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ang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我院普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出现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分离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脉冲场琼脂糖凝胶电泳(PFGE)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机制,采用特异性PCR、DNA测序分析、接合试验、质粒提取和质粒转化试验、外膜蛋白分析等技术研究碳青霉烯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我院分离的14株碳青霉烯耐药菌分别属于10个流行克隆型,均表现对包括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在内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扩增显示均携带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质粒提取与转化试验显示KPC-2定位于约56 kb大小的质粒上,SDS-PAGE分析发现耐药株多出现外膜蛋白的改变.结论 我院出现多个流行克隆型的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质粒型碳青霉烯酶KPC-2是我院泛耐型大肠埃希菌介导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外膜孔蛋白改变参与介导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基因A(MICA)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报道在恶性肿瘤病人MICA基因与疾病相关性研究中,发现一例广东籍肺癌病人标本在MICA*002位置出现基因突变,与世界通用MICA数据库已有序列不相符,是一个MICA新等位基因系列。
分别以水煮法灭活E.coli O157:H7制备菌体抗原、热酚水法提取脂多糖(LPS)和乙酸水解LPS制备O抗原多糖(OPS)3种抗原免疫产蛋母鸡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