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东缘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生境的影响

来源 :生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可对野生动物的生境适宜性及生境利用格局产生显著影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乃至避免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过度干扰。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其主要保护对象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已极度濒危,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探究人类活动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马麝生境已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017年和2022年高分卫星数据,通过标准差椭圆计算法、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叠加等方法分析这五年来人类活动对马麝生境造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兴隆山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的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与西北-东南方向的道路和居民点集中分布方向基本一致,角度介于东偏南36°~54°;2)农田和建设用地斑块数量增加,加之平均斑块面积变小,导致马麝生境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加;3)保护区内的马麝适宜生境面积萎缩明显,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马麝适宜生境(294.27 km2)与现有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但部分马麝适宜生境(103.05 km2)在保护区之外,可考虑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将这部分马麝的适宜生境纳入保护区管理范围。
其他文献
为筛选出易回收、对环境污染小、适宜在甘肃省敦煌市棉花生产中应用的地膜,2022年在敦煌市分别使用厚度为0.018 mm、0.015 mm和0.010 mm (普通地膜)的地膜,考察不同厚度地膜对棉花生育期、出苗率、生育指标与产量、地膜捡净率及综合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地膜相比,厚度0.015 mm地膜的出苗率、保墒性、提升地温的效果好,保苗数及籽棉产量高,综合经济效益较高;在回收方面,地膜厚
期刊
照明在民用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提供了必要的照明条件,还影响能源消耗和室内环境的舒适性。文章旨在探讨民用建筑照明节能设计的设计原则,以及智能控制系统在照明领域的应用。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将深入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设计和智能控制来实现能源节约,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以及降低运营成本。
期刊
将智能照明系统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中,可以提高照明质量,节约能源,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智能照明系统的内涵,分析了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照明系统的应用优势,并提出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照明系统的应用途径。
期刊
[目的]为解决膜下烟人工开孔破膜费工耗时和破膜不及时导致烟苗素质差、高温高湿蒸死烟苗、烟苗成活率低的问题。[方法]开展了不同孔径的黑色地膜对膜下烟的影响试验。[结果]与不打孔地膜覆盖比较,中低海拔烟区膜下烟移栽使用开孔1~2 cm的黑色地膜在移栽—掏苗前14:00可降低膜内温度5~13℃,烟苗成活率提高7.5%~8.0%,烟株早生快发,生长势强,病害轻,大田生育期缩短10~18 d,烟叶产量和产值
期刊
为解决膜下烤烟人工开孔破膜费工耗时和破膜不及时导致烟苗素质差、高温高湿蒸死烟苗、烟苗成活率低的问题,在云南省楚雄州中低海拔烟区研究了黑膜不同开孔位置及大小对膜下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海拔烟区膜下烤烟移栽后,在烟苗正上方开孔2cm(孔直径),移栽至掏苗期间14:00时膜内温度较对照(不开孔)降低5~10℃;与对照比较,烟苗成活率提高3%,烟株早生快发,病害较轻,大田生育期提早5d,产量和产值比
期刊
为了解地膜开孔率对玉米蒸腾的影响和玉米蒸腾耗水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农业灌溉和地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基于热平衡法的茎流计对不同地膜开孔率条件下的玉米蒸腾速率进行了连续监测,并使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蒸腾资料和同步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蒸腾在晴天和阴天分别为单峰曲线和多峰曲线;蒸腾速率随开孔率的增大而减小,且开孔率越大蒸腾在峰值停留的时间越长;相对蒸腾效率与开孔率呈现出
期刊
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是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全球大气CO2和CH4浓度已达80万年来新高。滨海湿地具有极大的碳捕获和埋藏潜力,被认为是地球上重要的“蓝色碳汇”,同时,滨海湿地也是大气中CO2和CH4的重要自然来源。黄河三角洲湿地作为中国受强烈海陆相互作用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为湿地碳排放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其碳排放过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
期刊
目的 为探究治沟造地和平山造城重大工程对延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EGCC)的影响,方法 利用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模型构建研究区EGCC评价模型,揭示延河流域环境承载力时空模式及流转态势,构建人类活动强度指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探讨人类活动与EGCC之间的关系。结果 结果表明:延河流域1990—201
期刊
江河源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国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利用非季风期Landsat TM、ETM和OLI_TIRS卫星影像,结合Sen′s斜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偏相关分析和GIS空间技术等,研究了1987年以来珠江源区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1987年以来,珠江源区非季风期植被NDVI指数多年平均值为0.19,年际NDVI波动较大但没
期刊
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是有效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基于2002—2020年250 m MODIS-NDVI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从像元尺度量化了湖南省植被动态演变趋势;结合气象、夜间灯光指数、土地覆盖等数据,采用残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从像元和县域两个尺度揭示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植被动态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