像《资治通鉴》也买了,为什么不好好读呢?……中国的这些古典作家,像孔子的,孟子的,庄子的,屈原的,韩愈的,柳宗元的,欧阳修的,苏东坡的……弄通一个,你的创作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当时我坐在他家那个宽大的沙发上,洗耳恭听。不过,他的话我是真的听进心里去了,暗下决心,回去后一定遵照他的指教好好读书。
告辞之前,孙犁先生说:“照相!照相!”我们全家就和孙犁先生合了影。临走时,他送给我一套刚出版的精装的《孙犁文集》,并握着我的手说:“你们山东出了个孔子,不简单,很不简单哪!”
回家之后,我就读《资治通鉴》。我家那一套《资治通鉴》是中华书局出的,没注解,我古文功底差,读了两册只记住并理解了一句话:履霜坚冰至。因为实在啃不动,我只好放下了。后来,我读苏东坡,我像是与这位大文豪前生有缘似的,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并且读得放不下,甚至连上卫生间都拿着苏轼的诗文集,那一段时间我真是入迷了。孙犁先生提倡写不拿架子的散文,当时我不大明白,看了苏东坡的《自评文》,我心里豁然开朗了,以后再写文章,放下架子,自然为文,我的散文作品提高了很大一步。
如今我已退休,好在我脑子还清楚,创作的愿望和激情依然强烈,但我知道上帝留给我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所以我要牢记孙犁先生对我的希望:“努力多写多读。”人生得一师友足矣!
(编辑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