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疑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ong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教学中引入新的课题,一个合适的旁白会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新的主题,因此教学中应用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这里对中学数学教学设疑技巧做些阐述。
  【关键词】 中学数学;学习兴趣;设疑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教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疑问题情境的技艺
  数学往往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老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教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颁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和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lql<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諒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0  四、设疑要反璞归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如在教学概率时可设置问题:“我们班有44人,那么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的概率是多少?”。在教学统计时,可以设置问题:“如何估计李华家鱼塘中有多少条鱼?每条鱼的重量是多少?整个鱼糖中鱼的总重量是多少?”。在教学二项定理时,可以设置问题:“今天以后的第22006天是星期几?”。通过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必能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如,应用函数、数列、统计等数学知识通过建摸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分析问题,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开阔他们的视野。
  五、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如在解不等式时,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即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法原不等式可化为:即,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学生会惊疑唉!这是怎么解的,解法这么好!教师说道:“你想知道解法吗?我们下节课再深人具体地探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的过程。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恰当设疑,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更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现在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影响着国家经济、国家政治和国家安全.它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的欢迎.电子政务的产生
引入了一种修正的Bernstein插值过程,得到了其在L p w(1≤p
建立了控制CO2焊飞溅的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构成仿真系统的逆模型、正模型和差值模型均采用了改进的BP算法,用典型的样本集对这三个模型进行了训练,分析了影响仿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无过量饮酒史却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蒙医古籍文献中无“脂肪肝”病名的记载,
档案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财产,其行业管理的发展对我国的文献文献资源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档案资源的安全性越来越被
有一篇刚登出来的关于我的专访,标题是《做一年哭一年——访〈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说实话,我太不喜欢这个标题了。不仅是它把我塑造得像个爱看韩剧的主妇,更重要的是,传
【摘 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的课堂提问对开启学生智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从而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创设高效数学课堂,营造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
顾名思义,城建档案主要指的是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而产生的档案资料,这是进行城市规划的依据与手段,可以为后续城市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因此,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尤为关键.
近年来,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突显,产生着多样化的档案资源,为了可以更好地利用和管理档案资源,需要我们进行信息化建设.应用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提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