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MS综合征临床及误诊39例分析

来源 :中国误诊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ux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OEMS综合征,由于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所涉及面广,不易在发病之初确诊,为了探讨发病机理及误诊原因,对近年来检索到的39例POEMS文献作临床分析,以求有一个系统的总的概念,减少误诊。rn1 对象和方法rn1.1 对象 本组39例,男29例,女10例,发病年龄27岁~64岁,平均44.6岁,从发病到确诊6个月~4.9a。rn1.2 临床表现rn1.2.1 多发性神经病 本组中均呈慢性进行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但以多发性神经病为首先症状的为55.2%[1]。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萎缩。其中有26例感觉障碍先于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为四肢末梢型,而39例病例中35例运动障碍重于感觉障碍。27例肌电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36例腰穿结果为:4例压力增高,但均有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视乳头水肿17例(45%)。未见有颅神经损伤,水平性眼震3例。rn1.2.2 器官肿大 肝肿大27例(70%),脾肿大31例(80%),淋巴结肿大14例(30%)。rn1.2.3 内分泌病变 29例男性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遗精次数减少,其中阳痿22例,性欲减退6例;7例男患者有女性化乳房。全部女患者(年龄27岁~51岁)闭经。11例糖耐量异常,血泌乳素增高4/7例,雌二醇降低3/5例,睾丸酮降低7/19例。rn1.2.4 异常球蛋白血症 本组M蛋白阳性仅有8例,但血IgA升高7例,IgM升高2例。21/33例骨髓浆细胞>2%。14/34例X线示,硬化性骨病;3例为溶骨性改变,另1例骨质疏松。行骨活检5例中3例为浆细胞骨髓瘤。rn1.2.5 皮肤改变 37例有色素沉着,29例厚糙皮,11例多毛,13例多汗,皮肤遇冷变紫2例。rn1.2.6 水肿 本组均有皮肤水肿,双下肢为主,其中5例尚伴有颜面水肿。23例有腹水,为渗出液,细菌培养阴性,未查到瘤细胞。14例有胸水,7例心包积液。上述主要临床表现与欧美国家报道基本一致[2]。rn1.2.7 其他 血小板升高7例,伴心梗2例,脑梗1例,4例血沉快,3例纤维蛋白原升高,12例尿素氮增高,26例查抗SM抗体均阴性,低热17例,体重下降19例,锥体束征阳性1例。
其他文献
1 病例报告rn  男,56岁。因头痛8d,伴精神异常3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8d在工作中出现右侧头痛、眼痛,呈持续性胀痛,疼痛渐重并扩展为全头痛,伴发热,T37.7℃,无恶心、呕吐。在当地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观察并分析家属行基础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人选2006年5月-2007年12月,在北京市3个医院就诊的患者共127例.分为家属行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成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ART)脱失比例及其原因。方法对德宏州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参加ART的8 367名成年艾滋病患者脱失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德宏州累计接受ART的成年艾滋病患者中脱失比例为14.4%(1 202/8 3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T脱失与患者所在县(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初始治疗方案有关。多因
正常的冠状动脉走行是在心外膜下,若冠状动脉某一段或其分支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束覆盖,当心肌收缩时这部分冠状动脉变窄,舒张期又恢复正常,则该心肌纤维束
细支气管肺泡癌,简称肺泡癌,按病变范围又分为孤立结节型和弥漫浸润型两种。近几年来,肺泡癌,尤其是弥漫型肺泡癌呈增多趋势,因其CT征象及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故在临床不易早期发现
  目的:观察单纯用药与联合用药对心房纤颤(房颤)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19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用药组54例,给予静脉胺碘酮150~300 mg后,继之以口服胺碘酮维持;联合用药组6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6年10月召开了第五次会议。会议审定、认定了农作物新品种13个。其中审定小麦、番茄、西瓜新品种各2个,水稻、玉米、油菜、胡麻、
microRNAs(miRNAs)是近年发现的一类保守单链非编码RNA分子,由约19~24个核苷酸组成,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miRNAs参与多种细胞进程,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micro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和6个月以后血浆中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