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c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合作交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时期的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有科学教育观、会自我教育、善于合作的探索者。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搞好高中语文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崭新的学习观念
  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畏于发言历来是各科老师最头疼的难题。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反而越消极、越被动呢?说到底,要归罪于狭隘、死板的应试教育。
  要根除课堂教学中的这个顽症痼疾,仅仅靠具体的教学设计,如提问什么、如何提问等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动大手术。为此,我采取了两项措施:首先,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唤醒被应试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灵,激发学生战胜自我的勇气。我在《课堂发言先遣队宣言》的演讲中,充分论述了课堂发言的好处,深刻剖析了不敢发言的病根。同学们听罢,心悦诚服,热血沸腾,无一例外地报名参加了“先遣队”,课堂上很快出现了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的热潮。但是,为了克服旧习惯的强大惰性,使热潮不致降温,还必须建立课堂发言的竞争机制:每周六由队长调查队员在各科课堂的举手次数(自己随堂记录),排出名次榜,下周一由老师当众发布成绩并做讲评,期末将课堂发言成绩记入档案。自从开展“每周一评”的活动以来,语文和其它各科的课堂发言就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局面。第1周评比,人均举手不足10次;最后一周評比,已高达80次之多。
  二、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一些宽容和激励,让学生在学习中读书、讨论、做笔记,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另外,教师大量制作课件,运用电教设备等,恰当地运用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都可以创设出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可精选那些和课文内容、意境、作者情感相和谐的乐曲,在教学开始营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烘托气氛,还可采取配乐朗读等形式,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利用图画、音乐创设情境,既能体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荷塘月色》的学习中创设氛围,让大家探讨文章写了哪些景物时,有的学生是分段概括,有的是列举小标题,有的是图文结合……接着我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月色图进行欣赏揣摩,学生兴趣十分高涨。
  三、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
  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喜欢设计好话题,让课堂教学沿着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下去,我认为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预先设定固定模式,可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鼓励师生即兴发挥,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比如在语文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中,有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我将这个单元设计成讨论课,以学生讨论为主,让学生横向比较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家的作品。这样,既能使学生对当时时代背景有比较宏观的整体的认识,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作品内涵、作者情感的体会和理解;而通过比较,作家们的个性与人格魅力亦能得到更清晰的展现,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意蕴。
  四、师生角色的转换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大家往往走入了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做笔记,两者都成了书本的奴隶。而“交流式”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如果没有了岸的约束,就会左冲右突、肆意泛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这一角色,既要让这河水滚滚向前,又不让它冲出了堤岸。这样,“对话式”教学就有了保障。
  我所任教的中学是全县唯一的重点中学,招收的生员片区大。不少学生来自不同乡镇各所中学,有少数学生交际不广,阅历不深,在公共场合说话时大多表现出口讷神态,仪态欠佳,个别敢说的不是音量低、语音含糊就是辞不达意、缺乏条理,难免会出现课堂只有个别学生参与而课堂气氛冷淡的情况。而这时教师要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他学生参与进来。但由于“交流式”教学讨论的次数较多,难免有时会出现课堂喧闹的情况,这时教师应弄清产生喧闹的原因,组织好课堂纪律,保证对话正常有序地进行;当学生各执己见、不能互相理解而争执不下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对话双方的思维错位,使之正面碰撞。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可以积极地参与进去,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总之,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开放眼光,大胆探索,精益求精。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将影响到今后的学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低年级抓起,让语文教学成为优美动听的旋律,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并让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培养 低年级 学习 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的扛杆。”习惯有好坏之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
期刊
摘 要: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的特点,特别是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针对这一现象,教学中,适时创造活动体验的过程,使学生有组织、有意义地动起来,可以激发兴趣、加深记忆、深化理解、促进合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活动体验 综合素养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一节课40分钟,想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坚持到下课,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期刊
摘 要: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是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之所以难,因为初中的应用题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学生缺乏生活、生产经驗,解题有些困难,产生了畏惧心理;另一方面题目长,经常看到后面忘记了前面的,数量多且关系复杂,看完题目头脑一片混乱。应用题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关键词:分式分程 列表法 解应用题  列表法,顾名思义就
期刊
画图法是几何直观的一种常见形式,旨在借助图形帮助学生产生对事物的性质或数量关系直接的感知与认识。图文并茂的形式更迎合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与思维发展特点,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探究解题方法、寻求多种思路、巩固所学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几个实例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数学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有些数
期刊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以下是我就如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虽说是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却是培养学生个人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其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发展成才的方向。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发掘学生潜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潜力发掘的问题,就如何发掘学生潜力和闪光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发掘 学生潜力 问题 对策  所谓发掘学生潜力,即在确保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前提
期刊
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导入的目的在于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得当,引到學生的心坎上,引在教材的要点处,才能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及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物理课题和有关的条件,在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气氛中导入新课。
期刊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二次函数》的第六节《何时获得最大利润》与课本配套《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某居民小区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15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花园,花园一边靠墙,另外三边用总长为40m的栅栏围成,如图,求花园的最大面积。  学生解:设BC=x米,则AB= 米,设花园的面积为y平方米,∴y=x· =- x2+20x;  ∵- <0,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函数有最大值,
期刊
摘 要: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自身发展上是存在差异的,要求没有差异就意味着不要求发展。作为教师在允许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也要尽可能地缩小这种差异。本文就初中数学学科方面对学生这种差异的成因和如何转化后进生,以提高学生能力和成绩、缩小这种差异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因材施教  《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期刊
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知识、思维、心理),教师如何有针对性地运用诱导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研究,以突破障碍,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这就是点拨。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点拨呢?以下是我的肤浅认识:  一、在学生思路阻隔、疑惑丛生时点拨,使其畅通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学生自己能想得通、说得清的自然不必教;学生通过努力仍想不通、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