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嘴巴的“巴”和下巴的“巴”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ssdc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汉语中有许多以“巴”作为语素进行构词的词。本文根据词典阐释,并比较“词缀说”和“借音说”两大观点,比较分析嘴巴的“巴”和下巴的“巴”,并得出现代汉语中嘴巴的“巴”为词缀,下巴的“巴”来源于借音的结论。
  关键词:嘴巴;下巴;“巴”;词缀;借音
  在汉语中,“巴”字的使用历史悠久,语义内容丰富,本义有纷争,引申义演变又极其复杂。在名词嘴巴的“巴”和下巴的“巴”中,它们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两者又有何异同,目前尚未得出定论。通过文献资料可知,目前学者们对于嘴巴和下巴中“巴”分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巴”在这两个词语中为后缀,另一类认为“巴”在此受古音影响,为借音词,并非词缀。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种观点的分析,以比较嘴巴的“巴”和下巴的“巴”的异同。
  一、词典中嘴巴、下巴和“巴”的阐释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中,名词嘴巴有两个义项:①嘴:张开~;②打嘴巴附近的部位叫打嘴巴:挨了一个~。也叫嘴巴子。
  至于名词下巴,亦有两个义项:①下颌的通称;②颏的通称。然而,查至“巴”字,此字有超过十个义项,在此不一一列举;可是,这么多义项之中,竟无一个可作为嘴巴的“巴”和下巴的“巴”的语素义。
  但是,在《汉语大词典》中,“巴”的第十四义项为“口辅;面颊。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今扬州安庆皆谓颊为辅,音如巴。’如:嘴巴;下巴。”
  二、“词缀说”
  吕叔湘先生在他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曾指出“巴”字是一个地道的词缀,他认为“汉语里地道的词缀不是很多,前缀有阿、第、初、老(鼠、虎、师)、小(鸡.孩儿.辫儿)等,后缀有子、儿、头、巴、者、们、然等。中缀只有得、不(看得出,看不出)”。“巴”后置时,构成一系列表物的名词。赵元任、马庆株等先生把这些词中的“巴”都作后缀;但笔者认为这些词中的“巴”的词缀资格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首先,下巴、嘴巴的“巴”和结巴、哑巴的“巴”是否为同一类型的语素仍待商榷。“巴”出现在指人名词里,如结巴,哑巴等,是继承了明清山东方言的用法。哑巴表示不能说话的人,结巴表示说话口吃的人。在結巴、哑巴中,“巴”字并不承担基本的词汇意义,仅是添上一定的口语色彩,它与“结”“哑”两个语素仅构成粘附关系,故为词缀。
  对于名词嘴巴和下巴而言,嘴巴的“巴”比下巴的“巴”虚化程度更高。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官话中,鲜有嘴巴一词出现,多以单音节词“口”或“嘴”表示嘴巴;嘴巴一词多出现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但在文献记载中,不少地区的方言里很早就有嘴巴一词。笔者猜测,双音节词更符合人们说话的习惯,因此,方言里的词汇嘴巴逐渐被广泛使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认为嘴巴的“巴”为后缀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该词而言,表達的核心是“嘴”,“嘴”为该词的词根语素,“巴”意义虚化。
  但是,若把下巴的“巴”看作词缀,显然不大合理。在此词中,若认为“巴”为词缀只表示附加意义,那么,就意味着表达的重心落在了表示方位的语素“下”。这与词语下巴所表达的实际意义明显不相符。
  三、“借音说”
  黎锦熙先生在《“巴”字十义及其复音词和成语》中分析:“《说文》:‘颊,面旁也。’‘辅’为之颊,《说文》本作‘面甫’,而古籍通作‘辅’,古读如‘巴’,今俗仍依古音作‘巴’。”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亦说:“今扬州、安庆皆谓颊为辅,音如巴。”因“古无轻唇音”,现在读“甫”的音古代读“巴”,若如此分析,在这里“巴”应是一个借音词。
  黎锦熙在该论文中阐释,“嘴巴(嘴巴子、嘴吧),嘴辅,即两颊也;口围也。该词有三层含义:①嘴巴通义为左右面颊,即两腮也,脸也;且恒用于批掌之际;②所指范围小,则嘴巴义为章氏《新方言》所云“口围”;③用趋抽象,乃径指“嘴”(口)
  由此可知,嘴巴的“巴”除了含义③可理解为词缀外,①和②语义上指物,是人身体的一部分,都不可看作词缀。
  至于下巴一词,“下巴(下吧、下爬)、下巴颏(下把壳,下巴胳子),下辅也,颏也,颔下也,颐下也”。黎锦熙认为下巴由“颏、辅、颐”发展演变而来,在演变的过程中,受到读音的影响。
  黎锦熙先生对下巴一词来源的分析较合理。从文献资料可知,“颔”原指下巴,因为点头时下巴要动,所以引申为“点头”,例如:颔首。“颐”指“颊、腮”,例如:支颐(手托住腮)、解颐“颏”指脸的最下部分,在两腮和嘴的下面。通称下巴、下巴颏儿。如:“吴丙治仰颏看着女人,心里想起了千千万万个该牵挂的人。”(柯岩《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石壇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頦肘拄座。“(韩愈《记梦》)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嘴巴的“巴”和下巴的“巴”的比较分析,学者们多把它们归为“后缀”或“借音”。笔者认为,嘴巴的“巴”比下巴的“巴”虚化程度高,在现代汉语中,嘴巴更多单指嘴部,很少用“巴”的“面颊”义,“口围”义也相对较少,因此,可认为“巴”在这里不用作实际的意义,充当词缀。但是,对于下巴的“巴”,“借音说”的阐释更为合理,这里的“巴”应理解为“实语素”,作“颔、颏、颐”解。
  参考文献:
  [1]黎锦熙.“巴”字十义及其复合词和成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62-311.
  [2]姚蓉蓉.词缀.”巴(巴)”的历史演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
  [3]张玉翠.“巴”作为名词后缀的来源及演变[J].东京文学,2010(2).
  [4]郭华.说“巴”[J].邢台学院学报,2013(9).
  [5]艾贵金.浅析“巴”的词义演变[J].科学时代,2006(6).
  [6]刘金秋.面部器官词语多角度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9.
  [7]李菡幽.现代汉语词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商务印书馆,2012.
其他文献
电影作为一种在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艺术形式,电影名的翻译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翻译电影名时有许多种形式,其中,交际翻译理论对电影片名的翻译
摘 要:篮球运动要进一步提高,必须要从早期选材,从小就把有篮球先天优越条件的人才选拔出来,从生理學和遗传学的角度,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且通过综合分析,探讨少年儿童篮球运动员选材基本概念和要求,并从身体形态、心理、生理、智力、遗传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关键词:少年儿童;篮球运动员;选材  1选材的目的  运动员选材就是挑选运动员,根据专项的特点,挑选出合适的人才。当今世界有成就
摘 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业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技术,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因而,如何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革发展进为社会进步提供有力保障成为建筑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现状;技术应用  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今后发展中,只有在对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技术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才能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并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