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物流工程招投标管理措施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我国招投标市场发展总体是好的,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应加强和改进招投标工作,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的活动。
  [关键词]招投标;最低价中标;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00-02
  
  1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实行建设工程招投标是改革建设管理体制,促进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惯例。实行工程项目招投标,形成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既为建筑企业平等竞争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建设单位择优选择承包商,提高其投资效益,节约社会成本,保证物流工程质量创造了条件。
  
  2进一步规范物流工程招投标的意义
  
  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措施。是保证物流工程质量、降低物流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必然要求。
  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内在要求。有利于鼓励竞争,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保护,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部门、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和组合,为招投标人选择符合要求的供货商、承包商和服务商提供机会。
  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促进企业增强市场意识,改善经营管理,这对于保障国有资金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现行物流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3.1实现“最低价中标”
  实现“最低价中标”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配套的制度措施,规范的操作程序,科学的评判手段,因现在我国的物流工程市场还不规范,还难以实现。
  3.2投标活动透明度不高
  依法招投标是保证招投标公平、公正、公开的有效措施之一,针对目前招投标过程的违法、违纪现象,查处力度不够,这对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不利。按现行的职责分工,对于招投标过程中出现违法活动的监督执法,分别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受理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投诉,这样行业主管部门同下属企业、有形市场和具体的招标管理机构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于实施有效监督。
  3.3部门和地方保护
  不少招投标活动中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难以公平竞标。一些地区或部门抬高进入门槛,采取歧视性资质审查、限制信息发布地点和范围、制定不公平的评标标准和方法等措施,排斥外地或外系统的投标人。而改制又需要一个过程。这些行业主管部门的原下属施工企业,也不愿失去原来的“保护”,在这样的保护下很难实现最低价中标。
  3.4陪标、围圈投标、条块分割现象严重
  由于现今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从“计划”为中心转移到以“项目”为中心,一些部门滥用权利,将建设工程内定给某些施工单位中标,其他单位只是陪衬或者是投标人之间进行串标,使招投标成为徒具形式的空壳,无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5承包单位转包和直接发包
  “转包”现象的存在是现今“豆腐渣工程”存在的一个根源。有的企业中标后,直接转包或违法分包给其他单位,从中收取管理费,以包代管,而对工程质量、安全不从事管理、不负责任。这种转包的现象,使得一些资质不够,没有施工经验的企业,进入施工现场,为质量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3.6场外交易现象同时导致查处、收费无依据
  目前应进场交易的工程项目未完全进入有形建筑市场。进场交易的多数是房屋建筑工程,而一些重点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及开发区管理区的工程,以种种理由不进入有形建筑市场,既不利于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建筑市场的统一监管,也不利于有形建筑市场充分发挥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重要作用。一些重点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不进入有形建筑市场招标发包,搞场外交易的行为缺乏相应的查处依据,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场外交易、“暗箱”操作行为的蔓延,导致招投标监管存在“盲区”。
  3.7规避招标
  在工程项目实行招投标,规范建筑市场,必然会影响某些人的利益,减少这些人的收入,受到他们的抵制,因此,某些物流工程项目的业主和主管部门或者施工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采取多种方式逃避工程项目公开招标,常见的方式有:一是肢解工程,化整为零,将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化整为零或分阶段实施,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工程规模标准;二是部分招标,只对项目的部分工程招标,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三是一些业主单位为了私利,直接交给自己所属的单位内部瓜分,既不顾质量,也不讲效率、效益;四是排斥潜在招标人,将依法必须公开招投标的工程,想方设法找借口邀请招标,缩小招标范围以达到排斥潜在招标人;五是在信息发布上做文章,要么限制信息发布范围,要么不公开发布信息;六是利用外资,有些业主利用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工程项目没有要求必须进入交易中心进行招投标的规定,以假合同、假合作、假合股等形式,由外资私营企业出面办理有规划、报建等手续,规避招投 标。
  
  4物流工程招投标实施的管理措施
  
  (1)改革现行工程计价体系,大力推行实物工程量招标投标,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定额标准体系。
  (2)树立大市场观念,顺应建筑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步伐。加大对招投标活动的延伸开发力度,逐步将工程总包、专业分包、劳务承包、材料设备供应及施工机具租赁纳入有形建筑市场体系,使有形建筑市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于建筑业的改革开放。
  (3)实行公告制度,提高招投标活动的透明度。加快招投标信息公开的步伐,提高政府监督和公共服务能力。及时公告对违规招投标行为的处理结果、招投标活动当事人不良行为记录等相关信息,以利于社会监督。
  (4)完善专家评审制度,提高评标活动的公正性:加强对评标专家和评标活动的管理和监督,保证招投标活动的客观公正性。
  (5)建立和完善招投标行业自律机制,推动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招标投标协会。由协会制定行业技术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行业自律,维护招投标活动的秩序。
  (6)依法实施管理,完善招投标行政监督机制。《招标投标法》中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护正当竞争,加强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
  (7)加强立法,完善招投标法律体系。从制度约束层面来看,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但在非正式约束方面,如传统文化、价值观等,还很不到位,便利招标投标制度的效用大打折扣。正式约束的建立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和一些国际惯例。但非正式约束却难以从国外借鉴,需要一个建立过程,只有非正式约束与正式约束相容,制度才能发挥作用。
  
  5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势头迅猛,这对建筑市场的规范与完善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作为建筑市场管理的重要环节”历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招投标工作的工作人员应本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进一步认真做好物流工程招投标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赵来方.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的现状和前景展望[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132-134.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给会计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电算化会计系统普遍应用于各企业单位。省却了会计部门许多繁琐的人工记录。但是,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对篮球运动比赛能力及其特征互补性、协同性、辐射性和比赛能力的各构成因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提高比赛能力的建议.
由于自身和社会的原因,高校出现了“心灵贫困生”,这一群体应该得到社会、学校、教师和同学的大力帮助,高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育人环境,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积极的心
本文主要介绍了项目部人员分类,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措施以及对作业人员的具体激励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供相关单位、部门参考所用。
摘要:本文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背景,对高校基础实验课、实验选修课、开放实验室、社会实习和大学生科技竞赛各平台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作了介绍,并提出了每个平台的建设思路。明确指出,只有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平台建设,才能更有效的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综合能力;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校普遍关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它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融资难。它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头晕伴左侧肢体乏力5年余。CT:平扫示右侧顶部镰旁见类圆形高密度肿物(图1a),最大截面大小约56mm×61mm,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内见多发强化血管影(图1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医学专科生迫切要求提高学历层次和学识水平。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医学专科毕业生,要想完成“专升本”的学习,绝大多数只能通过医学成人高等
提出了新形势下改革毕业设计内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探讨了如何将计算机科学与学生毕业设计有机结合,以及增加毕业设计中高科技含量对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为国家输送合
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决定着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目前,在全新的环境和情势下,企业面对着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和紧张的市场挑战。对于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来说,企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