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交河煤矿综采工作面高效喷雾降尘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 :煤矿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优化2-2-601综采工作面的回采作业环境,基于目前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采煤机湿式风助降尘装置和液压支架风助集中喷雾降尘装置的设计与优化;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进行采煤机喷雾装置喷雾压力、液压支架喷雾装置喷雾压力及气动压力的确定,结合工作面特征具体进行高效喷雾降尘系统设计,并通过测试工作面采用喷雾降尘系统前后的粉尘浓度进行降尘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工作面采用喷雾降尘系统后,全尘降尘率在85%~91%之间,呼尘降尘率在83%~91%之间,降尘效果显著,有效优化了回采作业环境。
其他文献
针对晋华宫矿河北12-2#层307盘区2714巷地质结构复杂,采用传统的探放水技术方案存在着探测效率低、探测成本高缺陷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井下巷道探放水的技术方案,根据实际应用表明,该探放水技术方案探测精度高,探测成本低,能够将方案设计时间降低70%以上,钻井井孔的数量降低50%以上,一次钻进合格率提高了61%。
为了提升煤矿带式输送机运行效率并降低能耗,基于视频识别、模糊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带式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高清摄像头获取输送带上煤流信息,通过视频图像处理技术掌握输送带上瞬间煤流量;为了避免输送机频繁调速将输送带煤流量划分成若干区段,每个区段有对应的输送带运行速度;将煤流量信息及输送带张紧信息输入到模糊控制器,通过模糊控制器及变频器控制带式输送机运行速度。现场应用后,输送机负载变化较小时运行速度保不变、负载有较大变化时则采取阶梯调速策略调整输送机运行速度,从而达到降低输送机能耗及磨耗目的,并充分发挥
为防止22116工作面采空区出现自燃现象,通过现场实测的方式进行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的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得出散热带为0~170 m,氧化升温带为170~350 m,窒息带为大于350 m的区域,结合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进行工作面采用注胶防灭火的方案,并将工作面防灭火划分为开切眼处、正常回采期间和停采线处3个阶段实施,在防灭火方案实施后进行采空区CO浓度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注胶方案实施后,采空区CO含量在4~18×10-6之间,未出现自燃现象,防灭火效果显著。
针对“振兴一号”煤矿用全断面TBM掘进机(盾构机)在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多次揭露断层,导致施工安全无法保障和掘进效率非常低.因此集中优势技术力量进行了重点攻关,通过采取提
为优化9-301工作面的回采作业环境,通过具体分析煤层注水降尘机理,得出煤层注水后通过润湿煤体内的原生煤尘、水包裹煤体的细小部分、改变煤体物理力学性质及附带降尘四个方
基于新安煤矿3313综采工作面地质情况,运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提出分步掘进回撤通道支护设计方案。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预掘回撤通道受采动影响较大,围岩变形量最大;采煤机割煤形成回撤通道和分步掘进回撤通道2种方式围岩变形较小,通道稳定性较好,但采煤机割煤形成回撤通道时,顶板锚索梯网支护实施困难,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分步掘进回撤通道及相应支护设计方案较好控制了回撤通道的变形,保证了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快速安全回撤。
本文运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出小煤柱合理留设宽度,再综合考虑华苑煤业10202孤岛工作面掘进与回采期间的各项安全开采影响因素,通过安全评价法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针对矿难发生时人员搜救困难的问题,基于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提出了井下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完成了监控系统方案、硬件选型和节点模块的改造设计工作。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相较于改进设计之前,降低了工作面的安全维护费用,减少因安全事故导致工作面停产停工的时间,提高了井下采煤设备的利用率,缩短了人员搜救时间。
煤层气勘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泥浆,泥浆无害化处理对加强环境保护、保障煤层气长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贵州六盘水区块一组丛式井为例,从室内试验、处理工艺流程、施工工艺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论述了泥浆无害化处理技术。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相应要求,符合排放标准。该套固化法泥浆无害化处理方法具有工艺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投资小等优点。
本文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钻孔和工作面之间距离与上隅角瓦斯浓度的关系,并对单孔、双孔单抽采系统、双孔双抽采系统的抽采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大直径钻孔最优化布置参数与布置方式,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腾晖煤业及相似矿井的大直径钻孔抽采的施工参数。