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区内燃牵引2~4km单线隧道自然通风可行性分析

来源 :现代隧道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hrim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关角隧道、羊八井隧道内燃牵引机车有害气体浓度冬季监测结果,以及拉日线隧址区现场风速观测,提出了拉日线隧道外自然风速的建议值。通过对隧道热位差产生的隧道内自然风速的计算.以及隧道内风速和污染物浓度一维非恒定流数值模拟,确定了隧道内自然风速的合理取值,计算了活塞风风速及活塞风长度:分析了拉日线3000-4070m长度隧道全年内可实现自然通风的时段。研究表明,长度3000m以下的隧道,运营期间可实现自然通风;长度3000~4070m的隧道采用自然通风,可在远期运行图周期内使有害气体达标。
其他文献
文章简要介绍了液化地层的基本概念以及判别标准,并针对土压平衡盾构在液化地层中掘进施工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了液化地层中掘进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
川东隔挡式背斜区具有其特殊的岩溶地质构造,已修建的数十条隧道每每揭露背斜区,均发生较大地下水涌突水灾害,对这种特殊构造下涌突水灾害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岩溶地下
新建兰渝铁路新作坊三线隧道为超大断面隧道,设计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文章简要介绍了双侧壁导洞法的施工工艺、施工效果及监控措施,并针对原设计施工工艺与实际施工的不适
在现场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隧洞施工记录中上百次的岩爆资料,分析西南某电站辅助隧洞岩爆的典型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洞内岩爆现象总体以轻微岩爆(Ⅰ级)和中等岩爆(Ⅱ级)为主,局部地段有强烈岩爆(Ⅲ级)发生。总结了隧道内岩爆变形破坏的六种基本地质力学模式,即张裂-剥落、张裂-倾倒、张裂-滑移、张裂-剪断、弯曲-鼓折和穹状爆裂,最后得出了基本地质力学模式与岩爆烈度等级的关系,即张裂-剥落和张裂-倾倒模式的岩
<正> 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是造成仔猪死亡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现已查明,该病是由于某些特定大肠菌血清型引起的,为了解我省仔猪致病性大肠菌血清型的分
宜万铁路是目前国内外已建和在建工程中岩溶及岩溶水最发育、最复杂的工程,结合宜万铁路隧道工程对岩溶及岩溶水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岩溶特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